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分:能淨業障
﹝經文﹞
復次 須菩提 善男子 善女人 受持讀誦此經 若為人輕賤 是人先世罪業 應墮惡道
以今世人輕賤故 先世罪業則為消滅 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我念過去無量阿僧祇劫 於然燈佛前 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 悉皆供養承事 無空過者 若復有人 於後末世 能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 百分不及一 千萬億分 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須菩提 若善男子 善女人 於後末世 有受持讀誦此經 所得功德 我若具說者 或有人聞 心則狂亂 狐疑不信 須菩提 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 果報亦不可思議
﹝翻譯﹞
佛又說 須菩提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 能夠受持讀誦此經 本應為人所尊重才是 結果反而被人輕賤 這是什麼緣故呢? 這是因為他 前世原來大有罪業 若依其罪因 本應墮入三惡道中 受無窮的苦報 然而 今生因有持經功德的關係 便足以 消減其罪業 這便是今世持經而被人輕賤毀謗的緣故 那麼罪業既消 又復精進修持時 自可證得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
應墮入惡道的人 如能受持此經 尚可消滅其罪業而證得菩提 何況既種善根的人 當然更不可言喻了
佛往昔經歷了無量數劫 在未訪然燈佛以前 曾逢遇八百四千萬億無量數之佛 我皆供養奉事 並沒空過不尊的 若有人能在末法時期得此般若大法 見自本性受持讀誦時 則此人之持經功德 會比我供養諸佛的功德 是要勝過萬萬倍的
供養諸佛的功德只是自種福業、只得福報 終究不能自見本性、超生了死 故雖百分亦不及持經功德之一 雖行千萬億分 或 極至不能以數目計 也不能勝過其一分
若要具體說明持經功德 不但 持恆河沙等之七寶 和 身命布施 不能比擬 甚至於 像我過去 供養諸佛之功德 亦不能比 下根鈍機之人聞此經 恐怕要生起妄心成狂亂之象 或以為 我言誕妄而狐疑不信 諸如此類 正是眾生之過與不及 茍非正信、正見的人 是不易成就持經功德的
持經所以尊貴之根源 實是出在經義上面→見性是般若法之秘旨 而尊貴的結果 是應在果報上面→成佛是般若法之成就 所以此經義 深不可測 果報更不能盡言 亦不可思議
﹝分旨﹞
本分主言 若能受持是經 非但未來可期成就大業 即使過去之罪業 亦可憑依持經功德而償消故由受持、讀頌是經 兼 廣為人說 所得之功德 一方面可以淨業減罪 故 梁昭明太子 科此分為 ~ 能淨業障 ;一方面可成就正果 圭峰 科此分為 ~ 轉罪成佛
修大乘法雖然不應生貪住心 然如淨信無疑 誠信奉持時 雖不貪住 則此不可思議之大成就 亦是在不貪不住中定能圓就的
佛為證明此持經功德之真實 又以自身之供佛功德 來作福慧相較 以證持經功德之最勝無妄意 最後一段 佛不肯具說此持經功德之原因 乃恐下智者聞之而惹起狂亂和狐疑 故以兩個不可思議作結 統攝眾生之善念
﹝分解﹞
受持讀誦是經 是唯一離業障之法 為人解說是經 是真正「淨業」之道 如能信心不逆 依此經而誠修時 則一切業障自然能了 所以繼前分之「持經功德」後 因其功德的另一正面還有淨業的功能 故於本分乃繼說「能淨業障」此示若能深入般若 了諸法空 則「障蔽真性」之業繫苦相 便可以淨盡 是以能淨業障者 實乃般若無勝、無比之慧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