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1 20:48:00瀏覽700|回應0|推薦2 | |
求學十餘載,最怕碰到正課不上卻大談個人感想的老師,上課除了專業科目,順便把國內的政黨拿出來鞭一鞭、罵一罵,這樣的狀況,在大學校園內尤可見,亦所在多也。
比如原本是講授經濟學的課程,教授興致一來,開始大聊政治,順便把自己支持的黨派參選要點,當作上課的bonus送給學生,讓原本對經濟學毫無興趣的學生,學習更是一點頭緒也沒有。原本聚精會神的人開始精神渙散,神遊窗外,我覺得罪魁禍首就是這些「不上課卻大聊私人生活」的老師。 室友去參加系上的表彰活動,請來在資訊產業有成績的學長,聊聊職場生活及生涯規劃。沒想到他只去吃了發給的便當就回來了,我問他怎麼回事? 「每個學長的頭銜都很大,可是嘴巴上說來說去就是那套『努力用功』、『拒當草莓族』的調調,每個人都繞著圈兒打轉,好像要說出很多的話,但是表達上不盡人意,沒有切到問題核心。」室友認為,既然來者要分享職場生態,就不該只提出「現在很多草莓族」這樣的空話,而要告訴大家「到底什麼是草莓族的表現」,訂立個標準讓大家檢視一下,有哪些是沒有做到的,這對在校生才有幫助。只是在台上泛泛而談,實在不足以是「分享」。 我認為,現在的大學生比以前的大學生更有主見,解決事情講究效率,討論問題針對重點,如果還想用那套泛泛之說,當作是自己的演講稿,倒不如什麼話都不要說比較好。 一個人說空話,台下聽眾就當是被騙來的,時間寶貴當作是送你的;問題是一場演講或是大型活動,上台致詞的人多達二十多位,要人聽著完全摸不著頭緒跟重點的演講二十多遍,聽眾也只會報以「睡大頭覺」來回應。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