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東池上萬安、富興:慢漫197 濃農人情味(上)
2010/12/24 16:06:20瀏覽2502|回應4|推薦9

慢漫197  濃農人情味(上)

「小朋友,你知道嗎?我們吃的米哪裡來?我知道啊,我知道,那是農夫種的。」這是1970年代李雙澤寫的「我知道」歌中的一段歌詞。即便是小朋友都知道稻米是農夫種的,但農夫的辛苦及農村裡的人情味,卻可能鮮少人曾體會。想體會過往農村的生活嗎?那就不妨走進197公路,讓萬安、富興社區的農夫告訴你。

許多人行走花東縱谷的經驗,多是沿著台9線前行。由於縱谷裡的台9線是那樣的筆直,所以駕駛常不自覺地加重油門,整段台9線因此更像條風馳電掣的「高速路」,而縱谷的印象,也常僅存點到點間,行路匆匆的浮光掠影而已。

(紅色線為197公路)

但其實只要稍離台9線,往兩旁少人跡的小徑行去,便會有全然不同的體驗。如從池上街區向海岸山脈拐去的197公路即是,知名的生態作家徐仁修曾如此描述它:

我常勸旅行或時間充裕的人走197公路,這裡山路蜿蜒,穿山越嶺,路面狹窄,但很有旅行的味道。沿途山林景觀、村莊田野都異於西部,帶著一種原始的野性之美,雖然路途遙遠費時,但收穫卻難以計算。

這段徐仁修眼中充滿自然野趣的197,當你從池上這端走進去時,看到的反而更多是「老圃黃花」,稻浪翻風的農村田園。而池上的萬安及富興兩社區,就隱在此公路旁,這片山(海岸山脈)河(卑南溪)間的天然圖畫裡。

會黏人的土地

在197公路的 6 km處,住著一位現年76歲的羅茂祥老農夫,雖然已年近八旬了,但他仍堅持著用牛犛田,用手工插秧、割稻的傳統農作型式,在已然機械化的現代農業中,茂祥伯的身影顯得特出而獨立。

茂祥伯的田地位在富興村邊緣的丘陵地上,狹小而破碎的梯田並不利於機器的迴旋,而那一腳踩下會深陷下去的黏土地,也常讓機器陷入泥沼中,茂祥伯因此很難請到機器來幫忙耕作。所以即便年紀很大了,他仍佝僂著身軀趴在田間除草、插秧,及割稻,許多人都不理解為何他要如此辛苦?何不跟著兒孫享享清福呢?可是這裡的土地會黏人,讓茂祥伯一沾著,就一輩子再也離不開。

茂祥伯原是新竹竹東一帶的客家人,早年因為在家鄉生活不易,13 歲便隨著父親來東部覓求新天地。在池上,茂祥伯的經歷深具典型,許多早期移民都和他一樣,是從新竹、苗栗遷來的客家人。這群離鄉背井的客家移民都具有堅毅刻苦的「硬頸」精神,並且憑此將原本荒蕪的土地開闢成阡陌的水田。一甲子以來,茂祥伯這片大僅七分多的田地,不僅養活了當時食指浩繁的家庭,還把幾個孩子拉拔到大學畢業。田地除了是其生養家族的夢田,同時也是伴隨他成長、成家、甚至終老一生的「革命伴侶」。

「茂祥伯像呵護孩子一般地在照顧他的田地。」富興村長羅菊妹如此介紹茂祥伯,而她自身也是從新竹嫁來富興的客家人。當你陪同茂祥伯踩在深深的黃黏土地中,溫熱的泥土會瞬即包覆住你的足踝、小腿,讓你立刻感受這片土地原來是會黏人的;當你陪著他用手將田間雜草一根根的娑回土中,又會明白人和土地間,原來也存在著如此親密深厚的情感及對待。

於是,你很快就會聯想到那享譽全國的池上米,原來即來自於這種人和土地的友好關係。但是茂祥伯會告訴你,其實還不僅於此,池上米的好還來自於池上特有的黃黏土,這樣的黏土不僅黏人,同時也黏養分,所以池上的土地特別的肥沃;另外,池上的地勢較高,位於水源的上游,也保證了水質的優良;還有,農田後方像堵高牆的海岸山脈,阻擋住來自太平洋的酷勁海風,也讓水稻能無擾地在此成長,這眾多的條件加起來,才成就了池上米的天然優勢。但茂祥伯沒說,也沒有人能否認的是,在池上還有許多像茂祥伯那樣勤勉誠懇的農夫,他們才是建立池上米盛名的幕後功臣。

稻浪洸洋的田園交響曲

在197 公路的3.5 公里處,這裡是萬安村的聚落所在。不同於茂祥伯位在丘陵間的梯田,這裡有著一望無際的綠色田園風光,由於刻意的經營,稻田間的電線設施都已埋在地底下,整片田裡全不見任何一根電線桿,放眼望去,只有遠處含著白雲的中央山脈,以及近處稻浪俯仰的翠綠田園。

「我們之前刻意將一些設施隱藏起來,就是希望能呈現出眼前這片美麗的田園景色。」萬安社區發展協會的前理事長蕭仁義先生在自家晒穀場前微笑地說著,「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恐怕也難以形容他每日在家眺望美景的愜意了。

這位早自民國70 年代即投入萬安社區營造的急先鋒,也是來自新竹北埔的客家移民,兩歲多隨著父親移居東部後,他幾乎都住在萬安。民國82 年他被推舉為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從早期推動社區聯誼、環境綠美化、整理伯公廟等公共空間,到近年擘畫農村生活產業化的觀光願景,舉凡萬安村裡的大小事,都可以見到他努力的斧鑿痕跡。


除了參與社區事務,他更享受著身為農夫所帶來的幸福。蕭仁義先生的田地就在自家門口,曾經到他家學習種田的愛吃飯樂團主唱陳冠宇曾寫下「踩下去」這首歌,歌詠他在蕭仁義田裡學習娑草踩泥的體驗:

「踩下去,踩下去/踩到田泥的最深處,做肥料/煩惱的事,鬱悶的心情/踩到田泥的最深處,做肥料。」

如同茂祥伯那輩的老農夫,蕭仁義也崇尚人和土地是「互利共生」的夥伴關係,所以他的田地不用化肥,也從不以農藥除草殺蟲,陳冠宇的踩下去即是詠唱他不以農藥,純以腳踩將田裡雜草踩進泥中做肥料的情景。而蕭仁義自己也說,他最愛下班後赤著腳走在田裡的泥土上,因為有一種踏實的感覺。

(蕭仁義先生的有機稻田,進水口處設有生態池,以過濾雜草的種子。)

「土地好了,生活在其上的人自然也好。」蕭仁義先生的體會正是許多池上農民銘刻在血脈裡的共識,所以他們努力推動對土地、環境友善的有機農業。如今池上的有機米已然享譽全國,而每個走進萬安、富興的人,也都能感受到當地農村生活的美好。美麗的田園以及對家鄉的眷懷,也讓許多遊子返鄉回流,村子裡,漸有了年輕農夫的身影。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4728733

 回應文章

池上人
萬安社區是池上人的驕傲
2012/11/08 11:15

或許是自己的自私,總希望池上的稻田不會有任何的建築物,而是屬於稻子的家.

感謝萬安社區的人.讓我們能擁有如此美麗的景色,尤其是號稱"天堂之路"的伯朗大道.


台東縣池上鄉萬安社區發展協會
親近萬安社區
2011/02/07 16:30
萬安社區值得您前來深度旅遊體驗農村樂,新年快樂,期待您的到來

竹子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台東
2010/12/24 22:22

好美的花東縱谷~ 池上稻米之鄉!

一片綠油油, 令人神往 !

阿棟(stonejung) 於 2010-12-25 09:56 回覆:
哈哈,一片綠油油,令人神往。

史瑞克1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走過的花蓮193縣道
2010/12/24 18:40
特地查了一下 197縣道 台東縣池上鄉:池上市區0.000k(台九線交叉)→ 萬安3.403k(右東6線鄉道岔路)→振興10.830k(左東24線鄉道岔路)→ 台東縣關山鎮:電光16.243k → 台東縣鹿野鄉:寶華→ 台東縣延平鄉:中野橋40.147k(右東34線鄉道岔路鸞山大橋) → 台東縣卑南鄉:利吉50.106k → 富源56.188k → 台東縣台東市:石川60.207k(台11線乙線交叉)

這是台東縣境內的鄉間道路
一片綠油油 值得拜訪
阿棟(stonejung) 於 2010-12-25 09:55 回覆:
謝謝史瑞克,我該補張地圖的。另外,197在過了電光,在鹿野那段不太好走,也可以下來後,走一段花東縱谷的台9線,再從鸞山大橋再上,分兩段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