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19 22:09:57瀏覽1647|回應0|推薦0 | |
一、魯大師筆下「人吃人的世界」應如同陳水扁總統所謂「吃人夠夠」相類,非指真的「吃人」一事,但是否有深層的隱喻來避諱呢?筆者以為這位近百年來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之大師,其筆如劍,其入史之深,用心之苦,既然可以「橫眉冷對千夫指」,焉不能以「吃人」之喻來點化「吃人」之史的快暢! 二、其實當人類面臨生存的掙扎時,早已無「餓死事小、名節為大」之顧慮了,尤其是廣大的庶民百姓,當樹葉、木根、草根、花生殼、豆糟……等難以入嚥的次級代替品均已食罄時,「吃屍肉」、「吃人肉」難道就是滔天大罪嗎?早期阿拉伯商人所寫<印度支那物語>及馬可波羅<東方見聞錄>中,都曾記述軍人公然捕捉百姓充當軍糧宰殺食用之紀錄,1642年汴京攻圍戰中父子、夫婦、兄弟相食即有之,西洋傳教士馬德尼所著<中國史>中,述之甚詳。近期馬諾里所著<飢饉的中國>所舉的1920-1921年西北飢荒的調查報告;時代週刊女記者賈安娜在<中國暴風雨>一書所描述1943年河南大飢荒時的記載,均把自己的親身見聞,秉春秋之筆,加以紀錄,其實中國古書從<後漢書>公孫瓚傳、<梁書>瘦域傳、<北史>劉弘傳、<唐書>秦彥傳、……等均有上述二位外國記者描繪的實景,只是避諱不提及「吃人肉」而已,但仍有其他詳實之記載傳下: ①<南齊書>王敬則、陳顯達傳中,當馬圈城被圍攻四○日後,城內糧盡而吃死人肉、樹皮。 ②<唐書>安祿山傳中,當淦陽城攻圍時,城中百姓吃人肉,米一斗值七萬錢,鼠一隻數千錢,戰馬吃土壁中乾草與乾馬糞。 ③<資治通鑑>唐紀、天祐三年(九○六年)九月,滄州城攻圍戰時,城中丸土充飢,或捕人而食。 ④<元史>忠義傅、伯顏不花的自傳中,信州城攻圍戰時,軍民吃盡草芽、茶紙後,煮食皮靴,燻鼠網雀,終至吃老弱。 ⑤<明通鑑>紀(2)、洪武二年(一三六九年)的慶陽城戰時,用大釜煮人,其湯汁滲泥土而吃。 三、中國人吃人的時代,有幾個高峰期 ①西元22~26年(王莽、劉秀時代):「人相啖食,死者數十萬,路無行人」、「城郭皆空,白骨蔽野」的紀錄散於<後漢書>光武本紀、劉盆子傳<資治通鑑>漢紀、<漢書>王莽傳。 ②西元194~197年(東漢):此時人吃人之現象,由文明誕生地發展至淮河及長江流域一帶,由<後漢書>獻帝紀、袁術傳<三國志>魏武帝紀,可以窺知。 ③西元548~550年(南朝梁):按(資治通鑑)梁紀所載,侯景之亂以來,道路不見人跡,數月間,即使人吃人亦難免餓死,飢後餘生者,百人不到一、二。 ④西元1342~1362(元順帝至正2年至22年)的21年中有13年均有吃人的記載,則是最長期間有吃人紀錄。 ⑤西元1633~1648年(崇禎、順治時代)16年中有10年均有吃人之紀錄。 四、在吃人文化中最出名的當屬唐時朱粲,明時張獻忠,因這二人對於被捕獲充當軍糧的民眾,被宰殺後,還製成屍乾,運至前方補給。而黃巢為了50萬部隊糧食,特別在長安城外,建造有名的人肉屠宰加工場,稱之「春磨寨」,一日屠宰千人以供軍需。而最為人耳熟能詳的是安祿山叛變中,張巡、許遠死守睢陽的故事了,,當樹皮、草根、紙等全嚥完了後,張巡先殺自己愛妾,許遠殺自己僕人分食兵士,此風一開,守軍即以人為食,前後所食人口近三萬人,全城百姓只剩下400人殘存苟活,此戰之慘烈驚天泣地,以數千之兵力,前後守城10個月,屏障了江淮半壁江山,歷經四百餘戰,大小搏殺超過千次,殺敵10萬,其戰功實可在世界軍事史上留名,足以媲美一千多年前斯巴達王李昂尼達的「溫泉關之役」【註七】,這段故事於台灣的中學國文課本即有之,但教師們都諱之不予深究,在那人命如芥的恐怖歲月中,壽終正寢對苦難的中國人而言,竟成了奢侈的願望。一位忠臣,採取了如此殘暴喪盡人性的焦土抗爭,在「忠義」的冠冕下,鑄造了流芳百世的英名口碑,豈不知碑後有多少冤魂的哀號啊! 五、自漢代(B.C205年)起至民國19年(1930年)的兩千多年間,依正史及官方文獻資料可查,共有118個年代,發生過人吃人的記載,也就是說平均18年就有一次大規模的人吃人。而這種「食人文化」,與黃河文明擴展的路徑,頗具一致性,英人Aletander Hosie (曾任駐華領事)所著<中國的旱災>(1878年版),指出自西元620年至1619年的千年中,人吃人的現象以今之陝西最嚴重,河南、河北、山西、山東次之。而這區域正是黃河肆虐的地帶,也是古中國人口較早稠密的地區,更是今日中國農民最為貧困的五個省份,可見人吃人文化的盛行,與人口過度稠密搭配著糧食不足(因天災、戰亂引起)而迸發,食人之風在邊疆及未開發地區反而少見,足以證之。但不可忽略的心理因素,即是中國古代的忠臣義士不以之為恥,例如:樂羊、藏洪、張巡、褚不華等,甚且帝王亦好之,例如:劉邦分賜諸侯予彭越之肉,隋煬帝賜百官分食楊玄感與斛斯政之肉,這些帝王將相好食敵人之肉,上行下效,一般草民若抓到作奸犯科之輩,來肢解而食或賣個好價錢,亦不足為奇,<曾國藩日記>即載,當時江蘇地方人肉價格一斤90文,太平天國之亂及通貨膨脹之因,亦漲至130文。清朝道咸年間,漢人尚迷信「番肉有補」,而渡海至台捉蕃而食,廈門即是著名的輸入「番肉」之港口。號稱禮儀之邦的儒教文化,在十九世紀居然還以人為食,難怪大師魯迅批儒學乃「吃人的禮教」以譏之,誠非欺我。 【註七】「溫泉關之役」,即波斯王大流士之子薛西斯,於西元前480年,動用所臣服的四十六個國家、一百多個民族的近三百萬大軍﹝那個時代能有此數字的聯軍,實令人存疑!﹞,遠征希臘,光是渡過黑海浮橋就花了七日七夜,希臘聯軍在德摩比里隘口〈即溫泉關〉只有七千兵力,斯巴達王李昂尼達最後率300 斯巴達戰士和700塞斯比亞戰士死守隘口,均壯烈成仁,但遲滯了波斯的攻勢,掩護希臘聯軍主力的撤退,為之後的勝利奠定了基礎。「溫泉關之役」已成為以寡擊眾、為正義犧牲的歷史象徵,只要世界上還有戰爭,它就不會被人們所遺忘。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