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08 07:31:18瀏覽597|回應0|推薦0 | |
一個農村居民進入城市之後,不用很多的培訓或學習,他的收入就會提高,這是因為,在農村他的收入增長受到土地這個固定要素的制約,而到了城市之後,他主要使用資本進行生產,而資本是可以增長的。也就是說,城市化可以“無成本地”提高進城農村居民的收入。 在全球化和國際勞動分工的大背景下,中國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有其必然性,是中國巨大的人口潛力的必然結果。但是,面對這個增長模式的負作用,特別是國際收支長期盈餘造成的儲蓄浪費,我們也不能無動於衷;最終,我們必須找到提高國內消費需求或投資的辦法。今天談消費,下次談投資。 首先我們應該意識到,老百姓的消費需求終究是要受到其收入制約的,在收入增長速度有限的情況下,目前從總量上提升消費的政策將不可能取得顯著效果。事實上,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政府就曾大力提倡啟動國內消費,特別是農村消費,但結果卻是,消費占GDP的比重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在過去的十二年間下降了十多個百分點。 出口導向增長模式是長期因素造成的,我們必須放棄在短期內改變這個模式的想法,而把注意力轉移到結構性調整這樣的長期措施上面來。城市化就是長期措施中重要的一項。以常住人口(即包括當年在城市居住超過半年的農村移民)的口徑計算,中國當前的城市化率,即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45%,而世界平均水準是50%。一個可以比較的例子是菲律賓。菲律賓的人均GDP略高於1600美元,是中國的一半,但菲律賓的城市化率達到48%。 如果以農業產出占GDP的比例來衡量,則我國的城市化率水準就顯得更低了。儘管農村人口比例達到55%,但農業占GDP的比重只有11%。假設農村人口全部從事農業,但人均收入水準保持不變,則我們只需要29%的人生活在農村,即城市化率應該達到71%。當然,農民可以兼業,從事非農工作,創造全國GDP的11%,需要更多的農村人口,因此,71%的城市化率是一個估計高限。 提高城市化率的一個直接作用是提高國內消費水準。一個農村居民進入城市之後,不用很多的培訓或學習,他的收入就會提高,這是因為,在農村他的收入增長受到土地這個固定要素的制約,而到了城市之後,他主要使用資本進行生產,而資本是可以增長的。也就是說,城市化可以“無成本地”提高進城農村居民的收入,從而也提高全國的人均收入。目前,城市人均消費額是農村人均消費額的2.57倍,因此,城市化將帶動全國消費水準的提高。 這?有兩點值得注意。一是城市化所帶來的消費增長是一個無成本的增長,既不需要國家的投入,也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二是我們還要考慮城市化對國內消費的間接貢獻。由於城市人口的增加會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和服務業的發展,而這兩者本身又會創造消費需求。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比較滯後,城市化可以帶動服務業的增長,而服務業吸納勞動力就業的能力比製造業強,服務業的發展帶動就業增長,從而也帶動消費的增長。 然而,國內反對加速城市化的聲音也很高。除了一些是出於偏見以外,更多的反對聲音是針對城市化所帶來的對環境、公共服務、教育以及公共秩序的壓力。這些反對聲音不是沒有道理,但是它們的出發點首先就是錯誤的。它們錯在把公民的遷徙權放在與環境、公共服務、教育以及公共秩序同一層面上進行考量和取捨,但遷徙權本來應該是公民的一項不可剝奪的權利。在過去的三十年?,我們主要是靠“破”來取得經濟、社會和政治的進步,而且,在多數情況下,“破”的法則是功利主義,即社會總體效率或福利的提升。但是,今天我們是否到了應該“立”的時候了?是否可以確定,某些公民權利是不能用效率或福利標準來取捨的?如果拋開效率和福利標準,我們就會發現,無論從哪個角度出發——道德的、政治的、抑或社會的——我們都無法拒絕,遷徙權是公民的一項不可剝奪的權利。如果我們承認這個權利,則環境、公共服務、教育和公共秩序就只能居於從屬地位,政府只能想辦法降低城市化的負面作用,而不是限制公民的自由遷徙。 然而,我也是一個現實主義者。加速城市化之所以困難重重,原因是我們在過去五十年?積累了大量的存量問題。戶口如同修築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一座大壩,在農村一端,水位已經非常高,在短時間?廢除戶口,就會產生潰壩的效果,北京、上海這樣的大城市估計會癱瘓。自2003年之後,各級政府對進城務工人員的態度有了很大改觀,戶口在限制人口自由流動方面的作用被大大削弱,到目前,子女教育和升學是戶口含金量最高的一塊內容。無論是否擁有城市戶口,只要一對夫婦不在戶口所在省份居住,他們的子女就不能在居住地參加高考,在有些地方,他們甚至不能升入高中。北京和上海的大學生粗入學率已經達到50%以上,進入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是,全國的比例剛過20%。如果北京和上海開放戶口,如此之大的差距將吸引數以萬計的家庭搬到這兩個城市去。但是,城市化不等於大城市化,全國人民也沒有必要全都湧到北京、上海去。加快城市化速度,首先需要我們重新對城市化定位,建立城市化區域的概念。一個城市化區域可以有北京、上海這樣的特大城市,也可以有杭州、蘇州這樣的大城市,常州這樣的中型城市以及昆山這樣的小城市。日本40%-50%的人口集中在分別以東京和大阪為核心的關東和關西地區,未來的中國可能會有同樣比例的人口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以及環渤海地區。 要做到這一步,戶口制度必須改革。像幾乎所有改革一樣,在戶口改革上我們也應該採取漸進主義的態度。既然子女升學是目前戶口含金量最高的內容,改革的第一步應該是降低這個含金量。我這?有一個建議,即為移民子女設立專門的高考。在未來的五年之內,各省不再增加高考招生指標,教育部把增量部分全部拿出來給移民子女,並為他們單獨出一套試題。移民子女可以選擇參加移民高考,也可以選擇參加原籍省份的高考。相應地,各個城市要允許移民子女進入當地的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 採納這個方案,就意味著加快城市化速度會變成一箭雙雕的舉措,即一方面增加國內消費,另一方面又為幾千萬移民子女提供一個未來。(作者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