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釋密‧第八分:依法出生
2008/10/10 05:03:12瀏覽963|回應0|推薦0

第八分:依法出生

﹝經文﹞

須菩提 於意云何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 以用布施 是人所得福德 寧為多否
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何以故 是福德即非福德性 是故 如來說福德多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受持 乃至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其福勝彼 何以故?須菩提 一切諸佛 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 皆從此經出 須菩提 所謂 佛法者 即非佛法

﹝翻譯﹞

佛‧在前分說明了「無為法」是出世的正法後 又對須菩提說 若有人以金銀等七寶 充滿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多以作布施 此人所得的福德多不多呢?須菩提答曰 當然很多 因為由七寶的「有相」布施所得來的福德 可得福報、可謂福業 其與性中智慧全無關係 究竟不是福德性 而師父所說的福德多者 是指人世報施的福德而言 所以不得不說多 然若細分起來當然就不算多了 如來佛又問 假設又有人於般若正法上 ( 經 或 徑 之意 ) 受於心更持於久 進修觀點 信依「四句偈」更兼善他人 為他人演說此法 以渡人共登覺岸時 則此人已是福德性 故勝過七寶布施的福德為多

因為 前者以七寶行布施的人 只為福報而布施 尚不能依「福德性」作出發 故不及後者為多 這是什麼緣故呢? 須菩提我告訴你 一切已成道的諸佛 和 所以成佛的無上正等正覺之菩提法 皆是從此般若正法中而出 都是專誠受持「四句偈」聆悟心法、默契實相 照這樣成就起來的 所以這般若正法 ( 即 上一分的‧無為法 含‧四句偈 之意 ) 實是成佛作祖的不二法門 也是證得 無上法菩提的真一覺路

所以須菩提我再告訴你 除了受持「四句偈」( 自覺之路 ) 以及 與他人說 ( 覺他之行 ) 其他凡是有言說、有形相、有文字、有作為之所謂佛法者 都是正法上的枝葉 悟道上的助緣 都是借此啟悟眾生 故只「權名」之曰佛法而已

其實 般若真性本來就是真空無相 佛法並不能代表實相 而實相的本來更是湛然寂靜的 並沒有什麼佛法 所說的一切佛法 只是權立的名稱 並不是成佛的正法 由此看來 欲修成真佛必當悟得「四句偈」並依福德性修「無為法」

﹝分旨﹞

本分總結前二分之意曰「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必當受持「四句偈」方可成就一切諸佛 或 諸佛之菩提法 修道入門時 對道象的渾圓囫圇 本無暇擇 只要能堅定正信即可 然若 漸至究竟位時 必須言亡慮絕 無得無說 只有明理見性一門 方是出世成佛之正徑

除此之外一切法皆不足取 所以在本分中點破佛法 非佛法 是名佛法之理 以顯示「人人心中自有真佛」而點破的方法則依福慧相較 借須菩提之言來說明「福德性」 佛‧則輕輕描出「四句偈」二人在似露非露 欲說不說中 已將般若實相之無上旨意顯露 故學佛者如能體悟「佛法非實」的真理 而能直悟「四句偈」所說之實相時 這才是修行的正途

正道正理如此 須菩提固可一點即悟 然而一般不明實相的修行人 他們的信心還能向何處投寄? 既不知實相 又非法相 這樣豈不是空虛無物 枯坐無味? 

佛‧在福慧相較法中以「明暗二法」分說之 讓眾生均霑慈雲法雨
暗法‧是指直悟般若實相者說 此乃真正成佛之法
明法‧是指修持一切善法者說 使人人都能止惡向善

然而 佛‧在最後之究竟義上 終要提明「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之旨 此已一語揭穿「為他人說」之平等福業 亦是佛法之一 若不自悟實相 故還是不能成佛 ( 只修平等福業並非不可取 只是善則善矣 不算至善;美則美矣 不算盡美 不能成佛就是了 ) 究竟仍不如「受持四句偈」之功德為最勝 是等「明暗」二意 因出於輕描淡寫 故真實之妙旨並不明露於字裏行間

故須菩提所言之「是故如來說福德多」之句中 尚不能否認捨棄福業之意味 而佛說的「於此經中」的概意 更在表現鈍機者 雖不能知悟正法之本體 然若能履行四句偈中之某種善法 更為他人作法施之教導時 即可勝過單純之捨福業了

本分之結意如下:

1. 受持四句偈為他人說 ~ 此屬上乘 為最了義最真實之道法 非但自覺自度 更與人共覺共度
2. 受持佛說經法為他人說 ~ 此屬中乘 雖不能究竟解脫而作佛 然而 尚可導人向善歸正
3. 單純行七寶布施法 ~ 此屬下乘既不能算作最了義 更不足成正教 只因自利上的福報而修故也

﹝分解﹞

依法出生 簡言之就是 依附此法始可以往生之意 故此四字 當推「法」字為最要 那麼此「法」是什麼呢? 便是第七分所言之‧無為法;亦即第六分所說的‧不應取法 不應取非法之「法」此「無為法」才是真法

但所謂法者 如與有為法並論之 則是 心生一切法生 心滅一切法滅 萬法皆由心生 萬法皆由心滅 「心是心體 亦即人之真性;法是心相 亦即真性之流露」心之本體則無生無滅 即無為法體 心相即是無為法相 如從性直生即是無為法 然若 執著心相生滅之法為法 而摸不到「心體」之所在時 即成有為法 故 由無為法生發有為法 乃是正法 執著有為法而不知無為法時 便是末法

此心體 便是真如性心 未動之時本屬至靜 故稱曰寂靜 一相不生 萬法皆空 這便是儒之「中體」古聖心法中之「道心」本體 禪宗常言之「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之「人心 即是 道心」 但這湛然寂靜之心體 一覆上無明便失了原相 不能再稱作「真如」而稱作‧業識 由「阿賴耶識」順序下流 從妄起妄 精明外溢 所以不論善業或惡業 必終受因果之淘汰

故心一動 心相必生 和風之聲浪一般遂層層而起 這便成千變萬化之法相 故知 由心體著手 不假作人為 便生「無為法」執著心相迷於聲色 造作人為便是「有為法」有為之善法 也脫離不了流轉的業苦 故「依法出生」必修無相之因 方契無相之果

簡言之 上一分所說的「無為法」便是本分依法之法 此乃如來之甚深法 別說是凡夫俗子不易直覺 就算是諸修士 如不具備 如須菩提之解空智慧者 也是不易通徹的 所以在說本經之祇園會上 只有須菩提一人聆悟 這才是最大原因

● 無為法「無善無惡」為出世的關鍵 ; 有為法「有善有惡」為輪迴之因起 ●

再者「法」除了「有為法與無為法」之分以外 還有「道法」和「教法」之分
教法‧是「行善止惡、以教眾生」依法進修 可出生有餘涅槃之果報地
道法‧是「佛宗的心傳」能以成佛成祖、啟導菩薩 出生無餘涅槃之極樂地

而本分所說的「依法出生」便是指此「道法」。在經文中似露非露已說出端倪 法‧雖如此 但看眾生之「取法如何」而定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2286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