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史懷哲一生奉獻貫徹人道精神 ---- 陶笛
2011/05/24 16:32:16瀏覽405|回應0|推薦0

人們認識「非洲叢林醫生」史懷哲博士(Albert Schweitzer1875114日~196594日),很多是透過諾貝爾和平獎的榮譽(19531031日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實際上,他同時在音樂、哲學、神學、醫學四種不同領域都有卓越成就和創意的表現,史懷哲終其一生,圓融結合神奇的才能貢獻給神、貢獻給人類,積極又徹底實踐了無私無我的最高境界的人道精神。
    史懷哲在幼年時便展現了高度的音樂天賦,7歲時便寫了一首讚美詩,並為合唱曲的旋律編寫和聲;8歲時,腳還踩不到踏板就開始彈奏教會的管風琴。18歲時,在史特拉斯堡修習哲學與神學時,琴藝獲得法國著名的管風琴泰斗魏多(Charles-Marie Widor,1844-1937)賞識,破格收他當學生。23歲拜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的高徒杜勞特曼(Marie Jaell Trautmann)學習鋼琴。25歲的史懷哲已是史特拉斯堡尼古拉教堂的牧師,同時也研究著音樂理論,並開始管風琴演奏的事業。他同時也是一位即興風琴的高手。

26歲時,史懷哲已在史特拉斯堡獲得哲學與神學博士學位,並成為一位年輕的神學家,並且在32歲出版了他首部著作《歷史耶穌的探索》,獲得很高的名譽。史懷哲的哲學信念是由全面洞察直接面對的事實開始,這樣的哲學信念啟發他的是人道精神的覺醒,他說自己「與許多也想活下去的生命一起存活」。對他來說,「倫理」必須包含真實的對每個想活下去的生命表示同樣的尊敬。他認為西方文明因為慢慢放棄肯定生命為倫理基礎,所以腐化了。

史懷哲的生命觀、世界觀就是以尊重生命與付出為堅定的信念,從哲學的洞察到實踐,史懷哲以刻苦的、堅忍的行動,同時融合了自己的才能,持續不絕地實踐生命的信念。21歲那一年(1896年)他下過決心:「30歲以前要把生命獻給傳教、教書與音樂」、「30歲以後把個人奉獻給全人類」。當他看到非洲的有關尋求醫療人員的支援時,喚起了內心的許諾,決定以一個牧師與醫生的身分進入非洲關懷生命。當時的史懷哲可說是從頭投入醫學,不畏艱苦,花了七年的時間取得醫學博士學位。接著前進非洲,奔赴蠻荒,在赤道非洲喀麥隆的蘭巴倫納(Lambarena)建立醫院,展開身心靈一體的的醫療工作長達35年。

破雞舍充當傳教辦事處,也是他最初義診的地方。患有心臟病、肺病、精神病、脫腸、橡皮病和膿傷的患者很多,熱帶赤痢、痲瘋、昏睡病、日晒症及疥癬等病症更是普遍流行,不過最難對付的強敵卻是土人對病痛的錯誤觀念,以及慵散、偷竊和浪費的習性。在叢林中,他親自和土人一起建醫院,自製磚頭、配藥方、墾荒地拓農場。同時他的醫院也是寵物之家呢!史懷哲日以繼夜醫治他們的身體,關懷他們的靈魂。他是土人的嚴父、兄長、工頭和密友。土人喚他「歐剛加」──神人。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對土人的愛是不存偏見、真心尊重,而且先他後我、絕無私心。

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史懷哲夫婦曾因德國人的身分而被拘禁,也曾被關過法國俘虜營,因此感染赤痢和日晒症,夫婦倆飽受病痛的折磨,也經常面臨饑荒和資金短缺。35年間,史懷哲前後進出非洲13次都是為了非洲醫院募款籌辦演奏會。除了開演奏會,他也設計、改造、挽救毀壞的管風琴,將所得用來蓋非洲蘭巴倫納的醫院,不斷擴充設備,重建醫院,以便照顧更多的病人。他的熱情最終也獲得了主教和世界各國愛心人士的迴響。

史懷哲是用生命實踐基督真理的信徒,他的心靈與行動的力量已經超過人類形容偉大的語言。

相關閱讀:

1.   馬偕博士與台灣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204874 

2. 人馬雅各、巴克禮博士的傳教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204805 

3. 蘭大衛、蘭大弼父子檔醫師與彰化http://blog.udn.com/teddy5422/3540796 

4. 雲林縣的松喬神父 

http://blog.udn.com/teddy5422/3207278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524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