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鐵觀音茶醇厚甘潤 耐人尋味
2013/04/11 21:56:04瀏覽1313|回應0|推薦0

鐵觀音茶,無論茶種與製作技藝,都應溯源武夷和安溪。武夷山產茶歷史悠久,惟武夷茶的馳名,是到了宋名將兼大文豪范仲淹先生推動烹茶比賽才露頭臉的,並且歷盛不衰。在台灣的鐵觀音茶主要有二個產區,一為台北市木柵,一為台北縣石門鄉,二者風味不同,以下分別介紹之。

●木柵鐵觀音茶
相傳清末民初由木柵農民張迺妙兄弟前往福建安溪引進純種茶苗,在木柵樟湖山上種植(今指南里),因這一帶山地土質與氣候環境非常適合鐵觀音品種生長。

目前茶園遍及獅腳、草湳、內外樟湖、貓空、待老坑及阿泉坑一帶,茶園面積約100公頃,年產6萬公斤(面積與產量逐年減少)。該茶區所產茶葉水色橙黃顯紅,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並有純和果酸味。近年來台北市政府、農會積極輔導當地茶農,提昇產製技術與行銷手法,除了民國六十九年成立第一個觀光茶園外(觀光茶園示範茶農約96戶),並於民國74年12月在木柵指南里設立「台北市鐵觀音、包種茶展示中心」。

◎特色:
茶葉水色橙黃顯紅,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並有純和果酸味。

●石門鐵觀音茶

新北市石門區位於台灣北濱海岸,岸上山坡山明水秀,海岸台地的背側不受海風直接吹襲,氣候涼爽,適合茶樹生長,是以鄉民均以種茶為業,於民國八年即自中國大陸福建省引進四大名種之一「硬枝紅心」品種,目前茶園面積約130公頃。

原本硬枝紅心品種亦以製造傳統包種茶為主,由於硬枝紅心枝幹結實,萌芽較少,但芽葉柔軟厚重,且芽色呈紫褐色,頗適合製造「鐵觀音」;自民國七十年間,當地農會配合茶業改良場等單位輔導農民將採摘下來的硬枝紅心種茶菁,利用製造鐵觀音茶方法製成鐵觀音茶,石門鐵觀音茶葉顏色為深褐色,帶有油光,且非常勻稱。成茶外觀形狀條索緊結彎捲成半球型。如將茶莖握在手中,可感覺出堅硬的觸覺,且折斷時有清脆的聲音,此代表石門鐵觀音經過適度的乾燥處理,以利消費者保存。茶葉中所夾雜的茶梗與茶末量極低。茶湯醇厚甘潤且帶有弱果酸香味。目前產量每年約6萬餘公斤。

◎特色:
湯色呈黃金色;湯味濃而醇厚,微澀中帶甘潤味,並有種純和的弱果酸味(鐵觀音風味);香氣顯明而深厚,回甘強。

未經焙火或輕焙的鐵觀音茶湯呈黃色至為紅,中焙火或重焙火的鐵觀音茶色,則呈橙紅至棕紅,茶湯色澤明亮可見杯底,茶湯表面別有油亮般之光澤。

鐵觀音在半發酵茶類中屬於發酵空間較大的一種茶,從l5~50%之間都有人製作,所以,它的香氣也由淡淡的花香、蜜香到濃郁的花果香、熟果香都有。鐵觀音的香氣不只是因為發酵程度的不同而起變化,茶園土質、製茶天氣、季節、次數、個人炒茶技術之不同等,也都會影響鐵觀音茶的香氣和品質。因此,鐵觀音的香氣和滋味,可以說是極富變化。每個茶農做的茶葉各具特色,從熱香、冷香到黏杯香,都是那麼的耐人尋味。

◎製程:

採茶→萎淍(日光或熱風)→室內萎凋(8至l2小時)、浪菁(4至5次)→炒菁→初揉→布包團揉(2至3 次)→複炒(3至5次)→文火複乾(重複l0至20次)→初焙→揀技→複焙→成品(鐵觀音茶)

◎沖泡溫度:95~100℃。

◎茶區分佈:
木柵鐵觀音茶:台北市文山區木柵。

石門鐵觀音茶:新北市石門區。

◎【台灣茶訊】編輯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749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