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專訪許成鋼:光靠高科技救不了中國經濟(下) ---- 德國之聲中文網
2024/12/13 07:11:00瀏覽41|回應0|推薦0

2024年3月8日 周昱君

DW問8:習近平從去年開始提出了所謂的「新質生產力」,官方說這是「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您怎麼解讀?

許成鋼:這裡面實際上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說,科技的前沿,能製造出來的經濟部門,佔中國GDP的比例有多大?這個東西就決定了,你靠推動前沿,能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中國的經濟?這是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剛才已經討論過的,在發達國家對中國技術進行制裁的情況下,中國能有多少能力還能追得上?因為他從來不是在前沿領導的,他從來都是靠追趕的,那他還能不能追得上?這是兩個問題。

先看第一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其實更重要,比第二個問題更重要。第一個問題就是,到底高技術的領域,在中國佔GDP的比例有多少?這個答案是非常簡單,比例很小。當比例很小的時候,你靠發展這個領域,靠它自己本身,實際上很難解決中國經濟面對的困境。你都不要講中國,哪怕是美國,單純靠高技術是不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的。這是適用於任何一個大的經濟體,如果你不是一個小國。一個小國比如說,哪怕台灣相當小,台灣只有不到三千萬人,但是它的半導體是世界上最發達的,然後半導體是非常賺錢的。 即便是在這個情況下,要解決台灣的經濟問題也不能單純靠半導體,就更不用說中國大陸。中國大陸人均GDP的水準,比台灣低得很多很多。如果是中國人喜歡用購買力計算,台灣的人均GDP在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裡,是僅次於美國,高於所有其他的資本主義國家,比德國高,比日本高。即便是這麼發達了,它的半導體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它的經濟問題也不能單純靠半導體來解決,半導體在台灣的經濟裡佔的比重都沒有那麼大,就更不用說中國大陸。所以就是沒有可能單純靠高技術。 另外一個簡單的統計數字就是,中國的勞動生產率比歐盟國家,只有它的四分之一,甚至不到,比美國就更低多了,那這什麼意思?意思就是說,你的勞動生產率這麼低,你根本就不是前沿,根本就不是高技術問題,而是普通技術問題。你只有解決了普通技術問題,你才能把歐盟四分之一的勞動生產率,提高到歐盟的一半去,特別簡單的道理。那麼回到高技術這一層,高技術實際上對中國來說,最迫切的不是解決經濟問題,高技術在中國最迫切的是解決軍事問題,解決的是監視民眾所需要的技術的問題。那麼在這個方面,他能有多大的發展?剛才我們討論過了,當發達國家有嚴厲的技術制裁的情況下,會使得他追趕發達國家,很快就會變得非常困難。 這個情況實際上就是類似於過去蘇聯追趕美國,蘇聯實際上曾經在若干技術上,還領先過美國,中國從來沒有領先過美國,在重大技術方面。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在嚴厲的技術制裁的背景下,蘇聯到後來就追趕都追不上,追趕的速度比美國發明的速度慢。我這裡講的就是半導體,就是計算機,他到後來追的速度,慢過美國發明的速度。

DW問9:現在中國內部比較批判的學者,越來越不敢發聲。對我們理解中國的真實經濟情況來講,可能更難客觀公正地去理解,那有沒有什麼比較好的方法?

許成鋼:比較好的方法,第一就是國際貿易的數字通常是相對準確的,所以認真面對國際貿易數字,應該是相對比較全面瞭解中國的一個重要方法。再一個就是中國的房地產,因為如果我們講單個領域的話,這是最大的領域,這個最大的領域,它發生了什麼?實際上仍然還在過程中,問題非常非常嚴重,還在過程中。再有一個就是失業的狀況,這幾個東西合在一起。當然,對於關心國家安全的人來說,一定要關心中國在高技術方面的發展,因為這是關係到安全。這個在經濟上也重要,但是它遠為更重要的是安全,它在高技術方面是如何發展的。

DW問10:那對於一般的中國民眾,還在中國的中國民眾,沒有「潤」出來的中國民眾,他們要怎麼樣去讓自己的生活更好過?因為這樣看起來是一個整體很無望的情況,那他們要怎麼樣找到一線生機?或者說,您如果要給一般中國人,或中國民間企業一些建言的話,您會提出什麼樣的建言?

許成鋼:這個比較難,這個太難了。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企業,就是要有儲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面對著非常嚴重的不確定性,和面對整個經濟嚴重的下滑,這是要相當持續、要持續很久的。 那麼這個儲備,一方面,剛才我們提到了儲蓄,儲蓄指的就是金融的,但是人們需要很警惕,現在是通貨緊縮。 他(中國政府)怎麼解決他的問題呢?他現在欠債欠得非常非常多,他必須要不斷地去努力挽救這些要破產的企業,這個挽救的過程,實際上都是要用錢的,哪來的錢? 剛才你提到了他發特長時期的債券,才有1萬億,那是解決不了多少問題的。很多的企業要破產,你要挽救它,那這許多的企業都是千億級萬億級的水準,你挽救他,他一個企業都得論千億的給錢,所以實際上沒有這麼多的資源是可以用的。

最終他實際上在沒有辦法的時候,必須要靠大規模發行貨幣,才能解得出來。那麼大規模發行貨幣,當通貨緊縮過去之後,不可避免地要產生嚴重的通貨膨脹。 人們需要有準備,需要警惕,不要誤認為目前沒有發生,就永遠是這個樣子。在通貨緊縮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至少還是安全的,但實際上通貨緊縮是一個很不好的狀態,政府會要非常努力地要解脫開這個狀態;那麼最後大規模的貨幣供給,靠用那個方式來推動投資,來推動財政政策,會使他要有適當的辦法,那麼一旦那個來了的時候,通貨膨脹會跟著來。所以人們是需要有考慮、有準備,那什麼意思呢?意思就是實物的資產和貨幣的資產,需要平衡。 (許成鋼現為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以及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客座教授,過去曾任職香港大學、北京清華大學。他於2016年獲得首屆中國經濟學獎,研究領域包含制度經濟學、經濟史、新政治經濟學等)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81491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