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釋密‧第十七分:究竟無我
2008/10/10 04:14:57瀏覽842|回應0|推薦0


第十七分:究竟無我

﹝經文﹞

爾時 須菩提白佛言 世尊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須菩提 善男子善女人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當生如是心 我當滅度一切眾生 滅度一切眾生已 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何以故?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則非菩薩 所以者何?須菩提 實無有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須菩提 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 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否?
不也 世尊 如我解佛所說義 佛於然燈佛所 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佛言 如是如是 須菩提 實無有法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 然燈佛則不與我授記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 作是言 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 號釋迦牟尼 何以故?如來者 即諸法如義

若有人言 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實無有法 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 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於是中無實無虛

是故如來說 一切法皆是佛法 須菩提 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 是故名一切法 須菩提 譬如人身長大 須菩提言 世尊 如來說 人身長大 則為非大身 是名大身

須菩提 菩薩亦如是 若作是言 我當滅度無量眾生 即不名菩薩 何以故?
須菩提 無有法名為菩薩 是故佛說 一切法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須菩提 若菩薩作是言 我當莊嚴佛土 是不名菩薩 何以故?如來說 莊嚴佛土者 即非莊嚴 是名莊嚴 須菩提 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翻譯﹞

須菩提請示問說 世尊啊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凡已發無上正等正覺者 又如何能使此菩提心常住?更使此妄心降伏呢? 佛告之曰 凡已發菩提心者 當常使「由是處」生心 念念在茲不忘如是 一切心的發展皆以「道心」來用事 欲盡理現時時具足 這樣便可使已發之菩提心常住不遷 之後 再生滅度一切眾生之願行 將眾生之煩惱業障一一度脫 所謂「滅度」者 只是指點其真性之體在 與 指示其般若之大用 然而 真能解脫出纏者 還得依賴眾生自己「自悟、自度」

故雖說是滅度一切眾生 必須內不見能度之我 外不見所度之人 說到究竟 並無一眾生是由我滅度的 若依此正念 則妄心就能降伏不起 暨 只要「無我」則道心即可常在 妄心亦可常降伏了 這是什麼緣故呢?

學修正法的菩薩們 若存眾生得我滅度之念 這便是妄想心 若此則道心就不能常住了 像這樣著了四相不淨的菩薩 其菩提心又如何能生發呢?故雖稱之為菩薩 然而其菩薩的實質已不復存在 也就不是菩薩了

因為 自性本來空寂 渾然天成不假造作 故凡發菩提心而且能常住不退者 都是因為「自性自度」的緣故 在真性中 並無任何方法可發菩提心 只要能明其體在 而使私慾淨盡時性德自然流露 由此看來 發菩提心即是一片天真 本無有法可使發 若能純任自然、不假造作、不被覆蓋 即可不發而發 如若四相不除 妄心不退 則菩提真心就不能常住

須菩提啊 昔日 我在然燈佛前 成就如來之道時 你認為當時我有法可得菩提嗎?不是啊 世尊 您在然燈佛處不過是求他指點而已 實際上是師父自性自度 並無何法可得此無上菩提啊

佛聞是答、甚合心意於是曰 是啊須菩提 我實無有法?可乘上如來之道、得無上菩提 我全是自性自度、自纏自解 若我有法可乘 則我師父然燈佛與我授記指點時 就不必再期於來世 而告之我「來世」當得作佛、 號釋迦牟尼了 然燈佛跟我說 汝於來世當得作佛 並預定了來世成佛的名號 這是什麼緣故呢?你知道「如來」二字的命意嗎? 就是諸法「如其本來」如者、本是諸佛的實相 故若能使諸法如其本來 就是菩提心之本來面目 依此修法則不會迷於邪見

若能不假外法而得此真如之實相 此菩提法雖不可「以色相見」不可「以言說取」然亦真如平等、體離虛妄、妙相具足的 無上菩提的真體 實際上是「無虛無實」的 故若以如來的立場來品論一切法時 則一切法皆是眾生自性自度的「助緣」皆是引導人、生覺佛法 而真正之解脫 還得靠自己「自性自度」所以一切法 不論其如何深奧玄妙 皆是向「道」生覺的資助 並不是真正有此一切法 而空持一切法者 如不見自本性之自性自悟時 是絕不能成道的 所有說一切法皆是「權立之假名

佛再說 譬如有人之身體又長又大 你認為此人的身體是長大嗎?答曰 清靜法身週遍十方 才是真正的大身 人體色身不論如何長大?終究不是真正的大身啊 世間所名的人身長大者 仍然只是假名、權名

既然你已明白一切法皆是佛法‧法我不可執 和 大身非身的道理‧人我不可執 那麼成就菩薩之道也是如此 若能自信具足、真如清淨 便是菩薩 所以「度生救苦、拔苦與樂」等 這都是菩薩自性分內之事 只有清淨無我始名菩薩

所以 佛說的一切法中 皆以全真之自性為本體 自性既然清淨無為、全無四相 那麼佛說的一切法 當然也不著四相了 菩薩不應生眾生之差別相 亦不當有菩薩的莊嚴相 皆當從「真」而修、而行 若說滅度眾生本是菩薩自性之份內事 一旦有滅度的念頭 當然就不是菩薩所當取的了

菩薩的真實佛土 如果覺行圓滿時 雖不求莊嚴卻自然莊嚴 並不需外貌裝飾的莊嚴才莊嚴 否則因著於妄相就不稱為菩薩了 因為佛土莊嚴本有真妄之別 凡夫皆住於外貌的莊嚴 並不曉得自性功德的莊嚴 所以並不是真正的性功莊嚴 故知 佛之莊嚴是以自性清淨的「性功莊嚴」為莊嚴

佛說至此乃總結是分之旨意 又對須菩提說 菩薩能夠在言下徹悟「人空」、「法空」之理 通達「無我」之觀法 盡除我見、我相之一切「漏見」時 就可以性光明照、我本無我了 那麼 我之一切漏見既無 又何能再生我能滅度之說 以及 我當莊嚴佛土之妄心 既無妄心則本來性心即可常住 如此 在如來的立場來說才是真正的菩薩啊

﹝分旨﹞

本分自 14 分以來堪稱前三分之小結分 此中對「滅度、所得、一切法、莊嚴佛土」上之一切障礙 都詳盡的一一破除 總結更是破盡「我」一字 如能通達「究竟無我」這便是本分的真旨 故說「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 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

學者若能依第七分之「無為法」進修 此是起始上的指標 而本分之「無我法」則是結果上的決定 故知「無為法」與「無我法」二者 實當前後並論
「無為之對有為」在思擇上尚稱容易 故可稱為粗法 「無我之對有我」是細微至極之分判 言說雖易、著手實行時卻是相當困惑 故可稱為細法

粗法中的粗塵 如若遺之、除之尚稱容易 只要能不依有為法修行 離開「因緣造作」即可 細法中的細惑 如若淨之、去之 則不能生發法性本覺上的實智慧以徹悟 就不容易融會貫通了

「我」一字 雖屬細惑 卻保有能否成菩薩之決定力 因無為法中本不容再有「我」 若有我、便不稱作無為法 是以「我相不滅」或一旦生起我見時 則雖名為修無為法 實際上卻並非無為 終不能有大成就的

換言之 即便是由「無為法」中修來的菩薩 如果最後未能盡除這一點「我」之細惑時 則此菩薩究竟還不能算是菩薩


﹝分解﹞

究竟者 事理之極也;無我者 是無我相與我見也 蓋常一之體 有主宰之用者為「我」於人身執於此 謂之「人我」;於道法執於此 謂之「法我」;於自執有此 謂之「自我」;於他執於此 謂之「他我」

人身本是五蘊之假和合 本無常一之我體 而法者更皆因緣而生 亦無常一之我體 在究竟上既無人我與法我 那麼自我與他我更當無生矣 如此畢竟無我本是究竟之真理 故曰「究竟無我」這便是大乘之究竟位 是謂之佛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unja6699&aid=228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