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04 01:30:06瀏覽7173|回應11|推薦67 | |
有次與網友聊天其間談到中外麵食的話題,網友提及西洋麵食不論是種類或是變化都是西洋勝過中式麵食. 聽到此語並不意外,住在地處亞熱帶的台灣,並不是小麥產區,也因此麵食非人民主要糧食,如麵包,包子,饅頭,餃子,麵條多為休閒食品,不像河南省或是一些北方省份,幾乎餐餐麵食,沒吃麵食叫好像一餐還沒完成般, 這為北方麵食情節,相對的南方人也有相同的米食情節. 麵食有很多種,就麵粉類製作有餅品,麵條,包子,餃子. 單論餅品這一項,就有上千種,較為有名的也有數百之譜,餅這種食物不論南北,不論童叟,很少人不愛,原因不外是種類豐富,風味各異,不論有餡無餡,或甜或鹹,吃起來都美味可口,製作簡單,省時省力,對吃慣麵食的北方人,拿烙餅為例,烙兩張餅炒兩樣小菜,就是可口美味的一頓。 烙餅,烤餅,煎餅,炸餅,蒸餅,炒,燜,燴餅天天吃都不會重複,誰說麵食中式不勝西式? 這還僅僅是餅品一項而已。 正在製作的煎餅的小販,咋看頗為類似廚房紙巾 今年夏天到了山東一趟,在泰安時,尋訪傳統菜市場是我個人一個小小嗜好,所以閒逛菜場是一定要的,其間看到了泰安煎餅,這煎餅已有千年歷史,在民國期間,馮玉祥(*)在泰安的時間短暫停留,卻處處體察民情,留下了很多描寫當地人民生活的詩作。閑來無事他經常從普照寺到山上的三陽觀去吃泰安煎餅,一來二去對煎餅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寫了一本《煎餅——抗日與軍食》,詳細介紹了製作煎餅的原料方法。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馮玉祥將這本書送給蔣介石,希望能解決抗日戰爭中軍隊的糧食補給問題。而實際上,在後來的抗日戰爭和國共戰爭中,煎餅確實發揮了很大作用。 在泰安流傳著一句民諺:吃煎餅一張張,孬糧好糧都出香。又卷豆腐又抿醬,個個吃地白又胖,就是那麼一張製作並不精良的玉米麵煎餅,怎麼會讓人吃得那麼津津有味又白又胖的。甚至連蒲松齡這文學大家也特意寫了一篇《煎餅賦》來讚美它。
傳統泰安煎餅吃法極微簡單,就是煎餅夾大蔥,大蔥為山東章丘特產,整個組合吃起來,是愈嚼愈香,雖然我們一行人都笑稱這山東煎餅為廚房紙巾,初吃覺得又乾又粗,說也奇怪,幾天吃下來,不是感覺好吃,而是買太多了,吃著吃著還真吃出癮頭來~ 雖然當時我們一干人等皆來自華東或是華南當然還有台灣。 泰安煎餅特寫 當天吃吃逛逛,亦看到了一種烤餅是以往所不知的,看著攤車載著外麵包著鐵皮的黏土烤爐,爐上以紅油漆寫著幾個大字”博山名吃肉燒餅”站在旁邊瞧了一會,老闆也不介意我在旁邊拍照,索性給了他兩塊錢說我要一張肉燒餅,老闆笑說不買要拍也可以,這就是山東人直爽的個性,雖然也有不太友善的山東人,猶如梁山好漢,這是題外話。 忙著製作肉燒餅的張老闆
張老闆為我示範如何製作肉燒餅 老闆娘緬腆的不敢面對鏡頭 博山事實上在淄博而不在泰安,燒餅種類多如牛毛,但這種直接包裹絞肉餡卻比較少,這種肉燒餅有著淡淡的花椒味,和著蔥花與豬肉餡,一經木炭直火烤焙,面皮香且脆,麵皮脆中亦帶著嚼香勁,花椒香,蔥香,油脂香直撲腦門,烤出來與眾不同的口感,窯爐或是泥爐有這強大遠紅外線,烤出來的成品是外脆內軟,這種口感是電爐遠遠難以超越。 不一會等候肉燒餅的人,紛紛湧現,我看我還是廢話少說,還是吃餅吧~ 上:和著花椒與蔥花的豬肉餡 下:內部特寫
你覺得可口嗎? *馮玉祥:民國時期軍事家,愛國將領,馮以20年親身經歷,撰寫 《我所認識的蔣介石》一書,對蔣中正的專制獨裁統治作了深刻描寫。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