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釋密‧第十三分:如法受持
2008/10/10 04:44:14瀏覽812|回應0|推薦0


第十三分:如法受持

﹝經文﹞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須菩提 是經名為 金剛般若波羅蜜 以是名字 汝當奉持 所以者何?須菩提 佛說般若波羅蜜 則非般若波羅蜜 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否?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如來無所說

須菩提 於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塵 是為多否?須菩提言 甚多 世尊
須菩提 諸微塵 如來說非微塵 是名微塵 如來說 世界 非世界 是名世界

須菩提 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否?不也 世尊 不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 何以故? 如來說 三十二相 即是非相 是名三十二相

須菩提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 若復有人 於此經中 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為他人說 其福甚多

﹝翻譯﹞

如來佛說法至此 須菩提已深得要領 正當此時 想起了對此「大乘正宗、般若妙法」之定名一事 便對 佛請示道 世尊啊 師父示講了這些正法 應當取一個什麼名字呢?我等弟子們應當如何奉持呢? 佛便告訴須菩提 可稱作‧金剛般若波羅密

意義就是在你那金剛般的覺性上 要生堅利的妙智慧 再依此妙智慧便能達到安樂的涅槃彼岸 此金剛般若波羅密的名字 你們應當時受於心、依法奉行 佛言至此又恐須菩提偏離妙覺本性 而著住在於「名字相」不免又要成障礙 繼之又說 我立此經名是什麼緣故呢?我所說的般若波羅密 實際上全由「如是住降處」而生的 並非由外求來的

妙覺的本性本來就湛然寂靜 哪裡還有什麼名字呢? 只不過唯恐人人生斷見 所以不得不「強附一個名字」做為導繩 對於尚未開悟的弟子們 權設一條進修的路子 方便弟子們奉行 故而所謂的般若波羅密 便不是真實的般若波羅密呀

佛又問說 已經乘上如來之道者 尚有所說法嗎? ( 換言之 還可以依所說之法為法嗎?) 須菩提答曰 世尊啊 凡是已經乘上如來之道者 都是已經徹悟「自性自度」的要旨 更是依般若正體之「如是住降處」作生源的 既然已經「言亡慮絕」自然連名字也不能立 全由內觀其密不落絲毫相跡 故乘上如來之道者 當無所說了

佛又問說 三千大千世界上所有之細微塵埃 多不多呢?須菩提答曰 甚多啊 世尊 佛便告之 這些細微塵埃雖多 卻都是有相的多 終會壞滅 因無實體終不能長存
所以乘上如來之道者 便不同此微塵相 因為在無相之中有般若正體 故能常在不滅 也別看微塵甚多 待時至多亦不多 連微塵之名亦無 只不過暫且名之曰微塵

此皆因形在名在、形亡名亡 有名即妄、無名始真 不但微塵如此 世界雖大也是一樣「劫盡終壞」有名相形跡者全非真實 故而 客觀上來說世界時亦不是長久真實的世界 只不過是權名之謂世界

佛將「道本無說」及「有名即妄」的宏旨指明之後 又再破「執著、妄相」之不當 雖好相、善相於如來道上亦不取

又問說 在人身上世稱凡具三十二相者為大人之好相 那麼可以憑此三十二好相 見如來性嗎?須菩提答曰 不可以 因為三十二好相雖可貴 但這只是凡人眼中的好相 仍屬於迷妄界中的假好 肉體相之好相終不長在 此三十二相並非法身之離相‧相 乃是應身之有相‧相 也只是權名之曰三十二相

佛反覆說明了「破相見性」之妙理後 又作一次性功和身命施之「福慧」相較 又說 須菩提啊 假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數般的身命去為布施而犧牲以求福 另再有人於此般若妙法的經義中 乃至能受持四句偈等之要義 而能為他人說時 則此持經之性功福德 比身命施的福慧是更多的啊

﹝分旨﹞

須菩提已深悟第一稀有法之道 然而尚未知此希有之法之具名?故於本分中請示於佛 佛答曰當名為「金剛般若波羅密」如能奉持此金剛般若 即能到彼岸 然此金剛般若絕不可於外方求來 如空執是經名 不明自體實相 這是終歸無望的 故當「向自性中求般若」由是方可以證道

所以才會說「有所說法 即非如來」「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二段 小如微塵、大至世界 統非實在法相 以及 雖有三十二相好相 並不異於其他之普通相 佛如是再三引述 以期「於自性中生真正般若」這才可以見如來啊

未悟自性者 當生一切法 以生發信心 故當依附「般若波羅密」
已悟自性者 當滅一切法 以自證菩提 故當無住「般若波羅密」

初段是走「借相明理」之路程 末段則行「破相明理」之工夫 未悟者奉持可作生覺之引導 已悟者便應離此言說之「般若波羅密」而由自性中求得「真‧般若波羅密」

「藥以病設」無病此藥亦成病 所以當破一切相、離一切言說 向自己心中求生般若 這才是真正無相之「般若波羅密」本分又一次證明「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之性功福德 實可勝過身命布施之福德為多 突顯外相功德終不如見性之道為勝矣

﹝分解﹞

本分所言之如法者 是超越平等法上之般若妙法 受持如法亦即依法而修的步法 此「必當先遇明師」明白如法之正體 再常參精進以求內解 既解之後再返觀悟性 能悟性再循性行諸於外 這便是「由慧而解」之要道

所以實修此法必先由外而內 能悟性時再生發實智由內而外 久而久之能夠從心所欲、攝縱自如時 便可依是法推廣生八萬四千法門 因病施藥、隨緣度化 對治眾生八萬四千煩惱

佛說是經至此 已將般若妙理逐細顯出 須菩提乃請示受持如法之總綱 當定何總名?以作為實修上之標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2286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