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何謂「走西仔反」、「走番仔反」?── 法貓&噓噓
2009/09/10 22:23:33瀏覽2585|回應0|推薦1

        孩提時代常常聽到老人家說:「走西仔反」,亦曾聽說「走番仔反」,到了長大時才明白「走西仔反」就是1884年光緒10年,法軍侵台,登陸於基隆大沙灣日據時代之基隆海水浴場,日人叫做Ku Ru Be Ha Ma即孤拔濱當時逃難者稱之謂「走西仔反」,「西仔」是指法蘭西之意。

        那麼「走番仔反」是什麼?就是10年後,1895年光緒215月,中日甲午之戰,依據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日本皇族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親率日軍登陸澳底(現在福隆鹽寮仔),當時逃難者稱之謂「走番仔反」,「番仔」指日軍之意。
  在10年前筆者在台灣神學院進修時,選讀台灣史之研究時,才知道基隆(原名雞籠)不止是「走西仔反」、「走番仔反」而已,在300餘年前亦走過了「荷蘭」、「西班牙」侵台時之反亂,因為歷史過久失了傳說,只有「走西仔反」及「走番仔反」之故事留存。特別是法軍侵台時,登陸基隆大沙灣之事蹟,現有「基隆法國公墓」為證,該墓園位於基隆市中正路103 ,即基隆市公共汽車管理處右鄰,佔地500餘坪,大門處有一個招牌:「基隆法國公墓」。
  法軍侵台在主後1884年(光緒10年),清廷起用淮軍耆宿直隸陸路提督一等男劉銘傳加巡撫銜,督台灣軍務。銘傳因條陳海防10年,多被採行。5月間法艦波爾達號(Volta)突入基隆港要求供給煤炭,艦長福尼亞(Fournier)竟致書曰:「對於急需之煤炭如不即刻供給,本艦惟有對基隆加以砲擊」。清吏迫不得已,但供給若干煤炭給法軍,使解纜北上,722日(農曆61日)法國副水帥提督李士卑斯(Lespes)為侵台司令官,派軍艦「威拉爾」號(Villara)先行偵察港灣情形旋將該艦軍隊分為二路,一侵淡水港,一攻基隆港,並擬以陸戰隊登陸基隆,再會師淡水。
  84日開始攻擊基隆,李士卑斯乘軍艦「嘉爾蘇尼埃爾」號(Galas oniers)入基隆港,致最後通牒於清吏,要求將基隆港割讓,限24小時為答覆,清官不答。翌日,85日,法軍破壞海洋砲台,由東部大沙灣登陸,基隆守將提督蘇得勝、章高元等奮勇擊退之。此時巡撫劉銘傳由台北急至基隆督率全軍,伺其登陸,戰於山後殲法軍百餘人,劉銘傳鑒滬尾(即今之淡水)為瀕海要區,距台北(軍事基地)僅30里,乃徒軍滬尾,留將卒200人據守獅球嶺,法軍果然來襲滬尾,為清軍擊潰,斬千餘人法軍三犯滬尾不得逞,乃又有月眉山之戰,清軍誓死抗拒,法軍氣餒,自此不敢輕舉妄動,乃改計襲據澎湖,適馮子材在諒山大捷。法托英向清廷求和,李鴻章以澎湖既失,台灣確保,當藉諒山之勝而與訂和,則法人必不再要求,清廷許之,立命停戰,實則台灣應戰,法軍三犯滬尾,又犯月眉山,皆被守軍擊退,並先後殲法軍千餘人,法水師提督孤拔(J. Courbet)亦戰死,僵持達八個月。以上一段是法軍侵台之概略情況,特別將詩人李遂初先生之傑作,七言律詩一首,供國人回憶一百年之法軍侵台,基隆人「走西仔反」之故事,詩曰:

來侵法艦葬都門,恨事千秋此虜番,

長見獅球餘廢壘,更教孤塚玷清村,

三沙灣外濤聲怒,十字碑頭鳥語繁,

如訴斯人原敵將,不應姓氏許留痕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30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