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經濟如果停滯會發生什麼 (上)---- BBC中文網
2020/12/24 07:58:46瀏覽363|回應0|推薦0

2019年8月12日

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錄得30年來最低的增長,GDP增速只有6.2%。消息一出,立刻成為多個國際媒體的頭條。中國對國際經濟的影響可見一斑。 如果中國經濟出現問題,勢必波及其貿易伙伴,但受影響最大的還是中國人。 分析人士稱,中國經歷罕見的長期增長,繁榮貫穿大多數人的成長歷程,因此對經濟衰退缺乏心理凖備。 中國經濟正面臨國內外空前的風險和壓力,有必要探討和研究經濟放緩甚至停滯的可能和影響。

停滯還是放緩?

毫無疑問,中國經濟在放緩。相比10年前兩位數的勇猛增長的時代,現在的GDP年增長率已經腰斬。 「6.2%的增長,實際上感覺像是2.6%的增長。很多方面都失速。」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向BBC表示,在中國切身感覺經濟非常冷,除了零售數據之外,所有數據感覺都很低。 但經濟學家和分析師也提醒,對於中國而言,這一數據是三十年來最低,但對大部分國家而言仍難以企及。 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在201個國家中,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排第18名。二十國集團(G20)的GDP佔全球經濟總量的90%,這些國家裏,只有印度(6.98%)經濟增長比中國高。 新聞報道中常常忽視的是,6.2%的增速是建立在中國空前巨大的體量之上。《經濟學人》稱,雖然中國的GDP增速在放緩,但新增的經濟體量依然創下新紀錄。2018年,中國年經濟的增量達到1.4萬億美元,超過整個澳大利亞的經濟體量。

中國經濟停滯的聯想

雖然放緩不是停滯,但中國經濟很難稱得上健康。 雷小山分析,雖然貿易戰對中國經濟起到了一些負面作用,比如影響了投資和消費的信心。「但並不是中國經濟放緩的主要原因。」 路透社引述分析師認為,撇開貿易戰,中國經濟增長狀況的惡化是自身造成的——貿易戰爆發的同時,中國在內部控制新增債務增長,導致基礎設施支出放緩,民營企業更難獲得貸款;加強環境執法也使民企成本上升;以及房價增速放緩,銷售萎縮。政府的這些做法都給經濟下行增添壓力。 在很多經濟學家看來,現在中國政府這麼做是過去十年「飲鴆止渴」的後果。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政府推出四萬億計劃,大規模放鬆信貸。

然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經濟學與金融學教授許小年曾表示,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是市場飽和與產能過剩,「四萬億」投下去,又投入到基礎設施建設,增添了新的過剩產能,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這是十足的飲鴆止渴」。 中國知名的經濟學家吳敬璉也表示,這一舉措不但沒有降低槓桿,相反進一步槓桿化,一旦有風吹草動,局部的資金鏈斷裂會傳導到金融市場的其他部分,引發系統性危機。 系統性危機並非危言聳聽。幾輪刺激下,投資和信貸大多給了國有企業而非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只好用利率更高的影子銀行,這種「擠出效應」進一步加大了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正是對「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恐懼,使當前中國不得不承受「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帶來的痛感。 然而痛感還未消失,中國又要開始應對人口老齡化和貿易戰等新問題。 「中國的經濟增長率不斷下降,巨額的債務等等,所有這些問題都指向經濟停滯。」美國企業研究所經濟專家史劍道(Derek Scissors)曾向媒體表示,除非中國重新啟動重大市場改革,否則經濟會毫無疑問停止增長。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今年初撰文提醒稱,包括他在內很多經濟學家都預計中國將面臨一場經濟危機,因為中國經濟投資佔比過多,消費則太少,嚴重失衡。然而,政府一次又一次加大基建投入,放開信貸,以此渡過危機。 「但現在到了算總賬的時候了嗎?考慮到中國此前的適應能力,很難把話說死。」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5482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