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4 09:48:18瀏覽2178|回應5|推薦45 | |
國立台灣文學館的前身是台南市政府,經過整修後,老建築變成一棟瀰漫古典氣息的文學殿堂,當我走進裡面,感覺既熟悉又陌生,撫著磚牆與窗台,望向戶外婆娑的鳳凰樹影,早已褪色的記憶再度爬上心頭。 曾經在台南市府會走廊出入,將近七、八年時間,我不是當官的料,也不是簽到打卡的公務員,有人說我們的行業是「修理業」、「製造業」,唯恐天下不亂到近乎嗜血,確實有不少同業如此,而我寧願自己是一個旁觀者、記錄者。 大部分的公務員都是奉公守法的,但你會發現,那些守規矩的小官員,總是原地踏步,獎勵和升遷都沒有他們的份,至於那些身段柔軟、手腕靈活的,總是特別兜得開。這個道理應該放諸四海而皆準,像在我們小小的圈子裡,我也經常吃悶虧。 政治有時是在陰影下運作的,官商之間常採取某種默契,維持著愉快的平衡,老百姓總是鄉愿的說:「吃錢沒關係,只要有在做事就好!」也因此有些官員夜夜笙歌、酒色財氣,其「政績」卻頗受好評。某些同業和官商集團極為「麻吉」,他們有最多、最精彩的消息來源,和伴隨而來的「好康」,他們也知道要把我排除在外。 我很努力的在府會走廊穿梭,揮舞著筆桿,像唐吉訶德一樣迎向轉動的風車,我發現自己總是「狗吠火車」,正義的力量總是那麼微弱,直到有一天,我從外勤轉為內勤,才減少到府會走廊走動。 台南市政府和議會,因不敷使用,遷到了五期重劃區,那裡原本是一片魚塭,填土造陸成了新市區。曾經有一位市府官員偷偷告訴我,那裡的土地可以投資,我婉謝了他的好意,要不然我現在就發財了。 舊市政府移交給行政院文建會,經過整修改成國立台灣文學館,有些附屬建物和光復後興建的大樓,因為與主建物格格不入,又有礙一級古蹟孔廟的觀瞻,遭到了拆除,這次舊地重遊,發現跟我年輕時的印象有很大改變,變的不只是建築格局,連氣質都不一樣了。 舊市政府以前曾是空軍供應司令部辦公處,光復之前則是日本人的台南州廳,一直都是個「衙門」,從它的門廳、兩翼、衛塔等建築格局,都可以看出堂皇的氣派,簡而言之,它原就是統治人民的機關,在什麼時代都一樣。 現在改頭換面,市政府變成一座文學殿堂,雖然有很多地方列為辦公區域,掛著「請勿進入」的標誌,然而它已經柔和許多,也更貼近普羅大眾,不再是一棟那麼冷漠的建築。正門兩側那兩棵火紅的鳳凰樹還在,它們像是一對忠勇的門神,在此看著人來人往、宦海浮沉,如今似乎時光靜止,景物依舊、人事全非了。 在台灣文學館中,保存著一部分原台南州廳的建築原貌,和我以往所看到的並不相同,歷經多年來的補補修修,很多建築構件和元素都被掩蓋住了,如果不是趁整修機會,把天花板、地板、壁面扒開來,還真不容易一窺究竟。這裡的一景一物,我原都再熟悉不過,經過整修卸去塗抹的妝容,反而卻生份了起來。 靠西邊的衛塔,從裡面看是個圓形辦公室,以前「大頭市長」蘇南成就是在此辦公,現在改成了兒童書坊,很多小朋友在彩繪的天花板下,快樂的閱讀著童書,隔壁原來的會議室,正準備著作家林海音生平展,中庭後來搭建起的涼蓬底,是台灣詩人一百的展出,以及來自達悟族的拼板獨木舟,和充滿海洋氣息的文物,還有一座電視牆,熱烈慶祝入館人數突破百萬。 從前台南州廳的窗戶,旁邊都有兩個鉛垂,利用槓桿原理,窗戶推開時比較省力,現在的窗戶大多改成鋁門窗,這種加了鉛垂的厚重木窗已不多見,館內也有展出供人懷舊。我看到有個小朋友,輕輕鬆鬆就推開了窗戶,不知他是否知道,自己開啟了一扇文學之窗? 許多學生由老師帶領著來參觀,文學不再枯燥,不再遙不可及,而是看得到、聽得到、摸得到,活生生出現在眼前。從孩子們眼中閃爍的神采,我深深相信,有大把大把的文學種子,已經悄然播下。 台灣文學館的門廊前,正展示達悟族的獨木舟。 這艘美麗的十四人座獨木舟曾從蘭嶼划到高雄市,在世運會上亮相後移到台南市展示。 文學館的前身是台南市政府,這裡曾有我的足跡與回憶。
文學館中庭正舉行「遇見台灣詩人一百」特展。 紅磚與拱廊形成古典優雅的建築語彙。 二樓穿堂天花板夢幻的燈影。 牛在台灣文學中有特殊的意象。 作家呂赫若的作品─「牛車」。 我很喜歡這面鉛字牆,遊客觸碰到其中的關鍵字,就會浮現台灣文學中相關的資訊。 台灣文學中經常看到斑斑血淚與悲情。 但最令人感動的還是對這塊土地與人民的愛。 台灣文學館改走普羅路線後,遊客數已突破百萬人。 二樓展覽室中光線穿透玻璃桌所投下的影子。
一樓的兒童文學書坊。 這個圓形的空間曾經是市長辦公室,現在成了小朋友的閱讀天堂。
文學不只可以看見,也可以這樣聽得津津有味。
小朋友在留言簿上說「文學館超好玩」。 閱讀?悅讀?隨便你怎麼讀。 我們在文學館外合影。
文學館外有一座名雕塑家郭文嵐的作品,記得要去欣賞一下。
「海翁」就是台語中的鯨魚,在台灣文學中也是一種象徵。
文學是穿越時空、超脫畛域的。
作家葉石濤的心聲:「作家猶如吃夢為生的夢獸,也需要靠麵包生活。」
在文學館前小憩的愛書女孩。
一群群小朋友絡繹前來參觀,我欣喜文學種子正悄然播下。
小朋友呀,你已不經意的開啟了文學之窗。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