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13 00:12:56瀏覽5542|回應9|推薦159 | |
作者:中華心靈原力氣功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李仕元 冬至又將至,一年又近歲末了。 在台灣,冬至吃湯圓是非常重要的習俗,因為在習俗中認為吃過湯圓就代表又增長一歲了。當然冬令進補的觀念卻又是不可或缺的,台灣俚語說:「補冬補嘴洞」,就是特指冬至這一天要燉補品餵補人們,因為大家認為在這一天吃補品,對身體健康特別有幫助的。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冬天為什麼要進補的原因。 「冬至」又稱為「至節」,因為它是「陰氣之至」開始轉化為「陽氣始至」,也就是中醫所說的:「冬至是天地陰氣盛極而衰、陽氣開始萌發的節氣」。換言之,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 從中醫養生的角度看,冬至是一重要的節氣,主要是因為「冬至一陽生」,意思是說從冬至開始,陽氣就要回升了;又《史記‧卷二十五‧律書第三》:「氣始於冬至,周而復生。」;所以在養生上來講是「冬令進補」的大好時節,更是虛弱體質調養的最好時機。 所以對我們忙碌的現代人而言,冬至是個照顧身體健康臨時抱佛腳的好時機。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上述之意是為:冬季陰氣極盛,萬物都將陽氣潛藏起來,呈現出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的生機做準備。 當此季中,人們應當早睡晚起,請注意了,這裡所說的晚起,不是我們所說的睡懶覺喔!而是必須等待早晨太陽昇起後,方才起身。 又《禮記》曰:「仲冬之月,日短至,君子齋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慾,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 所以在神志方面,應使自己的神氣內守,意志沉靜。應該讓自己身體保持溫暖,並應避免出汗過度(少行房事),致使陽氣損耗。 這就是順應冬季「養藏」的重點,才是正確的養生之道。 俗話說:「富人吃補;窮人燙腳。」,故建議於冬季睡覺前,先以大約攝氏四十五度的水泡腳,用水淹過腳踝的高度(或至小腿肚),浸泡二十至三十分鐘(高血壓患者時間宜減半),其間頻頻加入熱水以維持溫度。 然後用力揉搓足心,如以左手抓住左腳趾,則用右手搓左足心,直到局部發熱,然後左右換行之,這可促進足部血脈通暢,除了能防治感冒、禦寒保暖以外,還有補腎強身、促進睡眠、降低血壓的功能。 重視養生的人都知道,人應於子時(晚上11時)就寢,因為那時正是身體陽氣發動的時辰,在這個時間睡覺將有助保養身體機能。睡前如再加上躺在床上作個腳部運動,不僅能強化上述的效果,更能促進睡眠品質。於早晨醒來起床前再作一次腳部運動,能讓你快速清醒,並帶給你一整天充沛的活力。對老人家或是體弱之人而言,更能預防因剛睡醒對手腳控制尚未完全時,而發生跌倒的意外;或能避免因體溫對外界過大的溫差,而發生中風的現象。 如以飲食調養而言,冬季宜清淡,不宜濃濁、肥膩。 以中醫學五行理論來說,冬季為水屬腎,故腎水克心火,而腎主鹹,心主苦,所以飲食調養應「少吃鹹,宜食苦」。因為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鹹味吃多了,會使腎水更高亢,而抑制心火的活動力減弱。 又現代醫學已證明,過量的鹽分會掠奪人體內的鈣值,同時世界衛生組織推薦,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宜超過五公克,照這個標準身體力行,就能減少體內鈣質流失。所以冬季清淡的飲食,不僅能提升心臟的活力,同時也能減少鈣值的流失,強化骨質。 今年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是為今年的冬至,請於冬至前、後七天,共計十五天(12 / 15 ~ 29),應好好的保養身體,為明年的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礎,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而我等修行練功之人,更應把握時機加強練功。 最後,或許有人會問為什麼是前七後七共十五天呢? 《玄都開闢律》云:「二十四氣為天使。一氣十五日,一歲十二月,月二氣,終歲為二十四氣,皆是自然之氣也。」,而我個人認為農民曆上所記載的冬至正是這節氣的中間點(最高點)而不是這個節氣的開始。所以每一個節氣都是從節氣當天的前七天開始,到節氣當天後七天結束,並轉化到下一個節氣的開始。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