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時報] 霸凌只是冰山一角
2010/12/25 23:05:36瀏覽471|回應0|推薦2

中國時報 【李丁讚】

     八德國中的霸凌事件,震驚全國,甚至有學生嗆聲要開槍打老師。但經仔細查明後發現,這位嗆聲的學生,過去曾自動為學校撿垃圾一年,努力做個「有用」的人,來贏得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同。目前他正在工地跟父親扛沙堆磚塊,幫忙補貼家用。但幾個月前,過去很支持他的教務主任退休,讓他覺得全校再沒有人接受他、理解他,於是跟幫派越走越近,才會有衝進辦公室揚言射殺老師一事。

     霸凌,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目前中小學更普遍的問題,其實是排除與歧視。很多不是主流教育體制下的「好學生」,往往受到同學、甚至部分老師的歧視、排除。這種情形在過去不是沒有,但在全球化之後,社會財富兩極化,造成嚴重的社會排除,包括失業、貧窮和貧富懸殊,使得邊緣與底層的人口遽增,校園排除與歧視的問題也白熱化,再加上單親、隔代教養、社群解組的問題,這些學童更顯孤單、無助,與學校的距離越來越遠,幫派、霸凌只是排除的自然延伸。

     排除與歧視,雖有其經濟原因,但學校文化太單元,太重視課業成績,以致於忽略其他不同的才華與能力,讓很多「壞學生」因此無法受到肯定與認同,更是排除與歧視的重要原因。如何把教育的多元目標找回來,讓每個學生特殊的才華與能力可以被看見,是建立學生自尊與自信的開始。在一個真正多元的校園裡,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利基與認同,排除與歧視會降低許多。

     可是,目前的校園文化,除了課業成績之外,其他各種能力都不被重視,縱使音樂、美術、體育這些部定的正式課程,也沒有受到實質肯定,更不要說那些沒有正式列入課程的領域,如勞動、技術、表演、社會服務、野外求生、身體體驗等,或是那些不是那麼閃亮的德行,如勇氣、坦率、氣魄、直爽等,有太多的才華或能力,都不是學校定義中的學習項目。老師們如何在正式課程或主流文化之外,細心去觀察學生的能力與興趣,並創造多元的學習空間與價值,讓同學能認識並重視彼此的特色,是從排除得以轉為接納的關鍵。

     貧富懸殊造成的兩極化,生活方式的懸殊,讓學生之間的互動更加困難,也讓排除與歧視更為嚴重。因此,學校應該創造更多可以相互交流的學習空間,降低彼此的隔閡、陌生與不信任。良好的學生和師生互動,是美好教室文化的關鍵。老師如何更民主地對待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有平等的發言權,都能夠參與到班級的討論和運作,是建立班級認同和同儕關係最重要元素。平等、民主、參與不是口號,而是生活實踐。只要在具體的實踐裡,這些價值就會慢慢變成生活的一部分。

     「集體實作」也是創造多元空間的好方法。讓同學一起演戲、唱歌、或一起讀一本小說,或一起創作一幅壁畫,或一起操作一件工藝作品,或一起種菜耕田、或一起到郊外奔跑、溯溪、漫遊,甚至一起組裝一輛腳踏車、一起參與一件社會服務等,都可以培養學生實作參與的能力,建立自尊與自信。更可以在集體實作的過程中,培養同學分工、合作、信任、分享的德行,建立良好的師生、同儕關係。

     教育改革當然還有很多制度性的元素,以上這些提醒,只要家長願配合,都是在學校和老師層次就能執行的。再強調一次,霸凌只是冰山一角,如何進入冰山的底層,從對每一個學生的多元尊重開始,進而建立友善的師生互動關係,才是改善校園環境的人文基礎。在這個人文的基礎上,其他制度性的改革才有意義。

     (作者為清華大學人社院學士班教授兼主任)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doraking&aid=4732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