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秦暉:帝制興衰:辛亥百年話"傳統"(10)----"半殖民地"狀態的終結
2021/10/07 06:46:00瀏覽218|回應0|推薦0

2012-02-26

如前所述,當時中國外交喜歡利用列強間的制衡,這一策略在很多情況下也確實奏效。 而那時列強基於「恐共」情緒,有一致排蘇的傾向,尤其是與俄國在東北久為爭奪對手的日本,更是如此。 中國當局因此認為可以利用這種形勢,迫使蘇俄讓步。 不料,俄、日與其他列強不同,作為對華野心最大的兩個列強,兩國雖有重大利益衝突,但一旦意識到中國的行動對其野心產生嚴重阻礙,為對付中國,兩國常常會達成妥協,這對中國來說是非常致命的。 整個民國時期,中國聯手西方列強來抗日、拒俄,有時成功,有時不成功,但也不至於釀成大禍。 但在向西方列強收回權益的鬥爭中,俄、日基本上是敗事有餘(蘇俄對北京、南京政府的廢約外交,只有指責從無助力,表面是鼓動更激進的"反帝",實際是樂見中國與西方鬧僵; 日本更是中國廢約外交的強硬對手,其態度比西方列強更為頑固),而中國的聯日制俄和聯俄制日企圖,則常常會吃大苦頭。 在中東路事件前,中國政府才剛剛與日本就一些懸案達成妥協,並恢復了邦交。 事件之初,中國其實是設想日本在東北會對蘇俄形成牽制,使後者不至於為所欲為。 但沒想到,事件一發生,日本立即敏感地察覺到,中國若能收回中東路,也就可能收回滿鐵,因此立即公開聲明嚴厲警告中國政府不得觸犯日本在東北的權益,否則必以"極端方法"來報復,同時對蘇俄的行動則不置一詞。 這與中國政府的預期完全相反。 對蘇俄來說,日本的聲明無異於一種暗示。 蘇俄沒了顧忌,果然放手採用"極端方法"來懲罰中國。 1929年8-11月間,蘇俄公然不宣而戰,出動陸海空大軍從滿洲里、綏芬河、同江等幾個方向對中國發動大規模入侵。 東北軍力不能敵,全面潰敗,兩個主力旅與松花江艦隊慘遭覆滅,旅長韓光第等大批官兵殉國。 蘇軍先後從同江攻陷富錦,從滿洲里進佔海拉爾,從綏芬河侵踞密山。 喪師失地后,張學良被迫接受屈辱條件,收回中東路之舉徹底失敗。

顯然,此一事件中,張學良的魯莽敗事應該受到指責,但他收回中東路之舉,從維護中國主權的角度來講是不錯的。 另一方面,既然中國實力未逮,蘇俄抗拒中國收回中東路,也可以理解。 但這畢竟是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外交事件,蘇俄以武力解決外交衝突,在中國一槍未發的情況下,對中國發動大規模侵略戰爭,不僅強行恢復了蘇方壟斷中東路的事實,還強迫中國簽訂了《伯力協定》,推翻了原來《解決懸案大綱》中關於中蘇共管的文字,實際上是變本加厲地損害中國,這不能不說是極端的蠻橫。 本來,當時的外交中常有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遊戲。 就在幾乎同時,中國單方面廢除治外法權的激進做法,也引起西方列強抗議,但最終還是以「廢權應逐步解決」的方式,取得了雙方妥協。 但是俄、日就不是這樣,他們對中國的訴求是"一步不讓,加倍報復",終於把中國逼到了牆角。

"解脫百年枷鎖":對日抗戰中廢約的實現

中東路事件的惡劣後果,不僅是中國收回路權的失敗,更嚴重的是,暴露了東北軍的虛弱,摧毀了"少帥"的抵抗意志,"啟發"了日本放手蠻幹,僅僅兩年後,日本就發動了"九一八"事變。 此後,中國進入了抗日救亡時期,外交上的改約談判,被壓倒一切的軍事鬥爭所中斷,長達10年之久。 世界大戰全面爆發後,民國政府在對日宣戰時,依國際慣例,單方面宣佈廢除與日本的全部舊約,並沒收敵產,同時一面對日抗戰,一面向盟國列強再次提出廢約問題。 這與一戰時,中國只對敵國(德奧)廢約,大有不同。 這當然與中國在二戰中的貢獻與犧牲都比一戰時大得多有關。 1942年初,美英蘇中領銜聯合26個盟國,發表《聯合國家宣言》,這是中國首次被稱為"世界四強"之一。 國際地位的上升,與不平等條約的存在,已形成不可接受的巨大反差。 宋美齡就此在《紐約時報》發表長文,借嚴厲批評英國抗戰不力還對中國擺譜,提出了徹底廢約問題。 宋文引起的震動,迫使羅斯福總統出面與英國協商后,英美同時宣佈廢除舊約,交還權益。 而日本獲知情報後,也搶先與軸心諸國作了類似聲明。 至此,由於中國不屈不撓的抗戰,使世人刮目相看,全球兩大陣營都要爭取中國人心,"九一八"事變前談判沒能解決的問題,遂告迎刃而解。 各國都宣佈放棄在華特權,交還租界,取消領事裁判權,結束晚清以來的不平等舊約,與中國另訂平等新約。 日本此舉當然只是作秀,因為自中日兩國宣戰之日起,舊的條約關係就已經被中國廢除,只有在軍事上打敗日本的問題了。

而同盟國列強的"棄權改約",則意義重大。 1942年雙十節,美英兩國同時宣佈棄權改約。 1943年1月,中美、中英簽訂了平等新條約,其他盟國也隨之跟進。 這些條約,有的雖留有若干尾巴(如港九問題仍未解決),但與晚清的舊約相比,已有根本的不同,舉凡海關、租界、駐軍、司法、郵政等等外國特權,一概取消,其平等條約的性質,世所公認。 當時仍在戰爭狀態下的重慶與延安,都隆重慶祝了這一"中國站起來"的日子。 重慶民眾高唱:「中美中英新條約,同時簽訂在兩國; 百年來奴隸枷鎖,今日才真正解脫。 這光榮燦爛的新約,是五十年奮鬥的結果。 "而延安軍民也在音樂名家安波和呂驥創作的陝北秧歌《慶祝廢除不平等條約》的曲調下,進行狂歡:"我們歡騰,我們鼓舞,我們慶祝不平等條約的廢除。 這是民族的光榮,人民的光榮,革命先烈的光榮,國共兩黨的光榮! 我們解脫了百年的枷鎖,取消了莫大的恥辱。 ”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68994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