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6 10:26:27瀏覽393|回應0|推薦10 | |
過了一個年步入知天命之歲月,讀了同事傳送一編文章面對割捨情懷好文章共享: 《成長過程 正確的取捨觀》「取」是一種本事;「捨」是一種哲學。 沒有能力的人「取」不足,沒有悟性的人「捨」不得。 「人初生」時應該取,取得生命,更要取得食物,以求成長; 取得知識,以增內涵。 隨著「年齡增長」,開始取捨,或取利祿而捨悠閒,或取權位而捨性命。 「人上年紀時」應當捨,到天命之年捨得越多,越健康。 舊金山加州大學精神科副教授楊錦波教你面對「捨不得」的情懷 佛陀說過:「人生在世,痛苦難以避免。受苦的根源在於不捨,割捨自如可以免除痛苦。」 學習割捨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第一,要勇於割捨。 新陳壞空是物質世界的不變定律。沒有人會永保健康,無人可以永久保有所得。有朝一日,災難疾病一定會降臨。 我們要珍惜現在,割捨過去,看得開,放得下,將傷痛化為慈悲,把失落轉為機會。 第二,要無所期待。 如果別人符合自己期待,我們將它視為理所當然,不知感激;如果期望落空,或是後果不如預期,我們往往抱怨生氣,甚至暴跳如雷。 期許越高,失望就越大;越是不捨,情緒反應就越強烈。把「應該」兩字擺開;去除對人附加的負面標籤;以無所期待的態度來對待他人; 第三,要放棄操控。 吳太太因為安全顧慮,不准女兒在夜間與同學外出。女兒大吵大鬧,全家不得安寧。經過檢討反省,她決定放棄執著,教導女兒注意安全,約定返家時間,兩人達成共識,輕易化解衝突。 我們往往因為擔心害怕,因而試圖操控他人。不再試圖操控,有如放手讓小孩學習過馬路一般,可以給予子女成長空間,培養自主判斷,為自己行為負責。 佔有慾與操控心是我們自小養成的習性,成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反射性行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 在每次情緒反應的背後,我們可以來發覺自己不捨的是什麼? 期待的是什麼?我們可以從小事來逐步放手,經過不斷檢討改進,就可以得心應手。 少許放手,您可以增加些自由,減少些痛苦:放下一切,您可以完全解脫,快樂好似神仙。祈願大家都能:用「加法」的方式去愛人;用「減法」的方式去除怨恨;用「乘法」的方式去感恩所有的人! 我想最難的是放棄操控,許多人難能忍受的不去操控別人,當知沒有人願意受人操控,所以,一切作為只有放手,才會有空間,才有自由,人才會自在,當然隨年紀體會老者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六十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踰矩,非常有道理。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