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05 11:58:12瀏覽1150|回應1|推薦3 | |
我的大學學習生活,經歷了國貿及中文兩個系,很多人都會問我,兩者在學習中國文學有什麼差別?有的人就說:「我們平常不也都是用中文嗎?為什麼需要讀中文系呢?我們自己看一些小說、散文集,不是也就具備了中文美的概念嗎?」
然而,許多人忽略了一個重點,就是「我們現代人用的語言,跟古時候人所用語言,差別甚大」,古人書寫上使用文言文,換做現代用語,寥寥數字,我們就得翻譯成數百字的文字,才能明白了解。即使我們現在廣泛閱讀散文集、小說選,還是沒有辦法具備「翻譯古文」的能力。唯有學習中國文學,才能對此稍稍了解,翻譯這詞不該只限於英譯中譯,其實古文及現代語也是有語言隔閡的。 我在進中文系的第一年,學習、考試,都可以說是從頭來過,世界觀、思考視角等等讓我吃盡苦頭。比如考試方面,國貿系的國文考試,只需要寫出重點,在文字上美化一下,就可以取得高分。中文系的國文考試,重點當然必要,但是「書寫脈絡」也很重要,你有書寫脈絡的概念,才會知道怎麼整理資料、歸納複雜的資訊,如果你不了解這層概念,你很可能把說話重點提前講、後面就虛掉,書寫脈絡就是要你去了解,哪裡需要加重語氣,製造出層遞的效果,把文字的魅力推上高峰,日後從事任何性質的工作,你都知道怎麼「以小搏大」、「四兩撥千斤」,當然要達到這樣的工夫也非易事。而這些書寫脈絡的結構,就是要理解中文的思考視角、觀點(文化、歷史、世界)等,如果只是從字面上去解讀,會忽略掉很多內涵,及作者實際上想表達的意思。如果你不是從中國文學的基礎著手,就無法建構出縝密的書寫脈絡。我第一次考中文系的考試,就犯下這樣的錯誤,因為我對大學的國文考試已經有根深蒂固的觀念,就把國貿系考試的方法,拿到中文系來用,結果就是慘遭滑鐵盧,成績慘不忍賭,所幸經過努力後,分數慢慢往上爬,最好的一次是「唐代文學概論」的學期成績為全班最高分(那時還在跑校園新聞,每天都很忙碌,能拿到這樣的分數讓我非常驚訝)。 中國文化有兩大特色,一為「天人合一」,一為「家國同構」。這兩大特色深深影響生長在中國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天人合一就是天跟人是一體的,也就是大自然跟人其實是一體的,所以不必區分你我,也就沒有征服大自然的問題,征服自然的這個觀念,是外國傳進來的。家國同構比較複雜,古人的一家跟一國是同樣的組織結構,國君之下有數名大臣,一家之夫、下面也有很多妻妾(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夫多妻制,現在一夫一妻也是西方的制度),丈夫平常在家裡就好像是一國之君,底下的妻妾都聽他的,但當丈夫到了朝廷,他的身份就成了妻妾(也就是卿),只有國君是唯一不變的,當一個臣子不受重用,他就會覺得自己跟不受寵的妻妾一樣被打入冷宮;所以古人認為「逐臣=棄婦」,是毫無疑問的,政治不得志的文人,寫出來的作品就是比較陰柔、以女人家的角度寫(如曹植),而政治上非常威風的,寫出來的作品就很陽剛(如曹丕),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觀念就是這樣來的,在家庭之小孝,在國之謂忠。 瞭解這兩大特色,在看屈原的作品時,就不會認為屈原是同性戀了,反而你可以知道,屈原在政治上是多麼不得志的。他這種鬱鬱的想法,想發卻無處可發,又不能直接辱罵當今聖上,只好藉由文學作品抒發,但又不能寫太明顯,只好把自身的性別角色轉換,免於受罰。 中國人學習中文,不只是文字上的美,可以讓人更清楚自己民族的定位,自己的文化有什麼特色。我常常看日本動漫,都感觸頗深,日本動漫除了作者想要表達的創作理念,讀者觀眾還能從中學習到日本文化,比如我在看校園情節,可以知道他們的學園祭在舉辦些什麼;看他們用餐情節,可以知道他們平常都以什麼為食,有什麼是日本著名的特產。這就是從「小處」著手,把這些日常生活不起眼的地方,用做動漫中的笑梗,可以讓觀看的人會心一笑。我想日本人他們的教育,一定很注重他們的民族文化、背景,反觀我們民族對自己的文化都不是很清楚,想要區分出自己跟別人不同之處都很困難,又怎能知道自己的優劣?如何改進?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