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釋密‧第四分:妙行無住
2008/10/10 05:19:57瀏覽1157|回應0|推薦0


第四分:妙行無住

﹝經文﹞

復次 須菩提 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所謂不住色布施 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
須菩提 菩薩應如是布施 不住於相 何以故 若菩薩不住相布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須菩提 於意云何 東方虛空可思量否 弗也 世尊
須菩提 南西北方四維上下虛空可思量否 弗也 世尊
須菩提 菩薩無住相布施 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 須菩提 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翻譯﹞

佛再告須菩提說 菩薩對於無上正等正覺之行法 不是只自覺而已 還得覺他利他 故須布施 但布施須不著虛妄相去行真布施 細說起來 就是所謂不住色塵相的布施 更不住聲 香 味 觸 法塵相之布施

佛又說 須菩提啊 應當按這個地方 依菩提本覺的自然去行布施 不要著住於上面的六塵相上 我說這話是什麼緣故呢 因為著相布施是侷於有相 既有相 縱能獲福 亦不能久遠

若菩薩能夠不住相布施 ( 施者忘施是施空 受者忘受是受空 物者忘物是物空 此之謂三輪空寂 或曰三輪體空 ) 使三輪空寂就無相可住 如這樣的去行無相布施 其福德就不可思量了

佛以例證曰 須菩提啊 你的意思怎樣 像東方那個無邊際的虛空 可以用心思度量嗎 須菩提曰 不可以思量 佛又說 南西北方 同四維合上下之無邊際九方虛空 可以用心思度量嗎 須菩提答曰 不可以思量

佛又說 菩薩如依我說 行無相之布施 其所獲得之福德 也如同無邊際之虛空一樣 廣大無涯是不可度思量的 佛又說 已得道的菩薩們 應如我所教給你的那個地方去住去行 向彼處降伏其心 向彼處常住其心 再不必另有他求了


﹝分旨﹞

須菩提既已得道 並已深悉大乘正宗之要諦 故佛‧繼之又把菩薩之妙行 指示給須菩提 因為如果心不虛空去行布施時 便只落個 眼悅色、耳樂聲、鼻嗅香、舌甘味、身觸慾 及 法有較量分別之處境「只獲得福報、而非福德」因有貪妄便不是菩薩之本行

本分之主旨在於 大乘菩薩必行布施 此即大學之「明明德」之後必當「新民」一樣
然而在行布施時 又必「六塵無住、率真以行」這才是真正的妙行 故本分當特重於「應無所住行於布施」和「菩薩應如是布施 不住於相」二句

﹝分解﹞

行是外王之行持 妙行是最勝外王之行持 最勝外王者 即「行無行行」雖行不著於行也 此和老子的「處無為之事 行不言之教」是同意義的 無住是「離虛妄 絕名相」之謂 簡言之「有住之外王 便不是妙行」如是妙行 是不為妄境所動 而是由無住所生的

然而虛妄雖不可住 而般若性體之處還當真住 如於此處亦無住 則即漫無著落而歸於頑空斷滅了 也就等於說 人人自認之良心為良心 而良心究竟不能實現 或者便是以自認為之良心為良心 而行事終不能合乎天理之公允標準

到底還是不知良心是何物 故此無住之住 就是要向這無的地方住「能夠明此無住之住 才能生無行之行」 如此則清淨本然之體 才能迴然獨露 而其行也就是真妙行了
總之「妙行貴在無住」這便是無行之行 無住才生妙行 此即是無住之住 此亦即妙行無住的根本義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2286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