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13 22:24:29瀏覽1750|回應0|推薦6 | |
不景氣中還想要捧穩飯碗,各領域的專業證照便成了競爭者必須具備的「資格」。近年的高職、科大,便以輔導學生考取證照作為號召,吸引許多人選擇進入高職體系就讀,甚至在畢業後,再考取普大來加以「漂白」身分。時代與社會風氣緊密相連,當高職逐漸成為造就青年人才的旗手,高中體系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我認為,高中體系非存在不可! 我自己是從高中體系升上大學的人,但大學後接觸的不少高職體系的同學、學生。尤其逢甲大學工商界名聲良好,高職體系不是工科就是商科,許多中南部的學生,都會插大或是轉學進來。 剛進入逢大時,我在國貿系就讀。這年讓我感覺自己非常弱勢,原因在於許多需要技術的科目,如會計學,這樣一個自己進大學後才接觸的陌生科目,儼然成為我學習的障礙,反觀班上很多在高職就相當熟練會計演算的人,自己就像一個初生的嬰兒,什麼都不會。但當課程到了國文、英文,或是需要準備簡報的課,高中體系學生的優勢立即顯現,分數取得上輕鬆又容易。這讓我在下學期後看清自己的弱勢,也是我考慮轉系的一個重要因素。 這原因就出在,高職體系是經由不斷演練來造就學生的「技術」。我一位在高職唸書的學生,每天老師都出了很多中打、英打的作業,還規定全班每學期每人須考取多少證照才能畢業。我自己在高中唸書卻完全不是這樣子,即便我們的中打英打迅速,但也是依附在寫作報告、準備資料下的產物,從未被當成是需要鍛鍊的技術。 高中體系最重要在培養學生如何「完成」學習。這個完成裡面,包含著對陌生科目的掌握、對不同領域的整合。每天都在完成許多報告,從一開始的書面報告,到後來的上台報告、團體報告,或是口試,都在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行銷自己」,造就學生成為一個獨立的媒體影響別人。培養學生在面對自己不熟悉的領域時,可以藉由找資料、寫作報告,獨自完成學習。 這樣的訓練,好像是高職體系比較實用,畢竟學校就是教導你怎麼拿到「資格」。高中體系從基礎、根本開始去培養,看似無用,其實有很大的附加價值。 在大學課程中,每當要準備報告時,幾乎可以從一個人是否「氣定神閑」來看出他是從什麼升學體系上來的人。高職體系的人,會立刻轉身問其他同學說:「我跟你一組。」但高中體系的人,是自己可以獨立完成這樣的學習,也能配合團體報告,展現出來的氣勢反而是比較有自信的。 另外在我個人觀察中,發現在面對比較陌生的領域時,高中體系的同學,往往會著手開始找資料,先讓自己具備一些基本的了解,具備認知後才會同師長、學長姐討論。但高職體系的同學,往往會說:「我沒學過。」或是「老師有敎嗎?」這樣的問題。 兩者不同的學習方式,都培養出不同的人才。從「技術」著手的高職體系,與從「同質性」著手的高中體系,沒有誰應該取代誰的道理,而要互相補足自己沒有的缺陷。高職體系的學生學習怎麼準備簡報、行銷自己;高中體系的人則要從實際演練,讓自己可以更加充實,不致讓自己成為徒有文憑的空殼。 只是,在我們所處的台灣,似乎沒有這麼多的能耐包容不同的學習方式。我們不該廢除任何一種學習的方式,我們該廢除的是自己偏執的思想。 |
|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