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9/12 18:21:41瀏覽2359|回應5|推薦40 | |
原台南公會堂百年古蹟,也是台灣四大名園之一。 市定古蹟原台南公會堂整修完成已二年多,除偶而配合市府辦理活動外,大部分時間都處於閒置狀態,如何使這座古蹟活化再利用,讓文化觀光處頗費思量。該處建築典雅、庭園優美,被譽為台灣最佳婚紗照拍攝地點之一,如能妥善規劃,鼓勵市民在此舉辦婚禮,或許可以成為見證愛情的理想場所。 原台南公會堂建於日據時代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年),其功能類似現代的禮堂或活動中心,在此之前,台南府城並沒有大型公共集會場所,公會堂蓋好之後,政府或民間的重大活動,都在此舉辦。光復之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做為社教館使用,因此很多台南人至今仍稱之為「舊社教館」。 在府城歷史上,原台南公會堂一直居於顯耀的地位。當地有德慶溪的支流流過,本來不利通行,後來有人在此建了一座木板橋梁,街市才開始繁榮發展,故該處稱為「枋橋頭」。清朝時以販鹽富甲一方的吳尚新,將其枋橋頭宅第北邊的荷蘭通事何斌故居收購,沿地勢高低興建庭園,聘請名匠仿漳州飛來峰築山水樓閣景觀,名為「吳園」,俗稱「樓仔內」。 「吳園」內雕梁畫棟,兼具園林之勝,與板橋林家花園、霧峰萊園、新竹北郭園,並稱台灣四大名園。府城流傳一句俗諺:「有樓仔內的厝,無樓仔內的富」,就是形容吳家財富之驚人。後來吳氏家道中落,日據時代以低價徵收「吳園」宅邸,由官民集資成立民間組織的「社團法人台南公館」,開始建館工程,這也是是台灣第一座現代化市民集會空間,一九二三年更名為台南公會堂,其西洋式的建築頗具特色,如法國馬薩式屋頂、愛奧尼克柱式、大跨距木桁架等,在台灣都相當罕見。 台灣光復後,台南公會堂一度為軍方使用,後來改為台南社教館,府城許多藝文活動都在此展演。社教館遷移後,台南市政府將「吳園」及台南公會堂列為市定古蹟,斥資新台幣七千多萬元進行整修,完工後做為吳園藝文中心,除了公會堂本體之外,還包括吳園排屋與柳屋料理日式建築等部分。 然而原台南公會堂整修完成後,活化再利用的情況並不理想,雖有意出租給表演團體,將藝術與觀光結合做行銷,但因租金計算問題,一直無法談妥,若整個園區繼續閒置的話,對於以文化藝術自豪的台南市而言,將是一大諷刺,如何別立蹊徑,為原台南公會堂找出更佳用途,是迫切需思考的課題。 原台南公會堂景色優美,很多新人慕名前往拍攝婚紗照,留下儷影雙雙,事實上,公會堂早在日據時代,就是台南仕紳名媛結婚的禮堂。一九二六年,府城名醫韓石泉摒棄舊式婚禮的繁文縟節,於台南公會堂舉辦別開生面的西式婚禮,在當時保守的台南社會造成轟動。直到民國五十年代,還有人在公會堂內締結良緣,譜下長長久久的戀曲。 如果能讓原台南公會堂,恢復往昔結婚禮堂的功能,不但可以達到古蹟活化再利用之目的,更可讓市民有機會在歷史名園的氛圍中,完成終身大事,意義一定更加不凡。不過該處已列為古蹟,若要舉辦喜宴,恐怕會有所限制,仍有許多技術性問題要解決。 原台南公會堂的木頭招牌。 日據時代台南公會堂舊觀。 清朝時的「吳園」,經常有文人前往詩酒唱和。 圖中的大樓為遠東百貨公司,其建築基地也曾經在「吳園」的範圍之內。 吳園排屋樓臺水榭景色清幽,古時池塘水源引自德慶溪, 目前這條溪已變成地下排水箱涵,只能在這方池水中想像德慶溪容貌。 吳園亭台邊的「美人靠」,不知有多少千金小姐在此托腮織夢? 台南公會堂曾經是府城民眾聚會、結婚的重要場所, 其建築非常典雅,屋頂的大跨距木桁架保存完美。 地下室由拱柱支撐,現已改成展覽空間。 吳園內的拼花鵝卵石小徑,經常可見儷影雙雙。 古代留下的建材,成了吳園庭院的裝置藝術。 吳園內有老古石堆砌的假山,係仿「飛來峰」建造。 日式建築柳屋料理。 我覺得這是台南最美的一面牆, 它見證了歷史,也見證了愛情。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