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2/29 07:44:43瀏覽308|回應0|推薦0 | |
2017-10-20 中國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十九大開幕式上代表卸任的第十八屆中共中央做出三萬餘字的政治報告演說。作為綱領性的此次報告,大旨在於強調習近平是帶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舵手。在十餘項政策領域中只佔半項的台灣問題部分,大體上維持往年慣例,除了再次強調往年政治紅線之外,在實際政策面並無促統時間表等新宣示;作為補償,個別修辭則趨向強硬化。至於兩岸對談的政治基礎問題,習則疑似有進有退,對於台灣主要政黨而言,可謂危機與轉機兼具。 不訂統一時間表 十九大前,由於國台辦發言人在回應蔡英文總統雙十演說時,一度遺漏「九二共識」,單提「一個中國」,台灣政論界連續多天熱議九二共識是否將走入歷史,從此只剩一個中國?同樣的,近半個月來,中文媒體圈內由於對華府智庫「2049研究所」的易思安新書的誤解,英文台灣觀察家圈內又有《美聯社》前駐台記者溫逸德(Peter Enav) 和 CSIS 的張克斯等人事先預熱,一時間多方熱議2020前後中共或許將武力促統的可能性,以致於包含華府扛鼎級的台灣問題專家如前 AIT 處長卜睿哲等都擔心習近平是否將於十九大的工作報告上,明確提出統一台灣的時間表。 十九大開幕式上,結果揭盅,習近平沒有提出統一時間表,並多次提出「和平統一」和「九二共識」。他相當於承諾「軟的會更軟」,統一的主要途徑依然是和平促統,並且因為「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藉由軟性手腕「率先同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吸引台灣菁英到「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以強化社會與社會層級的紐帶。 平心而論,統一時間表本來便是假議題。一方面,就算提出,在實戰操作上更多是綁手綁腳。以美國為例,歐巴馬總同甫上任時便曾公開提出美軍撤出伊拉克的時間表,最後無法確實執行,便曾被各界批評是作繭自縛,甚至是導致鼓勵對手的反效果。另一方面,中共早已提出過不少的各式時間表,而且和各方期待的武力統一時間表之間具有矛盾。 鄧小平曾提出,到2050年以前,北京需要一個「穩定的台灣」。在鄧小平的韜光養晦基礎上,胡錦濤時代的和平發展 (和平崛起) 論述,業已闡述將集中精力於2020年前後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其次方於2050年前後達到「中等程度的現代化國家」,或簡稱中國復興。習近平承繼胡的路線,早於 2012年便曾提出「中國夢」論述。其核心政策目標為「兩個一百年」,即2021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49年則將達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此基礎上,若提出短暫數年內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時間表,等於是公開破壞習自身提出的 2020/2021 前後的經濟發展時間表 (遑論突破中共近四十年來的共識)。 「不排除動武」是為了「避免動武」 與此同時,習難免感受到一定的壓力需要對台強硬。一方面,習已經將自身的統治和強國夢連結起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表達對台反獨力道強化的訊息。二方面,習面對民進黨首次行政權、立法權、地方行政權全拿的新局,乍看之下似乎台灣要走向法理台獨的內部制度性阻力處於前所未有的小,習也不得不有所回應、預防。 因此,習在幾個面向上,使用了比較強硬的言語。在學理上,嚇阻力大致等於軍事實力加上動武意願的可信度,有時再加上動武方的內部政治共識。習的話語也覆蓋了這三個變數:習說:「我們有堅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 如果說,習近平在十九大上顯示出的堪稱定於一尊的政治聲望,已經展示了必要時能夠有效動員動武的「充分的信心」;解放軍在台灣海峽周邊的多次軍演和海空軍巡邏,展示了「足夠的能力」;那麼習在這次演說上能夠再強化的,便是「堅定的意志」了。因此,習重述了去年提過的「六個任何」,並且首次把此提法正式寫進了黨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六個任何即:「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 九二共識 在不排除用武的強硬態度展示完後,習便能夠相對和緩的懷柔。在「九二共識」上,習有進有退。他的用語是: 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係的政治基礎。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關鍵。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雙方就能開展對話,協商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台灣任何政黨和團體同大陸交往也不會存在障礙。 一、雖然以往北京談九二共識便是主提「一個中國」少提甚至幾乎不提「各自表述」,但是此次明確將「九二共識」等同「一個中國原則」,並正式載進十九大工作報告,是進了一步 (相較之下,十八大時胡錦濤對於「九二共識」作模糊處理,甚至只用「一個中國框架」一詞,比起習近平用的「一個中國原則」姿態彈性得多)。後續需要注意的是,「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這句,會不會變成日後「九二共識」的標準提法。 二、雖然九二共識的「內容」的模糊性減少了,後續卻可以觀察所謂作為兩岸談話基礎的「承認九二共識」這個動作,模糊性會不會增大。習近平的提法是:同大陸交往的門檻就是要「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歷史事實」四字,耐人尋味。是需要完整承認九二共識的內容 (一個中國原則)?還是只需要承認二十多年前一度有這個共識的存在,承認這個歷史事件發生過? 蔡英文並不否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 如果只是談承認歷史事實,那麼至少在詞彙上,習近平的十九大演說,已經和蔡英文的立場比以往又更接近了一步。 蔡英文目前為止的言論是與「承認『九二共識』曾經存在過的歷史事實」是不相違背的。蔡英文近幾年來對於九二共識的存在與否,甚至支持「九二共識」與否,多是抱持模糊態度的。她於 2015年中訪問華府智庫 CSIS時,便曾表示「兩岸之間應該珍惜並維護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我將在這個堅實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 should treasure and secure the accumulated outcomes of more than twenty years of negotiations and exchanges. These accumulated outcomes will serve as the firm basis of my efforts to further the peaceful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cross-strait relations")。 過了半年,她在2016年勝選後訪談以及在就職演說上,都決定進一步加碼,明確表示的確有回溯到九二共識,只是避開「九二共識」字眼。她解釋「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是她口中的「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的四大關鍵元素之一。這提法和習近平十九大報告的「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 . . 尊重台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台灣同胞生活方式」似曾相似。 習近平在兩岸對話的政治基礎上用的字眼雖然疑似稍微鬆動了,但是核心門檻猶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要求依然不變。十九大後,兩岸能否演繹出新的戰略模糊空間,對既有考卷作出新詮釋,有待後續觀察。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