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分:非說所說
﹝經文﹞
須菩提 汝勿謂如來作是念 我當有所說法 莫作是念 何以故?若人言 如來有所說法 即為謗佛 不能解我所說故 須菩提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是名說法
爾時 慧命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頗有眾生 於未來世 聞說是法 生信心否?佛言 須菩提 彼非眾生 非不眾生 何以故?須菩提 眾生眾生者 如來說非眾生 是名眾生
﹝翻譯﹞
本分繼前述 如來之性必得離相見 故如來之道更當無說之理 故佛曰 須菩提啊 已乘上如來之道之我 雖因機緣相感 隨人隨地為眾生導引指點 由說法使之悟性 這完全是出於自然 我並未存過能說所說 或 有法可說之念 故而
你千萬不要有此念頭 什麼念頭呢?就是我當有所說法、將以法開示人 其實眾生皆是自性自度 我何嘗有真法可說?只不過是權借言說為之導引而已 故你們切莫作這種臆測 假若有人說我 尚以所說之法為法時 此乃淺見不知之說 因為拘泥於聲塵、言說 只有不了解佛道真義的人方作是言 這種人就與誹謗佛道無異了 此因其尚未理解我說法之實義
所謂說法者 其實本無什麼法可說 真空妙理本來無法 真理並不假於言說始說 因為所說之法只能為眾生啟迷破愚 並不能持之以道 故特權名之說法 ( 佛偈曾說 始從成道後 終至跋提河 於是之間中 未嘗說一字 )
這時候 已知以智慧為法身壽命 ( 慧命 ) 的須菩提 雖已了悟真空之妙理 然而一想到所說之法 既不能表顯真道 那麼迷海中的眾生 怎能生覺向道呢?
故再問曰 世尊啊 頗有很多眾生於未來之世 聞此無法之法 無說之說之理 因為太過玄奧不易通悟知解 如此一來 他們能生信心嗎?佛答曰 此事並不是人事所能強為的 因為人的根器的大小 與德蔭之深淺、智慧之明眛 和機緣巧合否?都有關係 必須統由各自的「因緣果」來造定 絕不是由人事來定其信或不信的
眾生皆具足佛性 便有成佛的可能性 故而 眾生雖曰之眾生、其實並非眾生
又因為眾生沉埋於塵界之中 在其尚未解脫之前 因自昧其佛性 故而 又不能不稱之其為眾生 在十法界中並無眾生之實位 眾生所以為眾生者 皆因「未能徹悟見性」之故 故權名之曰眾生
﹝分旨﹞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身相非身相」即便凡所說法亦盡虛擲「說法非說法」所以一切玄覽之經文、顯道之言說 雖都出自「心印」然而其功用乃是迷時渡河之舟筏 只能適用於未悟、未覺者之身上 迷河既渡、是舟當捨 不再執著於 舟筏之言説 方是破相 悟達時如執著文字言語之法塵 即是心跡終不能忘、真空便不可見 那麼 無上菩提法便不可得矣
須菩提受教於此大至已全 佛乃指其「非說所說」之旨 此時須菩提已知「慧命」亦將至大徹悟之邊緣 修道者 於修程上 有一段導引之後 於適當時期亦當「了一切法塵」「去一切玄覽」務期全悉「無說之說、無法之法」之旨 才是究竟之義諦也
﹝分解﹞
「非說」者 主觀上說 如欲見自本性、實無言無說也 客觀上說 凡即言說之法、均不足取 如來見性之道 並非由說始得也 佛說一切法的用意 乃為眾生解纏去縛 開導解脫上的一條路 但眾生仍需「自性自度」故佛所說一切法 其實全無實法可說 雖然在生發信心、定力上 依說法可生效用 欲達彼岸則非「離相離說」不可 故曰非說
「所說」者即非所說 有說者即落相跡 有相跡即是執著 有所說即有能所 有能所即落聲塵 如果執著相跡、迷著聲塵 就不能徹悟真空、見性成佛了 故云「非所說」假設眾生不悟是理 仍執著言說之法為實有 即墜埋於「言語、文字障」之內 這就不能超悟解脫了
「非所說」者 並非全棄說法不說 而是「雖說、但不住於能所」如果全棄說法 那麼佛以無勝辯才覺化眾生 尚屬何用?況如不言不說 則眾生又怎能生覺生信呢?故「非說所說」之旨 必待於中上根之眾生始可了達實義 假若未得聞般若正法 全不知「真空無相」之道為何者 則此非說所說之理 在初期是不易徹悟的 果能「能所兩忘」這才是覺達上之正道啊
以說法為法就住於「說」以不說為法又偏於「默」 真正之說法者 實應不住說示 而真正的聽法者 也應不住聞得 佛「應機說法」全因眾生的根器不同 不外乎以生發信心為宗止 此段過程是「破迷生覺」的初步作用 待眾生聆悟諸相非相 能夠生般若以後 就當借「外緣」而啟「內覺」非但不住言說 且更全忘「能說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