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4 16:51:32瀏覽235|回應0|推薦6 | |
酒與污水定律管理學上一個有趣的定律叫『酒與污水定律』,意思是一匙酒倒進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把一匙污水倒進一桶酒裏,得到的還是一桶污水。顯而易見,污水和酒的比例並不能決定這桶東西的性質,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勺污水,只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成了污水。 從酒和污水定律到人才戰略幾乎在任何組織裏,都存在幾個難搞的人物,他們存在的目的似乎就是為了把事情搞糟。他們到處搬弄是非,傳播流言、破壞組織內部的和諧。最糟糕的是,他們像果箱裏的爛蘋果,如果你不及時處理,它會迅速傳染,把果箱裏其他蘋果也弄爛,『爛蘋果』的可怕之處在於它那驚人的破壞力。一個正直能幹的人進入一個混亂的部門可能會被吞沒,而一個人無德無才者能很快將一個高效的部門變成一盤散沙。組織系統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協和容忍的基礎上的,它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破壞者能力非凡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破壞總比建設容易。一個能工巧匠花費時日精心製作的陶瓷器,一頭驢子一秒鐘就能毀壞掉。如果擁有再多的能工巧匠,也不會有多少像樣的工作成果。如果你的組織裏有這樣的一頭驢子,你應該馬上把它清除掉;如果你無力這樣做,你就應該把它拴起來。 組織裏破壞力最大的並不是公然唱反調的『刺頭』,而是兩面三刀的小人。小人的能量極大,並不亞於領導者。一個很好的組織,有一兩個小人隨便一攪,或到上級部門告狀,或在下面煽風點火,輕者能使功變為過,使好人灰溜溜變得心灰意冷,使一個好企業變成不好的企業,重者能把一個好端端的人或企業徹底毀掉。好人怕惹事,而軟弱又助長邪惡,這些都有形無形有意無意地縱容破壞者。不僅一般員工怕惹事,管理者也怕惹事。出了事,有些管理者不先懷疑告狀的,不先責怪鬧事的,還先責怪受害者:你惹他幹什麼?無風不起浪,一個巴掌拍不響。有句俗話說『寧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先告狀就先沾光,所以常常是惡人先告狀。久而久之,小人得勢,歪風當道,好人躲,能人走,組織就這樣衰敗了。而小人搗亂的真正高明之處就是在於這樣一個漸變的過程中,誰都有義務、誰也都沒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此負責。任何組織和個人對於有巨大破壞力的東西都應該毫不猶豫地摒棄,哪怕它再微小、看上去再美麗。 在企業中,總難免會有污水,而污水又總會給企業帶來各種各樣的矛盾和衝突,這就要求企業管理者要掌握酒與污水的衝突與協調的技巧。酒和污水在一個組織中也存在著相互博弈的過程。發現人才、善用人才,在人才大戰中占得先機,是精明的企業管理者引領企業走向成功的重要砝碼,而有效運用酒和污水定律,則是組織一個高效團隊的最佳途徑。現代企業管理的一項帶有根本性的任務,就是對團體中的人才加以指引和篩選,剔除具有破壞力『污水』,使合格者的力量指向同一目標,這就是人才的運作。從經濟學的角度看,企業就是個人的集合體,企業的整體效率取決於其內部每個人的行為,這就要求這個集合體內的每個人都能發揮最大效能,以保持團隊的整體步調一致,動作協調。儘管要做到這一點很難,但只要找到合適的最佳途徑,就能順利揚起企業的奮進之帆。 酒與污水定律的啟示這是一條來自西方的管理定律,其實在我們也有同理的諺語: 無論是來自西方的定律還是中國的諺語,已經把負面影響的始作俑者做了準確的定性:污水、臭肉、老鼠屎、臭魚。這些已經定型的東西已經沒有改變和改造的可能。污水總不可以成為酒吧,臭肉總不可以成為好肉吧,老鼠屎總不可以成為調料吧,臭魚又怎麼可能成為好魚?既然如此,就要及時處置,對極壞的東西不需要再抱什麼幻想,農夫和蛇的故事也同樣在給我們啟發。 一個人的品質是多年養成的,企業就是在用人,不需要再背育人的義務。不合適的,不能融入企業文化的,儘快使之離開,對企業是一個好處,對當事者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常言道,長痛不如短痛。 在我們的可視範圍裏,要把60%的眼光的放在10%的人才身上,把15%的眼光留給70%的庸才,把剩下的25%的眼光堅定不移的盯住20%的小人。要趁那匙污水還沒發臭之前,像變魔術一樣把他悄悄的凈化,即使倒進了芳香甘醇的美酒裏也不會壞了口味,反而增添了雅興,這就是最好的效率!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