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7 12:05:26瀏覽819|回應0|推薦31 | |
這是針對佛教因果律探索的心得圖解 應屬「行為科學」非常重要的概念與準則 自85年起草,95年完成 許為浪擲卑微生命的「菁華10年」 共計四冊三十餘單元 希望成為生命成長必備 而且能夠應用於生活中的知識 --原設計閱讀對象--適合國中以上 關心「社會生病」的人 ~~敬請不吝留言賜教喔~~ 第一單元 成長的喜悅之外 一、再見!童年 二、嚴肅面對生活的真相 三、養成與人結善的習慣 一、再見!童年
每一位成長中的孩子,都巴不得自己趕快長大,因為在這個美麗繽紛的世界,每一樣都新奇好玩,所以既感到陌生又急切要去探索的,希望長大接觸到更多的新事物,藉著這些新事物來培養更寬闊的視野。所以,趕快長大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事。 想著想著,一雙腳已經踏進了中學的大門,邁入了人生另一個嶄新階段,那期待長大的願望,正不知不覺地到來。 童年是快樂而且沒有煩惱的「卡通歲月」,在那一段光陰裡,沒有任何責任、沒有任何義務、沒有任何承擔,玩樂嬉戲是兒童的專利,進學校學習才是他們這個階段的工作! 誰忍心打斷孩子的快樂時光,剝奪他們嬉戲的權利呢?誰忍心告訴孩子卡通是假的,故事是人編造出來的呢?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大家一年比一年增長的「年歲」了。 「年歲」很盡職地忠告我們:「拜託!十三歲已經不是『兒童』啦!你還賴著不向前走一步嗎?」 是啊!向前走一步吧!這兒是人生旅途中的一個「關口」,走過這一個關口的「兒童」,就是「青少年」了。 過去了的光陰,消逝了的童年,那四千多個無憂無慮、快樂又沒有煩惱的日子,都永遠不可能再回來了。為了感懷已經逝去的歲月,愉快地迎向嶄新的未來,請揮揮手,向「童年道別吧」――鄭重的告別幼稚和懵懂。從今以後,在校內、校外,或者在家裡的學習,除了學問和知識的吸收之外,同時要學習在團體生活中如何承擔責任、如何盡義務、如何面對困難、以及如何解決困難問題的智慧、勇氣和膽識,使我們的生活過得充實,便成了這一個階段必修的重要課題。 二、面對生活的真相 童年的時光,一本本童話故事、漫畫書,電視螢光幕播映的一部部卡通片,述說著許許多多美麗動人的故事,豐富了每一位兒童幼小的心靈,多少也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但是,這些故事和實際人生有相當的距離,因為每一則故事的內容,都是經過許多人應用巧思,加入想像,給予裝飾和美化出來的情節,就像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內容一樣,也許真的有人能夠擁有,卻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那麼幸運,學業、愛情、事業、婚姻……一切都那麼順利美滿的人,畢竟是少數,實際的人生有歡樂,也會有悲傷。 在現實的人生中,有些人經過一再的打擊和挫折後,喪失了信心和鬥志而墮落下去,出賣了人格和尊嚴,在社會最陰暗的角落討生活,沒有理想、沒有目標,也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成為家庭的麻煩,或向別人擴散的毒素。 大多數的人都是在一再的打擊和挫折中吸取經驗,再將這種寶貴的經驗轉變為成功所必備的「階梯」,然後一階一階堆疊,當時機成熟了,一生的「成就」便水到渠成。這個過程,沒有絲毫僥倖,成功,就是這些不屈不撓、不氣餒的勇者最終的榮耀,他們奮鬥的生命歷程,便成為後代人們努力向上的標竿,以及學習者的典範。 人世間有許許多多的現象,實在很難以用一般的認知去解釋,古往今來不知道有多少人渾渾噩噩度過一生,卻仍然不瞭解其中深奧絕妙的道理,所以白白到人間走一遭,活得不明不白,死的時候,也走得不清不楚;甚至有很多人沾染一身罪惡,背負沈重的債務,在眾多人的委屈、不甘和詛咒聲中離開人間的。 從古以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例子不斷在上演,這說明了,人總是在臨命終時,才懂得珍惜「一息尚存」的可貴,所以我們常會聽到類似的話:「如果人生可以重新來過,我一定要好好的做人。」從老人們彌留中的懇切願望,足見過去的所作所為不夠完美,而死有遺憾! 我們要好好想一想:我的生命會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定有我們「不知道」的原因,也必然負有非常重要的任務。只因為在花花世界裡,我們貪著玩樂,就像大海裡的小舟迷失方向一樣,一耽誤,便是被自己任意浪費掉的一生,等到覺醒的時候,連後悔都來不及了。 雖然目前大家都是在學學生,不出幾年,大家一定要面對自力更生的問題,投入五花八門的社會大染缸裡,對於一個準備不夠的年輕人而言,就像沒有經過訓練的新兵,就讓他上戰場送死一樣,那將是多麼大的考驗啊! 所以設計本課程,就是要協助大家明瞭命運和行為的關係,明確知道生命的任務,並且不要重複再犯長輩們曾經犯的錯誤,懂得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做而不做會怎麼樣?不該做而做了又會怎麼樣?以及挫折、打擊、失敗的根本原因,將來能夠勇於面對問題,承擔責任,避免走了冤枉路,不小心沾到惡習,還渾然不知!這樣就是在做「生涯規畫」的預備動作——為往後的人生扎深根、打基礎,也就是在擴充自己的條件和資格了。 三、養成與人結善的習慣 告別童年,勇敢面對生命的真實現象,了解生涯規劃的意義,然後在心理上,就開始要有學習解決生活各種難題的準備。 生活的難題是什麼呢?歸納起來大約有下列三大類:一是人際互動和情感的難題;二是人、事、物糾結產生的難題;三是謀求生存的難題。 從古到今,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祖先們,以過來人的親身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用心學習,才能提昇自己的自信心和解決難題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必須透過學習前人的經驗,來提昇解決三大難題的能力。這三項能力跟自己這一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人際關係的維繫,以及人、事、物糾結不清時,衡量、分辨和處理事理的智慧。現代的教育,似乎僅著重謀求生存的知識技能,而忽略了前兩項屬於心靈、精神、品德層面及與人互動的內容。 我們從幼兒一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處身在「家」的團體中。我們的「家」還會有左鄰右舍,由其他人組成的「家」,而形成社區或小社會,這是個以生活休息為中心的團體。我們到學校上學,「班」就是以學習為中心的團體。到社會上工作,我們會處身在以公司、行號、工廠、機關為單位的小團體,團體就是由許多別人組合而成的。 祖先們發現「家和萬事興」的道理,每每以這一句話來勸勉子孫,這句話意味著一家人若能和和氣氣,團結成一個心,向著同一個目標努力不懈,「家」一定會興旺,事業會順利的。把這個道理放在班、學校、公司、行號、工廠、政府機構也一定講得通,結果也是一樣的。就像龍舟比賽的每一位選手,向同一個方向用力的、步調一致的、隨著鼓聲的節奏划槳,一定能快速準確的到達目標。 假若人際關係不良,各懷鬼胎、各有目標、互相不能合作,就會像龍舟選手有人向前划,有人向後划,也有人向左右兩邊划,有人不用力,甚至不划,這艘龍舟只會在水面上打轉,永遠也到不了目標。那些不向前划的人,就成了無法到達目標,完成任務的障礙和阻力。可見「人和」――把不同想法、不同意見、不同背景的人,凝聚成同一條心、同一個目標,就是為了完成任務,達到目標減少障礙和阻力的必要措施了。 何況人和人的相遇相處,都是非常巧妙緣份的安排,我們更應該把握這麼巧妙的機緣,建立良好的友誼,在生存的路上,多結這樣的善緣,增加生命中解決難題的助力,減少豎立敵人成為生命旅途中的絆腳石。 多結善緣的方法,必須隨時隨地培養同理心,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看問題,把自己設想成對方,並問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會……嗎?」當自己和對方的立場一致時,就不忍心傷害他。因此,一些平時愛批評人、咒罵人、責怪人、諷刺人、挖苦人、輕視人、譏笑人……,讓人聽了,就像中了毒箭、毒刺,會難過或生氣的難聽話,要時時提醒自己不能說,並且把不說養成習慣。 我們更要反過來多說由衷而生、態度誠懇,鼓勵、讚美、勸勉、溫暖、關懷、柔和、祝福,代表正面、向善、向上、積極的好話,像美麗芬芳的花和香氣,分享、感染身邊的人,給大家和熙、愉快的氣氛。如果多培養說好話的習慣,人緣一定很好,生命中的難題,就會有很多人願意和你站在同一個立場,幫助你解決了。 這樣的人,就兼具不偏不倚的人際情感的經營,也一定可以在人、事、物糾纏不清時,能明辨事理、圓熟善巧的處理,達到最完美的結果。 曾俊卿 生命教養1-1/94.05.02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