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5/04 08:38:00瀏覽623|回應1|推薦4 | |
2022/05/01◎譚慎格(John J. Tkacik) 《杜勒斯與台灣命運︰一代巨人留下台灣民主獨立的生機》,王景弘著,台北︰玉山社,二○二一年,二六八頁。 對杜勒斯來說,在凡爾賽對戰爭法律、戰後賠償和戰敗國重建方面的相關歷練,後來證明極為受用。杜勒斯經常前往歐洲旅行,從事商務仲介,熟悉銀行和金融業務,使他成為美國傑出的國際律師。在一九二○年代,杜勒斯透過指導美國在歐洲的直接投資,以及為歐洲的金融機構提供匯兌和貨幣政策方面的建議而致富。 王景弘在書中強調,杜勒斯雖然是一位成功、富有、具有影響力的律師,但他也是美國最受尊敬的宗教信徒之一。他傳承了在長老教會擔任牧師的父親,志願為教會提供法律服務,並展現他的組織才能。在整個司法生涯中,他一直是一位虔誠而慷慨好施的慈善家。一九三七年,洛克斐勒基金會(Rockefeller Foundation)邀請他主持一個工作小組,評估在中國的傳教工作,但未能成行。反而是在一九三八年,杜勒斯以身為基督徒的個人名義,搭乘泛美航空公司的「中國飛剪號」(China Clipper)穿越太平洋,途經香港進入飽受戰火蹂躪的中國,在漢口與蔣介石會面,不久漢口便在十月落入日軍之手。杜勒斯的一位傳記作家約翰.羅賓遜.畢爾(John Robinson Beal)說,「杜勒斯的結論是,蔣介石是一位真誠的中國愛國者,只是受到他無法控制的勢力所控制而身不由己。」這種印象影響了杜勒斯此後的政策。一直到一九五○年代,杜勒斯寫了很多關於國際和平與正義的文章。雖然他同情無知的中國人民,但即使日本可能在戰爭中被擊敗,他對於中國人民的未來並不樂觀。令他痛心的是,國共內戰的悲劇印證了他的悲觀。 到了一九五○年,當蔣介石在中國全面潰敗,他的政權流亡台灣之後,美國爆發一連串以台灣為焦點的外交政策爭議(杜魯門總統一九五○年的第一個聲明是「美國對福爾摩沙地位的政策」)。美國人爭論「誰失去中國」,誰又將丟掉台灣。為了安撫共和黨的反對意見,杜魯門任命共和黨最傑出的國際主義者杜勒斯擔任國務院的「顧問」,負責與戰敗的日本談判多邊和平條約。然而,杜勒斯很快就發現,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解決國務院和國防部之間關於前日本殖民地台灣的分歧︰台灣會被拱手讓給毛澤東的共產黨,還是美國應該介入?到了六月,杜勒斯飛往東京,就在北韓揮軍入侵南韓當天,直接從麥克阿瑟將軍口中得到答案。麥帥態度堅決─絕對不能放棄台灣。一夜之間,一度袖手旁觀的杜魯門政府變成與麥克阿瑟同一陣線。 舊金山和約未決定台灣地位 一九五○年九月,在韓戰如火如荼之際,杜魯門總統授予杜勒斯「大使銜總統特別代表」名義,全權負責談判對日和平條約。王景弘描述了杜勒斯與英國和其他四十五個國家的外交折衝,這些國家取消邀請兩個「中國」參與條約磋商。英國人認為,國民黨政府顯然並未統治中國大陸;杜勒斯則堅稱,共產中國在朝鮮半島捲入與聯合國的血腥戰爭,顯然缺乏愛好和平的必要資格。 在杜勒斯的幕後運作下,舊金山和約的最終文本「規定日本放棄對福爾摩沙和澎湖列島的主權。條約本身並未決定這些島嶼的未來地位。」杜勒斯還與日本首相(吉田茂)達成一項秘密諒解,即日本已經放棄對台灣的主權,此後在該問題上沒有任何法律權利。杜勒斯隨後慷慨地表示,日本可以在簽訂和約後自行決定與兩個「中國」的哪一個打交道,台北或是北京。結果,日本選擇了台北。不過,這個選擇背後有許多複雜的因素。 七十年前的上週,即一九五二年四月廿八日,東京簽署了另外一份「台北和約」,但日本拒絕承認「中華民國」是代表中國的政府,並辯稱東京沒有立場承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主權。雖然蔣介石對日本的態度大為光火,但他還是在杜勒斯的運籌帷幄下被迫低頭。 杜勒斯在一九五三年成為艾森豪總統的國務卿。當時,他不動聲色但堅定地主張,美國承認中華民國對台灣的合法「管轄」,但不承認其主權。在一次秘密的參議院聽證會上,他解釋道,當台北和約「在立法院審議時,當時的外交部長葉公超(George Yeh)對情勢做出以下描述︰『這些島嶼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但它們並非我們所有。』」杜勒斯補充說,「現在,你可以從中得出自己的結論了。」 台澎對美利益至關重要 一九五五年一月,杜勒斯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的閉門批准聽證會上護送《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過關,他似乎對台灣的主權懸而未決相當滿意。民主黨參議員韓福瑞(Hubert Humphrey)問到美國在台灣的利益。杜勒斯國務卿回應道︰「我們說,福爾摩沙島和澎湖列島對美國的利益至關重要,我們將盡我們所能確保它掌握在友好陣營的手中…兩個中國政權爭論的法律問題已經變得微不足道,因為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這些地區應該置於友好勢力的控制之下。」 民主黨參議員基佛沃(Estes Kefauver)質問他︰「在我看來,我們為了決定這個島嶼屬於誰,已經浪費很長一段時間…請問你做了什麼?」杜勒斯回答說︰「我們什麼也沒做。從我們的觀點來看,現況再好不過。」 在《杜勒斯與台灣命運》一書中,王景弘忠實地刻畫了這位歷任美國國務卿中最幹練、最有創意、最堅守原則的國際法踐行者的才華,他塑造了美國的對台政策。這些政策透過《台灣關係法》和《六項保證》延續至今。王景弘在台灣的讀者可能不會「瘋狂愛慕」這位已故的國務卿,但他們肯定會對杜勒斯為台灣在廿一世紀的存立和成功所做的貢獻心懷感激。 (作者譚慎格為美國國際評估暨戰略中心「未來亞洲計畫」主任。國際新聞中心陳泓達譯)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