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漳州人簡介 ---- 轉載
2015/10/01 10:36:43瀏覽573|回應0|推薦1

    「百般武藝,不如鋤頭鋤地!」道盡了漳州人在臺灣的最大特色 --土地開發與農業經營,在十七世紀以後,漢人移民臺灣的熱潮中漳州人的勢力僅次於泉州人

    位於福建最南端的漳州府約有臺灣的三分之一大,早在唐代已建 州,到了清雍正十二年才建為府,同時也進入了漳州人移民臺灣的時 期。漳州平原素有「閩南榖倉」之稱,從春秋至唐代間,漢人先後從中原遷來,漸與原住民融合;唐時,陳元光率軍在此屯墾,受朝廷命 為第一任刺史,正式開建此地,農耕墾殖就是漳州最主要的經濟活動 ,漳州人民感戴陳元光,奉祀為「開漳聖王」。明代漳州的大發展在 於繁盛的海外貿易,尤其是明中葉前的泉州港衰微後,漳州的月港代 之興盛,一時熱鬧繁華,也成為明朝一項重要稅收的來源,有「天子 南庫」之稱。然因海寇倭亂及改朝換代後明鄭抗清勢力強大,清廷再 度頒行禁海令,嚴絕海上商業往來,月港便一蹶不振,永遠的沒落了,東南沿海的海外貿易轉移到廈門,此後,飽受流離之苦的漳州人便 一波波移民海外,冒死渡過海峽中洶湧險惡的洋流「黑水溝」,絡繹來到臺灣。傳說中的開路移民先鋒是明天啟四年渡臺的顏思齊,從笨 港登陸後一路披荊斬棘,前進到諸羅山(今嘉義市),今在北港鎮文化路與民主路口的圓環有座「顏思齊先生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而 新港鄉的奉天宮也有一座樓高五層的「思齊閣」,充分顯現當地士紳 對這位開路英雄的崇敬之情。

    在開發臺灣的過程中,如何與官方及其他移民相處是漳州人要面對的難題。漳州人來臺開發之初,要透過通事向擁有土地的先住民取 得開墾權,然後領導主持開墾事務的「墾首」才把土地分租給其他人開墾,租戶則要向墾首繳納地租。他們不但帶來了原鄉的耕作技術, 並且充分利用經營土地的經驗,迅速拓墾了山和海之間的廣闊的平原 地帶,包括臺灣西部的平原、中部的盆地、北部平緩的丘陵和平野, 以及東部的蘭陽平原,都是漳州人聚居開墾的地區。一般說來,泉州 人往都市集中的趨勢較為明顯,漳州人則多半散居在鄉間泉州人在 航海經商上有優異的成就,漳州人農耕墾拓則有重大的貢獻;泉州 人的力量大多表現在行郊或寺廟漳州人的力量則在地主與豪族。但乾隆中葉以後,漳州人和泉州人常常因為利益衝突,加上祖籍意識的 催化,釀成大規模的械鬥,就是俗稱的「漳泉拼」。有時漳州人開發土地時,為了保衛自己的權益,往往集會結黨,當會黨勢力愈來愈大 時,難免遭到官府干涉而造成民變,如乾隆五十一年的林爽文之亂與 同治元年的戴潮春之亂,都是這種情形。

    在臺灣開發的歷史中,漳州人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對臺灣土 地與農業的開發成長貢獻極大,而他們自原鄉帶來的生產技術、文化 、藝術和生活習慣,落實在這片土地上,經過代代相傳,早已成為臺 灣生活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而開漳聖王、撫順將軍、三官大帝、敵 天大帝....等來自故鄉的神明,不但撫慰了漳州移民的心靈,也使臺灣的文化內涵更加豐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31835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