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俠客、俠女與劍道 ---- 陳世聰
2010/08/10 15:13:01瀏覽576|回應0|推薦0

    後代的劍俠大都是隱世高人,又有些道風仙骨,有時還與文人沾親帶故,所以頗得後人仰慕,特別是清末民國時期,好俠之風遽起,許多名人常常以劍俠自居,如清末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自稱「鑒湖女俠」。我國的大文豪魯迅,也曾自己取了個別號叫「戛劍生」,是模仿武俠小說中的劍俠而取的。

    從以上文可以看到,劍作為武器比較輝煌的時期,是在春秋戰國和秦漢這一大段時間裡,那個時候的人只要談起武技,一般都離不開劍。因此在劍大行其道的環境中,不但產生了一批優秀的劍技家,而且累積了許多識劍和用劍的經驗和理論。

    春秋晚期的越國是鑄劍之鄉,當時出了一位著名的劍技家「越女」,她雖然年紀輕輕,卻擊敗了當時名氣很大的老劍客袁公。越國的軍隊曾聘她做武師,越女經常和越王勾踐論劍,《吳越春秋》為我們記錄了越女論劍的一些內容,她認為用劍之道要「內實精神,外示安儀」,出劍之前像一位儀態端莊的美人,出劍之後,卻若猛虎下山。

    搏鬥中劍技動作要和自己意念步調一致,即神形相應,這才是劍技的最高境界。越女這些理論多為後世所效法,特別是形與神的關係,精闢透徹,道出了搏擊之技的法門,此後的諸子百家對劍技多有議論,但大多以劍作比喻,討論做人和治國的一些道理。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在寫《史記》時,他專門列了《游俠列傳》和《刺客列傳》來描寫春秋以來的俠客。司馬遷自稱司馬家的祖輩曾經「以傳劍論」而顯赫一時。他對劍技也有獨到的見解,認為不是「信廉仁勇」之人,是不能傳兵論劍的。劍技和「道」一樣,「內可以治身,外可以應變」。顯然司馬遷把劍技的理論提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這與後來練武之人講武德是一致的,講的是形神合一,以意使劍。

    思想家莊子以三把劍:一是天子之劍,二是諸侯之劍,三是平民之劍,讓日夜嗜好擊劍比武,經常死傷無數的越王羞愧難當,不再談劍。莊子以天子之劍進諫越王,也有奉承越王之意,暗示越王應有一匡天下的大志。諸侯之劍是用來治理一個諸侯國的,治理諸侯國主要在於用人,雖然比不上天子之劍有氣魄,但莊子並沒有貶低諸侯之劍,諸侯之劍也是無敵的,因為越王本身也是諸侯。平民之劍則指那些胸無大志的人,莊子的「三劍」還道出了一個主旨,人在其位謀其事,當諸侯王的是不可以擊劍為能事的,治理好國家才是自己該做的事。「莊子說劍」有點像寓言,但對現代人來說,也還是有意義的。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430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