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寇謐將新書《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戲的局外人眼中的台灣獨立(上)
2017/11/10 09:12:20瀏覽180|回應0|推薦0

林濁水  2016-02-22

    《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是諾丁漢大學中國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兼資深記者寇謐將( J. Michael Cole )的力作。在書中作者特別強調,他是以局外人身份寫這本書。「局外人」三個字在書中涵義多重,並不只是「外籍人士」這一個表面上的意思而已。

    近年來,幾位美國智庫學者也出版了一些值得一讀的討論兩岸關係的書,他們也都是外籍人士,但是他們都曾在美國政府當過官、處理過兩岸事務,因此他們都應該是兩岸事務的局中人不是局外人,他們會撰寫關於台灣的專書,當然是對台灣的國際處境有高度的同情但是局內人的角色使他們習慣上「把台灣地位視為中美關係的附屬問題」,換句話說,他們的見解都難免是美國立場的兩岸觀點。

    寇謐將做一個沒當過主導世局的美國官員的局外人,在寫這本書時,立場自然有可能不同。這本書很特別的以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開頭。他說「也許不是意外,我在2005搬到台灣後,閱讀的第一本關於台灣的小說,就是吳濁流的小說《亞細亞的孤兒》」。1945年吳濁流這本小說完成時,台灣是孤兒,而在50年後的現在,寇謐將認為在他寫這本新書時,台灣還是孤兒。

    長遠以來,孤兒處境,是不分統獨立場的台灣敏感知識份子的共同經驗,羅大佑固然就堂堂皇皇地以《亞細亞的孤兒》為名做了一首動人的曲子,亞細亞的孤兒心境也是陳映真非常重要的文學創作主題。怎樣擺脫孤兒的命運?小說家劉大任在他的小說《浮游群落》中有這麼一個角色,他說他是這樣決定尋求中華民族的認養的:

「我痛恨挫敗、屈辱、馴良、服從、歸順這些他媽的王八蛋的字眼」。因此他雖然尊敬彭明敏發表的台獨自救宣言,但是「 我不得不反對他,因為只能帶給我敗北。咱台灣人已經失敗太多次了,再也不能失敗,再也敗不起了。」

我們並不清楚陳映真和羅大佑是不是就是劉大任小說中人因此成為的誠恐惶的大統派?但是我們很清楚的是,現在台灣民眾正是因為努力要擺脫孤兒處境而一面倒地走向和陳映真他們相反的一條路,支持台灣獨立,台灣更有人更因為讀過吳濁流這本小說,受到震撼而決定以台灣獨立運動當一生唯一的志業。

寇謐將以《亞細亞的孤兒》這部小說為他的書開宗明義,已經清楚地表白了他不是普通的局外人,是「入戲」的局外人。小說家吳濁流的《亞細亞的孤兒》,透過主角具體的生命經驗刻劃台灣人的孤兒處境,描繪的是「戲中的主角」和外在世界的對話;寇謐將不同於小說中的主角,做為外籍政策研究員和資深記者,面對台灣歷史,他畢竟是觀眾,所以儘管入戱,仍然清楚地自稱是「局外人」。做一個局外人,他勾勒台灣人的孤兒處境,便從一個和吳濁流、陳映真完全不同的途徑:他的書以一個專章的篇幅細細描述台灣的「身份」問題怎樣在北京的壓力下被國際學術界、國際媒體、美國智庫學者刻意的忽略甚至「遺忘」以致於成為孤兒,其景況和吳濁流的小說的情節一樣令人難以喘氣。

做一個從《亞細亞的孤兒》的處境入戲的寇謐將,他的書寫立場和一般美國專家截然不同。台灣成為孤兒,關鍵在於國際權力政治現實主義,以致於權力中人習慣上把「台灣地位視為中美關係的附屬問題」,甚至於是「一大麻煩」,主權國家的「地位很模糊」。寇謐將認為這對台灣非常不公平。因為事實上如假包換的一個主權獨立國家不被國際社會正式承認,是國際權力角力下的安排,而不是台灣在國際法的條件上有什麼缺陷。

寇謐將洋洋灑灑地列舉了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條件和事實:

1933《蒙特婁公約》,不只具備作為國際法人的國家資格:固定的居民、一定的領土、有效的政府、與他國交往的能力,擁有受到承認的護照、貨幣、常備兵、定期選舉等等,像一個正常國家那般運作;同時在經濟上,台灣的規模全球排名第21,而且是全球產業供應鏈中重要的一環;在地緣政治上,台灣位居第一島鏈樞紐位置;在意識形態的對立上,台灣是新興民主國家的典範; 日益成熟的「公民民族主義」和作為「亞洲所有國家當中最活躍的公民社會之一」,強化了台灣自我防衛的無形戰力

這些條件在一些研究兩岸問題的專家來說是基本知識。但是局內人的美國專家認為台灣還是應該維持在當前「不統不獨」的地位模糊現狀,才能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只是入戲的局外人寇謐將認這樣維持下來的和平是「假象的和平」。他的書名因此叫《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書名既鮮明地標示了他和美國局內人專家完全不同的立場,也點出了長住台灣的他,對台灣了解的深度。

美國專家普遍認為台灣之所以成為麻煩的製造者,是來自於民進黨冒進地鼓舞台獨而觸犯了北京統一的意願,所以只要懲罰民進黨,讓民進黨接受諸如「四不一沒有」或「九二共識」,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寇謐將認為這並不切實際,因為,當前台灣民主的公民社會已經趨於成熟,形成了由下而上的台灣民族主義。這種民族主義並不「反中」,也不排斥中華文化,但是他的內涵和中國由「文明的角度」,既「沒有邊界」,又強調「血統」以及「受害者情結」的中國民族主義不同。這兩種民族主義間的歧異,尤其加上後者的擴張主義才是兩岸緊張關係的根源。

( 時事評論兩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ddy5422&aid=109001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