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現代人為朱泥的配比
2013/03/25 05:41:20瀏覽3256|回應0|推薦3
本文是為顧及宜興產能與收益...等,在網路流傳的一套官方說法,實際上紫砂的真相並非如文中所言,在本部落格寫有許多的真實情況,愛好玩藏紫砂者不可不査 ...
至於本文錯誤之處,不再贅述。
原文如下:
朱泥的配比(瓷庫中國訊)
談紫砂原料,必須從宜興陶土說起。
宜興陶土的種類很多,通常分為甲泥、白泥和嫩泥三大類。
甲泥是一種以紫色為主的雜色粉砂質黏土,是深藏在地下的一種未經風化的頁岩,也稱“石骨”,主要分佈於宜興大潮山、蘭山、南山、黃龍山等地。
而紫砂泥就是夾雜於甲泥礦內、開採後再由人工精選的泥料,常被稱為“泥中泥”,它是製作紫砂陶使用的主要原料,主要包括紫泥、紅泥和綠泥。
紫泥:紫泥俗稱“天青泥”、“紅棕泥”、“底槽青泥”、“大紅泥”,是製作紫砂壺的主要原料,深藏於黃龍山岩層下數百米處,在“甲泥”礦層之間,礦體形態呈薄層狀、透鏡狀,岩石類型為粉砂質泥岩,含較多鐵質。
紫泥由於礦層分佈不同,燒成溫度範圍較寬,但最佳燒結溫度在1180℃左右。
因此,紫泥具有合理的天然化學組成、礦物組成和工藝特性,其單一泥料通過加工煉製,即能製成各種紫砂陶器製品。
以紫泥為主料,和其他紫砂陶土泥料相配合成,或和其他宜興陶土泥料相配合成,工藝性能則變化不大,主要是改變了色相、顆粒與外表特徵。
綠泥:綠泥俗稱“本山綠泥”,原礦呈淡綠色,燒成後呈現梨皮色(米黃色),是紫泥礦層中的夾脂泥,數量非常少,通常只有在開採紫泥時才附帶開採綠泥。
綠泥有時被人們稱為“團泥”、“段泥”,是由於綠泥和紫泥混雜共生,混合在一起,根據其中綠泥與紫泥的比例不同,燒成後顏色從米黃色(溫度低)變至棕黃色(溫度偏中),直至變為青銅色(溫度偏高)。
由於綠泥數量不多,同時大件綠泥產品不易燒製,因此綠泥僅用來製作小件產品,或作為化妝土粉飾在紫泥坯體表面,供裝飾之用。
紅泥:紅泥有時稱“小紅泥”、“朱泥”、“石黃泥”。原礦呈黃色或黃綠色,燒成後成大紅色、赤紅色、朱紅色、淡紅色。
紅泥礦層位於嫩泥礦層底部,屬“石黃泥”的原礦呈金黃色;屬“朱泥”、“小紅泥”的原礦則呈淺黃綠色,為緻密塊狀,是一種以黏土為主要礦物成分的黃綠色粉砂質黏土岩。
紅泥因收縮率大、燒成溫度偏低,因此常用來製作小件器物和用作化妝土,或作為紫泥坯件表層的裝飾之用。
朱泥並非只有一種。一些人認為,只有所謂的“皺紋”“梨皮”才是硃砂泥而且是好硃砂。這樣的認識是極其片面和淺陋的,主要是朱泥知識貧乏或被一些訛傳所蒙蔽,使許多紫砂朱泥愛好者誤入歧途。
朱泥、大紅袍(一般顏色比朱泥壺深,往往是紫紅啊玫瑰紅啊等)、小紅泥都歸類於紅泥類。
在宜興,朱泥產地不是一個,比如具體礦脈有:黃龍山朱泥、青龍山朱泥、趙莊山朱泥、象牙山朱泥、蘭山朱泥、小煤窯朱泥、烏山老岩口朱泥、香山朱泥等等。
而且在某個地方,又分佈不同品象的小礦層和品種。礦脈不同,自然朱泥的內在礦物成分不同,因此燒出壺的特點也不同。
朱泥做壺前都要對泥料進行調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單一朱泥可以成壺的!調配的方法一般有以下5種:
一是在優質的單一的朱泥里合理配加石黃(一種朱泥礦石的石心,見後面的圖),以增加製作黏度和燒出後的水色與顏色(這是所有真正朱泥壺泥料調成成泥時不可省略的)。
二是同一產地的不同朱泥礦合理相拼以使壺燒出後形成獨有特點,這其中配加石黃同樣是不可缺少的。
三是不同產地的朱泥礦合理搭配,再加石黃。如: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
四是在朱泥裡調入適量的其他非朱泥料的砂。如:朱泥+段砂。
五是同一朱泥生、熟泥相配(仍不可缺少石黃的)。
即:先用低溫(一般700-800攝氏度)把部分朱泥燒熟。按不同目數搗碎後再加到原來的生泥裡,然後再製壺,再燒。
工序把戲,卻可使壺質感獨特,並非什麼特殊泥料。
以上都是真實的原礦礦料拼配。拼配是朱泥做壺的特別工藝。
幾百年來人們發明的拼配方法數不勝數,而且也有用非朱泥與朱泥相拼的,只是因為作為“實驗泥”原料不足或是效果不佳而沒有量產,產品沒流入市場,所以大家看不到。
歷史上許多罕見的壺往往是拼配料,這不僅包括朱泥壺,其他泥料的壺也多的很。
這些壺反倒被後人所追捧,其實那好多是不成熟的“實驗泥”而已。
朱泥與紅泥有什麼區別
炒作淨水砂泥
發表在2005年禁採紫砂後的當下,一看就知道是在賣現代朱泥與紫砂的文章,2010年01月12日11:59:38網路流傳至今,看看y拍、掏寶、阿里巴巴、對岸論壇 ... po出的紫砂器,受害者還真是只能用橫屍遍地來形容,化工原料濫用的情形絕非前幾年的略作化妝可形容,根本是光明正大、裡外皆同的100 % 化工原料製品 ...
網路流傳的一套對岸官腔式說法,早已經被拼湊 + 修改的面目全非,實際上紫砂的真相並非如文中所言,在本部落格寫有許多的真實情況,愛好玩藏紫砂者不可不査 ...至於本文錯誤之處,不再贅述
原文如下:
朱泥與紅泥有什麼區別2010年01月12日11:59:38
來源:紫砂之家錄入:紫煙
一、  朱泥,《陽羨茗壺系》、《陽羨名陶錄》稱「石黃泥」。產於宜興川埠趙莊,礦層位於嫩泥和礦層底部,含氧化鐵極高,質堅如石。但其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但因不利獨自成陶,成型工藝難度亦高,通常用作紫砂器表的化妝土。若要製成歷史上的「朱泥壺」需以80%的西山嫩泥(趙莊一帶)和20%的東山甲泥,用水簸法淘洗而成。這是由於朱泥陶不耐火,燒成溫度低,添加東山甲泥,可不改變紅色,但進步了耐火溫度。而在西山嫩泥中揀出原料,敲擊碎後找到石黃泥,「陶之乃變硃砂色」。 
二、朱泥十分名貴,在昔時價值為紫砂泥之50倍以上,開礦採集以斤兩計價出售。但朱泥因礦源有限,且採掘難題。1973年原礦將近枯竭,紅泥產品近乎停產。乃以新材質,川埠紅泥、滌東山紅泥取代,光彩呈色,可塑性不可擬比。1980年間,終於試製成功沾漿紅泥。一度曾用沾漿紅泥,替換出產的紅泥水平壺,以供出口,但工序複雜,成品率低,不久停產。到1982年運用科技配方,採用川埠土黃色的岩泥〈俗稱川埠紅泥〉嫩泥,加入適量鐵紅粉作為紅泥原料,從此大批量的應用,沿至本日。
三、所以,朱泥、紅泥只存在歷史礦源的差異。本日朱泥已非明清朱泥,兩者不宜混為一談。
四、本日朱泥因不比昔日「石黃」,所以一定要加鐵紅粉,方能泛紅,否則只是黃橙色系,不受市場歡迎。此外,由於台灣人追求「鏗鏘」之聲,所以陶土多會在土壤添加玻璃水,藉此進步其結晶程度,產生較高的音頻。但添加玻璃水過多,雖則光彩水亮,但其氣孔幾乎已閉,不利養壺變化。(灌他個六斤茶,也永遠就這麼亮!)
五、地攤廉價朱泥壺甚至採宜興製作日用陶的白泥,添加大量的鐵紅粉、玻璃水,基本上是合成泥,泥性已失,只能騙騙外行人。(拜託,一把壺連工帶料,做好還運到台灣,大盤再批下來,一把壺要養活幾家人啊!三把500元,還掛保證書……想來真是…)
六、本日朱泥、紅土真要分,就是看其1含泥量2音頻3光彩表現。不外因1有摻砂干擾2有玻璃水幫忙3有氧化物調色,所以才會造成現在的亂象。所以真正要分別,只能看其過篩的網目大小,傳統澄泥是採水簸法,藉水力將泥衝分為由粗到細的等級,取其細者為壺等於所謂的朱泥壺。(請留意,一壺中有泥亦有摻砂同存,猶如水泥亦有摻細砂、細石)
七、某些業者宣稱其為清代泥,基本上並沒有大語病,但我期望您是由於此壺的泥料表現、做工水準而買它,而不是由於它有個極富傳奇色彩的名稱。由於「宜興地區陶土礦床是海退序列的成物。自下古生代誌留紀末至今,經歷了四次海退和三次海浸,它們大約在2–4億年前,宜興陶土在泥盆紀和早石炭紀中期形成的。其中甲泥、紫砂泥屬況積礦床,嫩泥、紅泥〈硃砂泥〉屬沉積風化形礦床。」所以,若有人說他擁有時大彬時的明代泥料,又有何不可?
朱泥並非只有一種。一些人以為,只有所謂的“皺紋”“梨皮”才是硃砂泥而且是好硃砂。這樣的熟悉是極其片面和淺陋的,主要是朱泥知識貧乏或被一些謠傳所蒙蔽,使很多紫砂朱泥興趣者誤入歧途。朱泥、大紅袍(一般顏色比朱泥壺深,往往是紫紅啊玫瑰紅啊等)、小紅泥都歸類於紅泥類。
在宜興,朱泥產地不是一個,好比詳細礦脈有:黃龍山朱泥、青龍山朱泥、趙莊山朱泥、象牙山朱泥、蘭山朱泥、小煤窯朱泥、烏山老岩口朱泥、香山朱泥等等。而且在某個地方,又分佈不同品象的小礦層和品種。礦脈不同,天然朱泥的內在礦物成分不同,因此燒出壺的特點也不同。
朱泥做壺前都要對泥料進行調配!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單一朱泥可以成壺的!調配的方法一般有以下5種: 
一是在優質的單一的朱泥裡公道配加石黃(一種朱泥礦石的石心,見後面的圖),以增加製作黏度和燒出後的水色與顏色(這是所有真正朱泥壺泥料調成成泥時不可省略的)。 
二是統一產地的不同朱泥礦公道相拼以使壺燒出後形成獨占特點,這其中配加石黃同樣是不可缺少的。 
一、底皂青和底槽清的說法
底皂青是一種礦料名稱,就是帶雞眼的紫泥礦。
以前是上好淨水泥的主原料。燒成的壺呈現紅~豬肝色,燒成顏色詳細要看礦料的成分構成和燒成溫度。
底皂青還有一個名稱:“底槽清”,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據說是:泥分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以底部的為最佳。但是這個說法疑問頗多,陳缶老師曾問過以前的礦井工人,都云不知有此一說。但何謂上槽,何謂中槽,有何謂底槽,說法不一,矛盾居多.以為“底槽清”這個名稱可能是謠傳了。理由如下:
1,泥料並非一定是越底下越好,露在地表的並非沒有好料。
2,“清”字無任何意義。
3,而底皂青的說法比較公道,由於礦料顏色為皂青色。
二、底皂青與淨水泥。
底皂青礦料直接成泥對燒成溫度要求相對較高,所以以前通常加入石黃或其他泥料(嫩泥),可以降低燒結溫度,進步產品潤澤滋潤感,控制得當可以用來調控光彩.
注:石黃是一種的自然礦料,歷史上也較為稀貴.並非添加石黃的泥料就不是好泥料。
另:石黃和石黃泥不是一回事,石黃泥就是現在的趙莊紅泥.最大特徵就是不輕易水化.
石黃:不是石黃泥。它是傳統紫砂泥中的“寶”純正底皂青要靠石黃來“點”。由於純正底皂青燒製出的紫砂壺,顏色很“澀”,俗稱沒“水色”,加入自然石黃,可降低燒成溫度,進步紫砂質感,潤澤滋潤感強烈。石黃原礦很像蛋,有殼,幔,核。
關於淨水泥:淨水泥是一種煉泥方法,這種不加其他雜料直接破碎摧毀成泥方法煉製的泥料統稱淨水泥。淨水泥以前在一廠,是指直接用紫泥礦料加工成的低檔粗貨原料,主要製作低檔產品和花盆.在80年代後期,優質原料相對減少,人們對原始材料質感的美學追求,開始關注原來用作大路貨製品的淨水泥(紫泥)。不外現在淨水泥的好像已經不是原來的含義了,不含化料的紫泥系的都可稱為淨水泥了。
現在我們通常把由純底皂青礦料煉製的泥料稱為:“底皂青”,實在底皂青是礦料,煉製的泥料稱作淨水泥倒是符合淨水泥原來的含義。但是我們現在已經習慣叫底皂青了(這樣好像想力圖說明紫砂礦料的精純) 。
對於底皂青礦料的高溫燒製引起的鐵質“析出”題目,只要不影響到茶壺外觀,就應該可以接受,由於這是自然底皂青的泥性。至於目前有些人在配製時底皂青時用強酸泡洗清洗鐵質,我們以為這是沒有必要的。
三、是不同產地的朱泥礦公道搭配,再加石黃。如:黃龍山朱泥+趙莊朱泥。
四、是在朱泥裡調入適量的其他非朱泥料的砂。如:朱泥+段砂。 
五、是統一朱泥生、熟泥相配(仍不可缺少石黃的)。即:先用低溫(一般700-800攝氏度)把部門朱泥燒熟。按不同目數搗碎後再加到原來的生泥裡,然後再製壺,再燒。工序把戲,卻可使壺質感獨特,並非什麼特殊泥料。
以上都是真實的原礦礦料拼配。拼配是朱泥做壺的特別工藝。幾百年來人們發明的拼配方法數不勝數,而且也有用非朱泥與朱泥相拼的,只是由於作為“實驗泥”原料不足或是效果不佳而沒有量產,產品沒流入市場,所以大家看不到。歷史上很多罕見的壺往往是拼配料,這不僅包括朱泥壺,其他泥料的壺也多的很。這些壺反倒被後人所追捧,實在那好多是不成熟的“實驗泥”而已 。
請君記住:最好的朱泥壺是用最好的不同礦料和最科學的方法調配製作而成的!!!
無論怎麼拼配,只要是按以上方法合成的泥都叫“原礦泥料”,而那些用加入大量非紫砂的產業金屬礦料,或是以非產地(好比用安徽紅泥或是浙江的泥充當宜興紫砂)類似紫砂的礦料做的壺,已經不同於原產地純自然紫砂的性質,不應視為真正的紫砂!!! 
朱泥並非都是紅色,而是紅、紫、黑、黃、綠等皆有,有如各種花朵的顏色;朱泥壺也不都是“皺”的,而是光潤、褶皺、粗憨、細膩等質感不盡相同,有如各種生果的表皮。
這是由於礦脈不同、陳腐時間不同、調配方法不同、製作工藝不同(好比生壺多用明針刮幾下,燒成後壺的表面皺紋就大些)、燒製溫度不同、調配比例和礦源不同、製作工藝不同。。。天然使朱泥顏色萬千,質感各異。在紫、段、綠、紅四大泥類裡,朱泥是品種是極其豐碩的。這除了礦脈多外,還由於自古至今大家都喜歡朱泥,所以製壺者在朱泥的調配上下的工夫很大,積累的經驗也豐碩、成果就大。
朱泥是要拼配的,其他三類泥料也都講拼配。以後,跟著技術的提高,各種泥料的拼配方法還會不斷立異,新的品種將不斷的湧現。繼續和發展嗎。
每一種朱泥都有其自身獨特的美和價值。為匡助大家先感性的熟悉朱泥,筆者將所蒐集的50餘種朱泥以圖的形式展示給大家熟悉、賞識,以期對您熟悉、珍藏、購買朱泥壺有所匡助 。至於您喜歡哪種那是您的自由了。
淨水砂就是淨水泥,該泥為純種紫泥礦,宜興丁山陶者呼之“普泥”,為較常見之泥料;良者稀而貴,劣者多而廉;玩家習稱“紅紫泥”,本泥因視之古樸,經長期使用後老味濃厚,又乃古代陶人最喜使用,為流傳較多傳器之泥料,故以“淨水泥”名之;乃作與賞二者最推崇之泥料。
窯溫:1160度。收縮比:約12%。礦產地:江蘇宜興丁山黃龍山口本色泥。泥性:乾濕易把握,不亂性高,黏性公道,成型較易。陳泥須回煉,否則易生黑邊、花泥,提煉時須注意氧化鐵及石灰質之剔除。特點:泥色醇和爾雅,文人氣味濃厚,大小件作品皆可展現紫砂風華;易與使用者產生共識,為明初陶手最喜使用之泥料之一。衝茗特性:使用日久愈呈紅潤包漿泡茶易上手,親和力佳,溫度把握簡樸,可輕鬆衝茗,泡養日久愈加紅潤樸拙,古穆端莊。
紅淨水泥是淨水泥中的極品,比普通的淨水泥好養。“天青泥”青沉似墨,原產於黃龍山大水塘,現已極少。
以上 2 則網路傳言純屬炒作 不可不察 ~ ~

.
( 興趣嗜好收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