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分:尊重正教
﹝經文﹞
復次 須菩提 隨說是經 乃至四句偈等 當知此處 一切世間 天人阿修羅 皆應供養 如佛塔廟 何況其人 盡能受持讀誦 須菩提 當知是人 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若是經典所在之處 則為有佛 若尊重弟子
﹝翻譯﹞
佛再說 如果有人在任何地方演說是經 或是機緣純熟直傳此四句偈等 當知凡能得受真傳 洞悉「如是住降」之覺性體處者 就應當知道此性體處 乃是三界至尊之分體 能感動天趣之神明、人道之眾生、以及阿修羅道之惡魔等等 皆能以香花頂禮而供養 如同敬仰佛像、寶塔、神明一般殷情瞻禮
更何況能夠受持此經 信而受之於心 會其妙義且無所疑 存其精蘊而無所失 深體力行而悟性並依此廣為他人闡說以救眾生 須菩提啊 你要知道這種人 可算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大法」者 ( 此即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法 )「自性即佛、無須外求」這個經典 ( 法性路徑 ) 所在的地方 就是真佛所居之地 如明此理 體而行之 就宛如佛之三寶親近弟子 常與佛同居不離
﹝分旨﹞
本分由「外王」而返「內聖」說明性功福德的發源 乃是由「覺性體處」所生 故而將一切萬法歸納於「此處」=「如是處」並指明此處 就是生發諸等善法的核心 這是 佛特意重提「如是住降」之處以示尊重 依此來做正教並突顯此法之尊貴無比
這與第二分之「應如是住、應如是降伏其心」前後呼應 若以「大學」來說 前段是明明德、中段是新民、末段是止於至善
應注意的是「若是經典所在之處」雖然像似指文字經典而說 但萬不可真的以文字經典作解 如果徒執著於「文字相」便不是智信之明理者 而是迷信的盲修者 蓋此文字經 僅是記述修佛的一段必要「路徑與方法」並未蘊藏著、真道 學佛者應當會其文意 依其所示路徑 信其所教之方法「返求諸身、深體其本」再復力行其道 才不辜負是經所藏之原意
般若正法之主要點 即全在應當尊重「此處」上 「此處」者何?但看學者之密契實得之如何而定 假若「徒執文字、專於誦念、只尊重典籍、勤於早晚課」為正宗時 這便是末法時期之教法 卻不是智者之學佛士所當依循的
﹝分解﹞
「正教」者為佛教之正宗教 亦即「解脫自性」之教 也是 如來佛之教法 佛之「一代說教」本是因人、因機而說 又有「平等法」與「無上法」之不同 那麼此正教所指的當然是「無上法」
依個人造詣而分 本有大小、乘之別 ; 依進修方法而言 又有「由慧而解」與「以苦了苦」之異 那麼本分所謂之正教者 當然是指「由慧而解的大乘法」
蓋諸佛菩薩皆從此經出 正教本為「解脫出苦、圓成正覺」之不二法門 更是「非時不降、非人不傳」如不遇機緣則雖歷千萬劫亦難得此正教 故本經所言之正教 實非一般之教化可比 凡已得正教 身列聖門之幸運弟子 實當體會此深法之不易得 與 正宗正教之尊貴性 故宜尊重而誠修之 此之謂「尊重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