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2/27 17:18:01瀏覽142|回應0|推薦1 | |
鳥籠效應(Birdcage Effect)什麼是鳥籠效應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是近代傑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只精緻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實際上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裡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嗎?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里,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隻鳥回來養。原因是這樣的:即使這個主人長期對著空鳥籠並不彆扭,每次來訪的客人都會很驚訝地問他這個空鳥籠是怎麼回事情,或者把怪異的目光投向空鳥籠,每次如此。終於他不願意忍受每次都要進行解釋的麻煩,丟掉鳥籠或者買只鳥回來相配。經濟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買一隻鳥比解釋為什麼有一隻空鳥籠要簡便得多。即使沒有人來問,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釋,“鳥籠效應”也會造成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隻鳥與籠子相配套。 鳥籠效應放在企業里也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對整體而言,它可以說明企業的戰略應該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時候應該“順勢而為”,企業有什麼樣的能力,什麼樣的資源,往往就決定了戰略的大方向。 企業的戰略必須和企業的能力、資源相配合,不然看上去很美的戰略實際中是不可能落實,要善於發現企業中存在的類似問題,比如組織結構中是不是有虛設的崗位等等。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