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普洱茶的名山與名茶 二 勐海茶區
2013/04/21 04:10:08瀏覽1546|回應0|推薦23

勐海因為有了熟茶的普及被我們熟知,也因為產量大讓普洱茶走進普通百姓家。勐海古茶園的分佈也是比較分散,而各個茶山的特點也讓生茶各有千秋,和相隔200公里的易武茶區相比,勐海古樹群有它自身的優勢。

古樹茶分佈比較多的茶山有南本老寨、布朗山系(老班章、賀開、巴達、老曼娥、班盆、廣別老寨)、南糯山(半坡老寨、多依寨)、帕沙、那卡。

南本老寨

南本老寨稱得上真正意義的古樹群。主要是比較偏遠,從勐宋上去還要20公里的崎嶇山路,所以被人們認知的少,在茶價方面比較有優勢,品質更是值得期待。如果叫人選班章,不如品一杯南本老寨。

特點:茶氣重,苦味略重,生津回甘持久。勐海茶區的茶和易武比不是一個路數,所以無需評定孰優孰劣。與老班章相比,張力弱,猛烈程度略低於班章。

布朗山系老班章古茶山

老班章地處布朗山深處。布朗山位於西雙版納勐海縣的境內,靠近中緬邊境,是著名的普洱茶產區,也是古茶園保留得最多的地區之一。布朗山鄉包括班章、老曼峨、曼新龍等樹寨,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曆史。

布朗族是百濮的後裔,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製作和飲用茶葉的民族。老班章所產的茶葉,滋味厚重、濃烈、霸道,初飲如偉岸的漢子,風骨剛健,氣勢雄渾,回味則有剛中有柔、強中有媚的風情。有茶人稱讚老班章茶是普洱茶的王中之王,是最優質的普洱茶原料。老章班正山古樹春茶餅,白毫顯著,葉芽肥壯,是絕佳的收藏品,因產量少而一餅難求。

老班章是一個大家都熟知的地方,在這裡就無需詳細介紹開來。畢竟在這樣一個求名的年代,老班章的走勢代表了勐海生茶的走勢。

老班章古樹樹齡多在300年左右,由於所處位置偏僻,有幸保留了眾多古茶樹。和其他地方的古樹一樣,都是越偏遠的地方古樹越多。或許這是幸運的,因為他為日後普洱茶的發展帶來了基礎。也為愛茶之人留下了眾多好茶,這也是留給少數民族的財富。

老班章茶入口回甘來得快,口腔裡的擴張力強。很多人的印像是老班章就是苦,這是誤解。

老班章以茶味霸氣著名,水濃稠更勝於其他茶區,層次極為明顯,香、甜、苦、濃平均且豐富地表現。香氣鮮活帶有高海拔鮮味,茶味特質是苦底迅速轉甘,整體滋味表現與口腔後方。舌底不斷生津後由喉間回甘,甜味留存與舌根。

布朗山系賀開古茶山

布朗山(賀開)是古樹茶茶園分佈最廣,產量最大的茶山。其中賀開茶值得一提,整個布朗山系的茶以口味重,回甘生津快而著稱,有的茶還略帶一點煙味,更是讓部分茶友追逐。賀開村民是布朗族,民風淳樸,古樹茶比較多,入口的生津感快而持久。

相比口味嚴重的老曼娥,價格高昂的老班章,賀開最具性價比。且後期轉化也會變得潤口、潤喉。是布朗山系中的好茶。

布朗山系巴達古茶山

巴達古茶山位置在雲南省西雙版納自治州勐海縣西部。擁有賀松大黑山1800年野生“茶樹王”而馳名的巴達古茶山,位於縣境南端,與緬甸接壤,包括勐海縣巴達、西定兩個純山區鄉的古茶樹分佈區域。兩鄉土地總面積約500平方公里,為哈尼、布朗、拉祜少數民族聚居山鄉。

巴達古茶山擁有野生茶樹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園。野生茶樹群落分佈在古樹參天、藤蔓攀附、物種豐富的賀松大黑山原始森林之中,為大理茶種,著名的1800年野生型“茶樹王”就生長在這個群落裡,野生型古茶樹群落有6000畝。同一山區還分佈有3451畝栽培型占茶園資源。

賀松大黑山海拔1760-2000,屬於季風常綠闊葉林,土地面積5平方公里,現已劃為自然保護區,大理茶樹樹基部圍最大2.5,大理茶小苗(樹高80厘米以下)隨處可見。野生“茶樹王”位於大黑山中間的緩坡帶密林之中,海拔1910

人工栽培型古茶園面積為2162畝,均為普洱茶種,海1580-1900之間,樹型喬木或小喬木,披張,枝幹灰白。基圍在028-079之間,離地分枝在1以上。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折,葉質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古茶園分佈在風景林中,土壤為黃壤。茶園中生長的樹木較密,遮陰度較高的風景林中,古茶樹處於自然生長狀態。

巴達古茶園最多的是章朗,章朗寨現有244戶人家,是西雙版納最大的布朗族寨子,也是布朗族歷史文化保存得最完整的寨子。布朗族建築、語言、服飾,布朗族生活習俗在章朗都得以完整保留。寨頭那座金碧輝煌的緬寺(佛寺)裡有塊大碑,碑文記載章朗寨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1400多年古寨留下了布朗族很多歷史信息。西雙版納州政府於2004年在章朗建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布朗族生態博物館,作為介紹布朗族歷史文化的窗口,近兩年來國內不少民族學研究者常來章朗作考察研究。

章朗是布朗族古寨,凡布朗族古寨就一定有古茶園,這就是雲南人常說的“濮人種茶”的定律。章朗古茶園分佈在章朗寨子附近的樹林裡,有近千畝之多,但這些古茶園摞荒的時間太久,大部分沒有刈復出來,茶園裡草深齊腰,還長著許多闊葉木。章朗的古茶樹看上去沒有南糯山、老曼峨的古茶樹年代久遠,樹圍在七八十公分的佔多數,茶樹大多沒有砍過稍尖,樹高五六公尺,採摘不容易。儘管章朗古茶原料已賣到200多遠1公斤,但村民們並沒有花大功夫去修復古茶園,分析原因,可能一是勞動力不夠,二是荒草雜木太多太深,茶樹又高不易採摘。現有兩三家勐海茶商在章朗設點收茶,但每天能收到的茶葉並不多。章朗麗勐海縣城五六十公里,被層層大山阻隔,受漢文化影響不深,寨子裡很多老人至今還不會講漢話,要了解章朗寨的歷史真不容易。章朗過去交通不便,比較封閉落後,三十年前還是刀耕火種,可這個十分封閉,生產力又落後的寨子如何能蓋出了個金碧輝煌的緬寺(佛寺)來真讓人弄不明白。章朗的緬寺是西雙版納的布朗族寨子中建得最精美保存最完好的緬寺,寺裡的佛房房頂塗著金粉,寺內有大大小小八個佛塔,太陽底下金晃晃的刺得人眼睛都睜不開,尤其是那個塗著金粉的佛龕有三四公尺高,四面鏤空,雕著人物花草,其藝術構思和工藝技術令人吃驚。從緬寺建築來看,章朗的布朗人對建築藝術、繪畫、佛教的研究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在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下布朗人是如何創造出剩餘財富來建如此輝煌的寺廟,真難詮釋,對布朗族歷史文化感興趣的人應去章朗古寨看看,一定有文章可做。

巴達古茶山的普洱茶特點:葉片橢圓形,葉面隆起,葉身背弓或內折,葉質軟,葉色黃綠,葉尖漸尖或尾尖,葉基楔形。口感類似布朗山茶區,舌面後段與上顎後段微苦澀,然平均茶質較為薄水,上顎中後段有特殊氣味。茶湯香滿於喉舌,苦稍長,微澀.輕度收斂.第三泡以後漸顯柔順細滑感.舌面收斂後出現涼感

布朗山系老曼娥古茶山

老曼峨古茶山地處雲南省西雙版納州勐海境內布朗山的中心地帶.

老曼峨寨位居偏遠的中緬邊境的大山皺褶之中,但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名氣卻很大。這緣於它是整個勐海縣布朗山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據寨里古寺內的石碑記載,其建寨時間恰好就是傣族傳統的傣曆元年紀年,至今已有1371年的悠久歷史;這裡的古茶園中,一棵棵刻滿滄桑歲月的古茶樹,見證了布朗族先民“濮人”久遠的種茶歷史。

老曼峨寨子是著名的“布朗山古茶山”核心區之一,屬班章村委會,有156760人,主要以種植茶葉、稻穀為主。交談中得知,老曼峨寨如今仍保持著3205畝古茶園,遍布在寨子四周邊的莽莽叢林中。普洱茶市場興起後,越來越多的茶商、茶葉愛好者喜歡上了老曼峨古喬木茶,先民留下的珍貴古茶園,為後代帶來了可觀的收益。為此,各家各戶對古茶園管理更加用心、下工夫。村里專門製定了嚴格的村規民約,保持好古茶園的原有生態環境,任何人都不能在古茶園中施用農藥和化肥,確保老曼峨古喬木茶的獨特品質。

一到春茶、秋茶採摘季節,每天都有不少省內外的茶商、普洱茶愛好者駕車來到寨子選購古喬木茶。自1999年起,布朗山先後列為全國人口較少民族綜合扶貧開發試點鄉、全省扶貧攻堅鄉,各級政府加大了扶貧力度。在國家扶持資金支持和縣茶葉產業辦技術幫助下,老曼峨村民們新種植了4000多畝生態茶園,茶葉品質雖比不上古茶樹茶,但卻是同類茶中的上品,銷售也不錯,成為了村民新的“搖錢樹”。

布朗族是百濮的後裔,他們世世代代生活在布朗山,是世界上最早栽培、製作和飲用茶葉的民族。布朗山是全國唯一的布朗族鄉,也是江外古六大茶山之一,是布朗族居住地,古時稱濮人,是最早種植茶樹的民族。其中,最古老的老曼峨寨子已有1400年曆史,全寨有140餘戶人家,600多人口,均為布朗族。布朗山鄉全鄉轄勐昂、章家、新龍、曼囡、吉良、曼果、班章7個村民委員會,5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7843人。布朗山鄉有12000餘畝古茶園,主要分佈在老班章、新班章、老曼娥、曼糯、帕點、曼新龍、曼捌、曼囡老寨和吉良等村民小組,另有台(坡)地茶園18000餘畝及廣布全鄉的野生苦茶和甜茶,為生產優質普洱茶提供了優質的原料保障。

老曼峨古樹普洱茶的特點:條形肥壯厚實、緊結顯毫、湯色剔透明亮、滋味濃烈厚實、久泡有餘香,耐沖泡,入口苦味重一些,但化得很快,回甘很好,茶品獨特的滋味獨具綿長和清爽.

布朗山系班盆古茶山

班盆老寨位於雲南西雙版納勐海縣勐混鄉與布朗山鄉交界地帶,是一個拉祜族村寨,在行政的劃分上,班盆老寨屬勐混賀開村委會,但與賀開古茶園各在一座山頭,兩山相望,而它卻與布朗山老班章茶山緊緊相連,距老班章寨僅2公里左右,海拔在1700——1800左右。班盆古樹茶園所在海拔,氣候、土壤和生態環境都與老班章的相近,據村寨人們流傳,早在老班章村遷來之前,拉祜族先民就已在此定居植茶。

班盆古茶園與賀開古茶園相鄰,緊靠布朗山,與老班章古茶園相連。在行政劃分上,班盆屬猛混賀開村委會,但又與賀開古茶園各在一個山頭,與布朗山老班章茶山相連。故可劃為布朗山茶區。

班盆古茶園面積現僅存百餘畝,茶園土壤為黃棕壤,自然生態環境良好,森林遮陰適中,茶樹長勢旺盛,不施任何化肥、農藥,屬純有機茶。

班盆古樹茶園所在海拔,氣候,土壤和生態環境都與老班章相似,兩片古茶園相連。茶的香氣,回甘,茶性與老班章茶相比,仍有差別。

由於班盆與老班章相連,個別老班章村民也從班盆寨拉祜族村民手中收購毛茶,充當老班章茶。

班盆與老班章兩寨相隔不足3公里,茶園幾乎相連。

在這片與老班章同天同水的土地上還培育出了另一個“班盆”古茶——班盆老寨。一山之地,兩處茶園;一衣帶水,二裏之遙。想來它們之間的羈絆又怎是區區兩個名字便可區分開來的呢!

經過精心壓制後的班盆老寨茶葉依舊條索分明,茶色古香古韻。淺嘗一口,幽香味濃,茶湯劃過喉嚨,略帶神秘感的果香味環繞其間,猶如置身于那優雅靜謐的深林之中;二泡茶湯入口,稍有苦澀感,待茶香慢慢從舌低開始蔓延至口唇之際,掩蓋了淡淡的澀味。三泡,回甘漸濃,與茶韻交相擴散,久久不散去。閉目體會這般回甘生浸,連耳朵都自動遮罩了這塵世的喧囂……將葉底倒出,依然厚實、質裏分明,清香四溢。

布朗山系廣別老寨古茶山

在勐海縣勐混鎮,有一著名的勐海六大茶山之一賀開古茶山,屬怒江山脈南延餘脈,總面積約150平方公里,東接帕沙古茶山,南接布朗山,北連南糯古茶山,有賀開、曼蚌兩個村委會,海撥在14001800之間。而在這片片相連原生態古茶園差不多有萬畝,是西雙版納州迄今保存效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古茶山之一;大大小小的茶樹一棵接著一棵,每一株都綻露出精神抖擻的態勢。賀開古茶區涵蓋的範圍包括曼邁、曼囡、曼弄老寨、曼弄新砦、邦盆老寨、廣別老寨等七個村寨,其中又以廣別老寨的茶區最令世人關注。

廣別老寨自然村隸屬於勐混鎮曼蚌村委會,地處山區。位於勐混鎮東面,距離曼蚌村委會5公里,距離勐混鎮11公里。國土面積836.16畝,海拔1400,年平均氣溫17.6,年降水量1329.6毫米,適宜種植水稻、茶葉、甘蔗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主要以糧、糖、茶及畜牧收入為主。廣別老寨屬賀開茶山範圍。賀開茶山系包括勐混鎮的賀開、曼蚌兩個村委會的曼邁、曼弄老寨、曼弄新砦、廣別老寨等7個村寨,是西雙版納州迄今保存較好、連片面積最大的古老茶山之一。

目前,在廣別老寨的舊址已經沒有房屋了,只有即將腐爛的竹籬以及矮小的茅草工寮,以及石塊疊砌的屋基,而令人為之精神的卻是不遠的山上還保留著一大片古茶園。隸屬於曼蚌村委會下的廣別老寨,位於賀開古茶山區的偏遠山中,過去民眾生活相當原始,也十分艱苦,交通不便,設備落後,得不到溫飽。

2005年政府把廣別老寨設為易地扶貧遷移的試點村寨之一,從舊址遷到2公里遠的新址,在新政策的支持下,這個老寨發生了很大變化,水泥路建起來了,村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目前全村約80戶人家,300多口人,除種植甘庶外,茶葉是當地人的最大的收入來源,其中包括有家茶,五十年以上的新茶園,三百年以上的古茶園,千年以上的古茶園。

在廣別老寨茶山,有一棵800年的古樹茶,由勐海縣茶科所06年鑑定,樹高8.5-9左右,根系深入土壤的深度即為8.5-9,此時它能吸收得到的礦物質養分是非常豐富飽滿的,所以此種茶樹不能喝起來口感飽滿,變化豐富,還能具有獨特的地域性風貌特徵,也就是常說的山頭特點,如:易武密香,細膩,猶如少女般的陰柔之美;景邁山獨特的王者之香:密蘭香韻,老班章的茶性剛勁有力,獨具英雄之氣概等等,每個茶山均有各自獨特特點.生長在勐海縣勐混鎮的曼蚌村委會的廣別老寨,曼蚌古茶樹(C.assamica普洱茶種)海拔1590先六家茶園中。據主人說最早聽說這片茶園是從老班章引入茶籽栽種的。植株喬木型,樹姿直立,;樹高9,樹幅3×3.55,基部圍粗1.25,自基部0.45處有2叉分枝,最大干圍1.21。發芽密度中,芽葉色澤黃綠,茸毛多,平均一芽三葉長5.6CM,節間特長;春茶開採期在3月中旬。葉長16.821.2厘米,寬6.16.5厘米,側脈1318對,葉形長橢圓,特大葉類,葉色綠,葉面隆,葉質軟,葉基楔形,葉姿上斜,葉尖急尖,葉緣微波。茶多酚含量高,現採製曬青茶。

廣別老寨古樹茶是可以喝出老班章韻的茶,廣別老寨地理位置雖說屬於布朗山系,但是在茶友界得以稱之為妖茶,是指變化和口感;布朗系的茶口感偏重,而廣別例外,廣別老寨的茶湯色蜜黃透亮,是屬於偏甜類型,第3泡以後回甘不斷,是一款甘味比較強的茶葉,微帶有澀感,生津效果絕佳,但氣韻很足。飽滿度也非常好,是生茶中值得一品的好茶。重點是它的醇甘甜潤,是可以滲透到舌底、舌面,滿口滋潤,過喉不掛不疑,入胃溫和不寒,令喝茶人徹底享受到滿足與喜悅。布朗山廣別老寨蓋杯香聞起來帶有高海拔的濃郁鮮鹹香;茶湯口感則入口柔順飽滿,水質細膩圓潤。回韻帶有類似焦糖的甜味,生津於頰後方。某些知名的老班章配茶,其中就有很大比例的廣別茶。因為廣別的茶樹離老班章也不遠,就有香甜可口班章之稱謂。 

南糯山系半坡老寨古茶山

南糯山系多依寨古茶山

南糯山處在景洪到勐海的公路邊,所以很多人都打著南糯山的旗號。南糯山最高的一個寨子叫多依寨,品質最佳。接下來是半坡老寨,兩個村的古樹樹齡都在300年以上,且海拔較高。

南糯山茶後期陳化以蜜甜為主,深受茶友喜愛。新茶氣韻初品感受略淡,湯色白亮,放上半年後整個茶的滋味慢慢彰顯,湯色黃亮,是勐海茶區中的精品好茶。

南糯山系帕沙古茶山

帕沙古樹山也是古樹分佈較多的茶山,與南糯山相差20公里,海拔和南糯山相近。但山勢更大,坡度更陡,全年霧氣大,養分充足。從半山腰開始就古樹茶分佈較多。

帕沙古茶園由於以前茶價低,荒廢的茶樹比較多。有的樹2007年以後就沒有採摘過。

特點:初品新茶感覺澀味重,但化的快,接著就是回甘和生津。隨著時間陳化,一年後品飲,澀味已經褪去很多,飽滿度漸顯,算是一款地道的好茶。

南糯山系那卡(亦稱納卡,或臘卡)古茶山

那卡是一個拉祜族寨,海拔1700左右,屬山區,位於勐宋鄉與勐往鄉交界處,地處勐宋鄉西北邊,是曼呂(也稱大曼呂)村行政管轄之下的一個自然村,離大曼呂盆地5公里左右。早在清代,那卡茶就聞名遐邇,每年都要上貢“車裡宣尉府”, 據歷史記載,那卡所產的竹筒茶甚至被緬甸國王指定為貢茶,可見其茶之佳與名氣之重。

熟悉那卡的人都知道,那卡茶是普洱茶中的貴族,因茶質上好,產量極低而為大家熱情追捧,以至一茶難求,大都數人只能在心裡留存一個想望罷了。所以,那卡茶的價格歷來很高。

那卡茶屬精緻涵養型茶品,其乾茶條索纖細精緻,色澤典雅沉厚,但是內質豐富,滋味醇厚柔順,香氣馥郁清揚,回甘迅速,喉韻怡爽,滿口生津,唇齒留香,回味無窮。

那卡村,沒有專門的茶山,混生於林,其香可證。

南糯山的傳說

勐海縣東北部的南糯山以茶聞名天下,不過這聽上去香香糯糯的山名原本與茶無關。南糯”是傣語,意為筍醬。和許多名山一樣,這裡面照例有一個傳說。

從前,南糯山沒有山名,山上住的是哈尼族。坡頭是茶樹,坡腳是竹林。每年雨季來到後,竹林裡到處長滿竹筍。哈尼族除了喜歡吃新鮮竹筍外,還喜歡把竹筍醃成筍醬。

直到某一年的冬天,西雙版納的召片領(封建領主)帶著一批官員巡游到山上。哈尼族的金傘大帕雅(哈尼族統治者)殺豬宰牛款待召片領,吃膩了豬肉牛肉的召片領,卻對小土碗中的酸味筍醬情有獨鍾,吃得津津有味!召片領返回景洪宣慰官邸後,對哈尼山上的筍醬念念不忘。他專門下令要哈尼人年年進貢美味無比的筍醬。久而久之,傣家人就把哈尼山稱為南糯山—產竹筍醬之山。後來,哈尼族也跟著傣族這樣叫,“南糯山”就這樣一直叫開了。

而今南糯山上1萬多畝古茶園裡的老茶樹,樹齡至少都在百年以上。茶樹散落在山寨旁邊茂密的樹林間,每年仍不停地萌出新葉。南糯山氣候溫暖,雨量充沛,終年雲霧繚繞,是茶樹優良的生長環境,能促進茶葉內含有效物質的蓄積。所產茶葉質地特佳,芽葉的持嫩性好,肥壯多毫,獨具風味,南糯白毫是雲南省茶葉中的珍品之一。

用一芽一葉的幼嫩芽葉為原料加工而成的南糯白毫茶,茶條緊結壯實,秀美勻整,鋒苗挺直,白毫顯露,香氣馥郁,湯色清澈明亮,滋味甘醇,經久耐泡,飲後回甜繞喉。被茶界專家認為是大葉種綠茶的優秀名品,早在19826月,就被評為全國名茶。 1988年獲中國首界食品博覽會金獎。南糯山茶的茶氣強,滋味濃強甘甜,同時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種。 

勐宋古茶山位於勐海縣勐宋鄉境內的勐宋,可以說是勐海縣最老的古茶區之一,東與景洪相接,南連格朗和鄉,並與南糯古茶山隔河相望。

在清代,勐宋茶山與南糯山同屬車裡宣慰司直接管轄,民國時期改歸車裡縣。根據對歷史及一些古茶園的分析,比如勐宋保塘村留下的幾十畝古茶樹,勐宋茶山的種茶歷史比諸悠久的南糯山並不會短。 

關於真正紫砂壺的鑒定方法與紫砂工藝一廠的實用與藝術價值

China first in northern Fujian Wuyi ~ ~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