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27 21:32:21瀏覽3312|回應5|推薦34 | |
馬總統致贈的「聖德化育」匾,被認為格局不夠大。 馬總統去年頒贈台南孔廟「聖德化育」匾額,其尺寸、型制、用辭引起不同的見解,台南市文廟管理委員會特別舉行座談會進行討論。台南孔廟是「全台首學」,大成殿內懸掛的歷任國家元首匾額數量,亦冠於各地孔廟,此為其一大特色,匾額的製作與懸掛必須格外慎重,並形成一種制度。 匾額在漢民族文化中有悠久的歷史,它通常掛在門楣、壽梁或坊梁上,被視為附屬於傳統建築的重要元素之一。由於匾額中有落款年代與立匾人資訊,因此往往成為研究歷史的重要線索,也是極富意義的文化資產。匾額除了做為建築物門面標識外,也可當做身分地位的象徵,並有祝福歌頌的作用。 孔子為至聖先師,中國歷代都極為尊崇,不過和其他傳統建築不同的是,孔廟內的匾額楹聯極少,其製作與懸掛都遵守著嚴格的規範。北京孔廟中,有清朝康熙到宣統等九位皇帝的御筆匾額。依照清制,天子即位後要到國子監「辟雍」講學,稱為「臨雍」,然後將皇帝景仰孔子的御筆題詞,製成木匾掛在孔廟大成殿內,全國各地孔廟則臨摩比照辦理。 各地孔廟的「御匾」通常為九塊,但也有些許出入。民國初年袁世凱當上大總統,祭孔後親書「大總統告令」,製成匾額掛在北京孔廟大成殿正門內側上方,與康熙「萬世師表」匾額相對。袁世凱死後,繼任的黎元洪取下九塊清朝「御匾」,自己仿舊制題了一塊「道洽大同」匾額,掛在原康熙「萬世師表」的位置。 一九七九年大陸首都博物館在北京孔廟成立,九塊「御匾」被掛回去,但黎元洪的「道洽大同」匾額留在原地不動,康熙的「萬世師表」匾額則被移到大成殿外正門上方,形成與各地孔廟不同的特例。 台灣曾經割讓給日本,宣統皇帝的「中和位育」匾額,未能頒送台灣,因此台灣各地孔廟的「御匾」只有八塊,反應出台灣曾與大陸分離的政治現實。台南孔廟則擁有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等歷任總統的贈匾,是全國「御匾」最多的孔廟,也突顯其「全台首學」的地位。 馬總統所贈的「聖德化育」匾額,被指為尺寸太小,和送給台北孔廟的「道貫德明」內容不同,違背過去慣例,且落款寫「台南市孔廟」,有「矮化」意味,總統府非常重視地方意見,專程派員南下參與座談,並彙整各界看法,再考慮是否更換適當的匾額。 依照清朝「御匾」規格,木匾長約 曾經贈匾給台南孔廟的前總統陳水扁,因涉嫌貪污等罪行被判處重刑,其所贈的匾額是否應予取下,也曾引起熱烈討論。台南市文化觀光局認為,犯罪的是個人,不是總統這個職位,因此陳水扁的匾還是會照掛,歷代元首的功過,將留待後世公評,台南孔廟的「御匾」,很值得欣賞與深思。
台南孔廟保存的歷代「御匾」,數量冠於各地孔廟。
大成殿外觀。
從大成殿往外看。
大成殿內只有至聖先師神位,符合「有主無像」的定制。
大成殿垂脊上有一排鳥形雕塑,稱為鴟梟,據說這種鳥很兇猛,長大會吃掉媽媽, 後來飛過孔子講學之所受到感化,捨不得離開, 孔廟有此雕塑,代表孔子「有教無類」的精神。 大成殿前的「御路石」,中央雕有龍頭,四週雕刻琴棋書畫, 古代只有新科狀元,才能於祭孔時由此走上大成殿。
一般孔廟的配置為「左學右廟」, 孔廟左側的「明倫堂」,就是以前學子上課的地方。
明倫堂前有老先生在傳道授業解惑,大家聽得津津有味。
文昌閣是三層樓建築,平常難得開放,這是我第一次進入參觀。
供奉在文昌閣三樓的魁星爺,「腳踢魁斗,獨站鰲頭」, 自古以來就是考生的守護神。
拜文昌閣開放之賜,我第一次從這個角度欣賞孔廟天際線之美。
這個像斗的東西叫做「柷」(音同祝),是祭孔的樂器之一, 外表漆成紅色,四面有山川日月圖案,在演奏之前要先敲它。
這個像老虎的東西叫做「敔」(音同語),當祭孔音樂演奏告一段落, 用竹片紮的「籈」(音同甄)敲虎頭三下,刷虎背的「齟齬」三下,代表音樂的休止符。 虎背上的「齟齬」應該有二十七顆木齒,看來這隻老虎得了牙周病掉了好幾顆。
祭孔的銅鐘鑄於清道光二十九年,是個老骨董。
應鼓又稱「大成鼓」,聲音低沉莊嚴。
孔廟裡面寫滿心願的祈福卡。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灌溉幼苗快樂成長,是所有老師的心願。 ●延伸閱讀:游泮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