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茶飲文化的演進
2014/05/09 14:38:46瀏覽2184|回應0|推薦0

第一章茶飲文化的演進

台灣泡沫紅茶  台灣特有飲茶文化

飲水思源,不可否認台灣的飲茶文化受到中國的飲茶文化影響相當深,從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歸納有「煮、煎、點、泡」四類,其中的「泡法」影響最深遠。然而隨著國共內戰後,中國大陸的飲茶文化因為文革、大躍進、紅衛兵…等影響,飲茶文化幾乎停滯,直至改革開放後,國民所得漸提升,飲茶文化才受到重視。正當大陸飲茶文化停滯的同時,隔著台灣海峽的台灣,因實施375減租、十大建設的推動及經濟的起飛,隨著國民所得提高,台灣飲茶文化因而蓬勃發展,茶藝文化、飲茶文化已經跳脫傳統在大陸泡茶法,演變為更精緻細膩的飲茶文化。

在台灣飲茶文化中泡沫紅茶不僅只是一項飲品的新發明,也改寫了飲茶史,對於傳統的飲食文化亦產生了相當的影響。泡沫紅茶除了成為時下最受歡迎的夏季飲品,泡沫紅茶中的「珍珠奶茶」不僅成為國飲,還行銷全世界,同時成為台灣遊子解鄉愁的飲品。

言歸正傳,歸納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以唐代為分水嶺來看,唐代以前的飲茶方式是以「煮茶」;唐代、宋代飲茶方式則是以「煎茶」;宋代飲茶方式逐漸改為「點茶」;明清以後之飲茶方式則是以「泡茶」。就讓我們飲水思源一下,看看中國的飲茶史,如何變化、如何影響整個世界與台灣。

中國飲茶的起源

溯中國飲茶的起源,有的認為起於上古,有的認為起於周,起於秦漢、三國、南北朝、唐代的說法也都有,造成眾說紛紜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無「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記載,直到茶經的作者陸羽,方將荼字減一畫而寫成「茶」,因此有茶起源於唐代的說法。其它則尚有起源於神農、起源於秦漢等說法。

陸羽推論茶葉之被利用始於神農氏(西元前2700多年),按此計算中國利用茶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根據史料的記述,茶葉在早期(神農時代至春秋前期)被視為尊貴之物而用於祭祀,用來祭拜祖先及天地之神。至春秋後期,利用其生葉煮食,而到西漢初期更被視為藥用植物,直到西漢後期至三國時代才被當做高貴飲料,而為官廷貴族的待客之物。到西晉(西元265年)茶葉已逐漸被視為普通飲料,至唐、宋遂成為「一日不可無」的飲料,更讓茶與柴、米、油、鹽、醬、醋同列民生必需品之一。

而歸納中國的飲茶歷史,飲茶法有「煮、煎、點、泡」四類:以唐代為分水嶺來看,唐代以前的飲茶方式是以「煮茶」;唐代、宋代飲茶方式則是以「煎茶」;宋代飲茶方式逐漸改為「點茶」;明清以後之飲茶方式則是以「泡茶

◎【台灣茶訊】編輯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ea520&aid=1319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