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6/01 11:04:31瀏覽390|回應1|推薦0 | |
不論什麼東西都會變老變舊,都市更新的核心價值,是「更新」,目的是為了淘汰有安全疑慮的老舊建物。更新的同時也將提升環境品質、新的設計、新的觀念,居住的更新將不只是建築本身,而是擴及城市裡的人們,其生活裡的每個角落。 1.都更坪數換算到底怎麼算?真的可以一坪換一坪嗎? 2.都更坪數換算是在都市更新流程的哪一個步驟? 今天就讓耕建築來幫大家解答! 都更坪數換算,真的可以一坪換一坪嗎? 1.一坪換一坪只是口號!改建「一坪換一坪」為什麼這麼難? 有一棟五層樓的老公寓在推動改建,其中一位住戶跑來問我,改建完會變成幾層樓?我回答「15層」,沒想到,住戶接著說「那我們可以1間換3間囉!因為5層變15層,是3倍」。 室內面積「1坪換1坪」都不太容易了!1間換3間?當然不可能!為什麼這麼說? 用你我都懂得的話來解釋一下建蔽率、容積率;現在你有一張白紙,上面有100個1公分乘以1公分的格子,然後給你最多225個1公分乘以1公分的方塊,要求你把這些方塊放在白紙上,但規定最多只能使用45格,剩下的方塊可以往上疊。 其中,「最多45格」的規定就是「建蔽率」,會牽制平面的使用面積,「最多225個方塊」則為容積率,會影響樓層的高度。而台北市常見的第三種住宅區土地,建蔽率就是45%、容積率為225%。 以台北市的第三種住宅區來看,假設100坪,以往建蔽率為60%, 4層樓公寓算,容積率為240%(60%×4),樓梯間大約占5%,所以室內面積(不含陽台)的容積率為228%(240%×0.95)。 假設現在民眾利用《危老條例》改建,拿到容積獎勵加時程獎勵上限最高值1.4倍, 可以蓋到容積率315%(225%×1.4)。換算一下,228%是315%的72.4(228/315),所以跟建商合建,建商拿到全案的27.6%,原屋主至少要拿回72.4%才能室內面積不縮水。 那麼問題來了,建商經營也是需要成本費用的,分回的坪數賣掉之後,要能夠因應建築成本、人力成本、甚至還有改建期間,地主在外租屋的租金等等。 所以房價愈高「餅」愈大,建商分回較少的坪數就能因應開支,地主當然可以分到相對多的坪數;反之,房價愈低的地方,建商愈不想碰,因為地主分回一定大幅縮水,意願低、 案子難成。 除非重建時的容積比原先的容積多很多,或者是新建物的房價夠高、建商的成本夠低,否則室內面積「1坪換1坪」真的只是口號! 因為分配比受到房價影響,故各區域不盡相同,若以台北市為例,目前市場上多數的合建案,建商的分配比介於30%~50%之間,地主則分回70%到50%,明顯和72.4%有落差,所以地主不願出資,就要有室內面積縮水的心理準備;否則「使用者付費」,室內面積不縮水,便要有荷包縮水的打算。 老屋重建不應該只關心資金,因為改建後,讓人安心居住的空間才是最重要的! 2、都更坪數分配到底該怎麼分? 分配方式條規定於《都市更新條例》第51條,主要為「分配建物」或「現金補償」兩種。 ◆ 分配建物 權利變換後之土地及建築物扣除折價抵付之共同負擔,其餘土地及建築物依各宗土地權利變換前之權利價值比例,分配與原土地所有權人。 ◆ 現金補償 不願參與分配或應分配之土地及建築物未達最小分配面積單元,無法分配者,得以現金補償之。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