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生道德的淪喪
2010/12/06 22:44:37瀏覽904|回應1|推薦5

  最近,很多則事件,在在顯示出學生道德的淪喪。

  首先是今天《中國時報》的頭版頭,高職女生被許多人凌虐、性侵;再來是前幾天的新聞,國中生對老師大小聲。

  還有是我們學校的例子。我們國文老師跟我們說的。她之前去監考,因為學校有個外國來的學生,本來認為他不用考試,老師就沒發考卷給他;可是班上的同學反應少一張考卷,因為他也要考;國文老師馬上直覺的脫口而出,「咦,他也要考喔?」直覺地脫口而出,本也是無可厚非,而且也沒甚麼可議之處。但是該班的一個同學馬上就不耐的回應老師道,「廢話!」

  我們國文老師非常生氣。怎麼可以對老師說出這種話來呢?沒大沒小的!

  可是放眼看全台灣,好像校園裡面發生這種事情,慢慢地將變成司空見慣。

  其實,以我這個年紀上下,大約國中高中的學生來說,多少有些叛逆、不好管教,也必然會有些偏差的行為出現。教育部之前提倡「零體罰」、「愛的教育」,我覺得是理念上、文字上的夸夸之談。實務上,那該是另一回事。比方教科書通常跟現實落差很大。就好像數學,三角函數、球面方程式,即使不會,在社會上也不至於難以立足;也好像我們政治學學了些甚麼,投票行為、政治菁英、政治文化……而如果真正投身政界,會用到這些東西嗎?不會,只要知道怎麼包裝自己、怎麼行銷自己、怎麼作秀、怎麼當選,這樣就好了。而這才是現實、實務上的做法。

  零體罰跟愛的教育,那當然是理想。但是在教育的第一線、最底層,是不是真的可以用這種做法,我覺得是值得商榷的。好學生當然需要獎勵,那壞學生是不是也該有相應的處罰?對學生而言,最切身的處罰就是體罰。現在推動「零體罰」,似乎是因為以前濫用體罰,連考試沒到規定的分數也要打,這樣確實不對;然而,如果因為這樣而規定「零體罰」,那又矯枉過正了。用記過來代替,一者這個實際上的影響可以比打罵還深遠;二者,雖然實際上的影響很大,但是學生本身沒有切身的感覺,要記多少就記多少啊!帝力於我何有哉?

  就像我之前所就讀的國中,學生老實講素質真的不夠好,在學校常做一些不好的事情。那學校當然也會以記過的方式處理啊!可是實際收效如何?我常看到學校公佈欄上會貼上某某人被記了多少過,可是那個人依然死性不改。聽國中的老師說可能還有人被記了上百支警告、小過呢!可是他們依然故我。

  也許是因為無論如何,那都是義務教育,怎麼樣都可以畢業的關係吧。但如果把上百支警告、小過放到高中、大學,說不定會被退學。「退學」會是個最大的懲罰嗎?錯了!那些學生哪看的到退學對未來的影響,說不定還樂著呢!哎呀,總算可以脫離學校這牢籠了!而且,被記幾百支警告小過的學生一旦被退學,等於失去了「學校」這個管教的管道,也就相當於學校把這個「問題少年」全丟給社會了。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就於焉展開。

  所以我反對「零體罰」。口號說說可以,硬要推行就有點不妥了。上面的人不會比第一現場的人更了解第一現場的狀況,如果沒有體罰,學生絕對管不動。如果有適度的體罰,創造一個獎罰分明的教育環境,相信學生會更知法守分,對於台灣的教育、台灣的未來,也將更有幫助。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perdoraking&aid=4671408

 回應文章

t145244
絕不是「理想、說說而已」
2010/12/07 20:04
教育基本法早就通過「零體罰教育」,絕不是「理想、說說而已」,老師違法可是會吃官司的。
呂謦煒(superdoraking) 於 2010-12-07 20:15 回覆:
這就跟我說過的,很多教科書的內容與現實脫節一樣。即使《教育基本法》通過了,「零體罰」仍然是「理想」。堅持零體罰當然可以,但是難以管教學生也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