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酷夏談中暑
2011/07/09 00:06:15瀏覽2071|回應0|推薦176

作者:中華心靈原力氣功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李仕元

從新聞得知,六月二十日到二十六日一週內全日本將近三千人因中暑送醫,其中有七人死亡,嚴重中暑者有94人。

我們台灣的氣溫也只會更熱,所以請大家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做好防暑準備!

 

夏日殺手 - 中暑

中暑在醫學上是一種威脅生命的急症好發於夏天。但在涼爽的春天氣,偶爾有氣溫突然上升,也會造成中暑。

相較於大陸型氣候地區,台灣夏季的氣候又熱又溼,原本就容易讓人有煩躁、胸悶、胃口不佳、食不下嚥、四肢沉重庸懶、精神不振、大便軟化不成形、嗜睡等現象。其發生原因為體內溼、熱阻滯,造成脾胃運化不及,這時又讓暑溼之氣趁虛而入的結果,通常只要少喝冰冷飲料,以及充足睡眠好好的休息,上述的這些狀況自然就會慢慢恢復。

台灣的地理環境四面環海,又處於亞熱帶,非常適合戶外活動。在政府的大力宣導之下騎腳踏車、假日旅遊儼然成為一股風潮

但這些活動到了酷熱多雨的夏時,如果您並不以為意,還是在這大熱天之下一樣進行戶外運動,但只要稍一不謹慎,這種炎熱的天氣就會成為一個無聲無息的殺手,因為嚴重的中暑是會致命的。

 

中暑的症狀

中醫稱中暑為「傷暑」,即所謂「夏傷於暑」,也就是指夏月暑氣當令,氣候炎熱,當人們之元氣有虧,或陰液不足時,暑熱、賊風即乘虛襲入。

我們從清 吳謙所著作的《雜病心法》來看中暑,中暑可以分為二類:陰邪與陽邪。

《雜病心法.類中風》中寫到「陰邪無汗似寒傷,謂暑中陰邪,似傷寒頭痛身痛,惡寒無汗,而更壯熱心煩,或嘔或瀉也。得之於受暑納涼,寒外暑內,……更兼精神昏憒,蒸蒸自汗,面垢喘渴,則為暑中陽邪,得之於赤日長途,中外皆熱,……

 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上焦篇.暑溫.伏暑》中也記載了:「張景岳又細分陰暑、陽暑:所謂陰暑者,即暑之偏於濕,而成足太陰之裡症也;陽暑者即暑之偏於熱,而成手太陰之表症也。」

 

那就讓我們來看看,中暑的陰邪與陽邪的症狀有什麼不一樣。

一、暑中陰邪的症狀

陰邪又稱做陰暑,其因受暑納涼太過,冷飲太多,陽氣為陰氣所遏,反中入內,以至於寒外暑內。也就是人體在一熱一冷之間,讓虛邪賊風有可乘之機患了夏季型的感冒了。

簡而言之就是因為貪涼露臥,為寒濕所傷;或是恣意食用生冷,為陰寒所逼。

台灣的氣候溼熱,暑氣容易跟體內的溼氣結合在一起,而暑熱會傷及人體的氣,氣傷人就容易渴而大量喝水,胃腸就不得舒暢,又當「溼熱合邪」時更會傷及脾胃機能,這時身體出現的症狀有身熱頭痛、無汗惡寒、胸悶鬱結、四肢痠痛、噁心嘔吐、口渴咽乾等。

陰暑比中暑難搞定、也更磨人;因為濕邪纏綿,常使得藥不對症;同時患者也不一定知道自己「中暑」了,因而讓病情拖得更久。

若用錯誤的方法來消暑,結果不但得不到預期的效果,反而讓身體出現一些其他的症狀。此種狀況水喝得愈多,反而愈不舒服。

這類型的中暑在台灣比例最多。

尤其是老人、兒童、孕產婦、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應加強防護,千萬不可過於避熱貪涼。

由於盛夏時人們的皮膚毛細孔大開、陽氣外發、腠理疏鬆,使汗液排出,適應暑熱的氣候。因此提出下列幾點建議大家參考,避免引發「陰暑」了:

1運動大量流汗後,不可立即用冷水洗澡、澆頭、沖身體,更不行馬上喝下大量冰開水或冰鎮飲料。

2睡覺時,不可將電風扇固定著強風對吹,並應在腹部蓋條大浴巾,以免半夜著涼、受寒。

3當從戶外很熱的環境進入空調低溫的室內時,應於冷熱交接處多待一下,或穿上薄外套再進入,以免溫差過大。

4不可沒節制的飲用冷飲、冰啤酒,或是大量的吃生冷、瓜果、甜膩之食物。

二、暑中陽邪的症狀

陽邪為中外皆熱,大多是在烈日下工作、騎車、長途跋涉等。

我們一般所講的中暑大多是指暑中陽邪。

應注意!老年人、孕婦、肥胖者、體弱者、慢性病患者都比較容易中暑,而睡眠不足或是過度疲勞的人,也較容易誘發中暑。

若水份補充不足、或是本身元氣不足,降低了散熱能力,或是環境過熱超過了身體散熱效率,而大熱會損耗津液,其主要症狀為多汗、神昏乏力、喘渴、面垢、心煩、不思飲食、發燒、小便赤濇、大便溏黃。若傷津太過,氣會隨液而脫,脈象為虛軟,甚著為汗出不止、四肢厥冷、面蒼白、甚至昏厥、抽搐等。

輕微者只須採取少量、多次飲水的方法,就會覺得舒服許多。

嚴重者應立即緊急送醫。

當然我們知道中暑對生命有潛在的威脅,但中暑絕對是可以預防、避免的。在我們從事戶外活動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1、穿著寬鬆淺色、涼爽而通風的衣服,最好是長袖的,並戴上闊邊帽或使用陽傘,避免身體直接暴露於太陽下造成身體過熱

2、多喝水,因為當體內水分不足時,體溫調節效率會變差。

3、請不要喝含酒精及咖啡因的飲料;因為酒精會讓人容易口渴,而咖啡因利尿,會加快身體脫水的情況。

4中午至下午2時陽光最強時,應盡量避免從事戶外活動。

 

清 雷豐於《時病論.卷之四.夏傷于暑大意.傷暑》中寫到:「張介賓曰︰『陰暑証,或在於表,或在於裡,惟富貴安逸之人多有之,總由恣情任性,不慎風寒所致也。陽暑証,惟辛苦勞役之人多有之,由乎觸冒暑熱,有勢所不容已也。然暑熱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則犯之者少;陰寒襲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則犯之者多。故凡有病暑者,陽暑多不見,而陰暑居其八、九。』」

這段文句裡清楚的表明了,陽暑因暑熱逼人,大家知道要躲避,所以為陽暑傷者少;而安逸慣了的人們貪涼露臥、恣意食用生冷,被陰暑所傷而不知,然中暑的病例中,陰暑卻佔了八、九成。

這個狀況卻也與現代中暑的比例相差無幾呀!

講了那麼多預防中暑該注意的事項,希望對大家有些許的幫助,但個人以為「健康」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同時再提供一個有效消除「中暑」後留在體內餘毒的小秘訣給大家參考。

養生有道  舒爽一夏

建議大家有空時,點閱拙作:心靈原力養生氣功教學高頻能量運用法四之一 心紅肺白http://blog.udn.com/tadelee/3960964 

心紅肺白擁有操作簡單、效果快速的特色,您只要練習其中的步驟一即可,每次十到十五分鐘,就能緩解累積一天的暑氣與溼氣,並感受到練後身體的那種清爽感,同時也讓自己在工作緊張之餘,找到一個放鬆心情的好方法。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adelee&aid=540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