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04 06:25:52瀏覽1321|回應7|推薦5 | |
最近寫網路城邦的文章都沒有出問題,所以有時並沒有將文章先寫在自己的電腦上,而直接在線上寫,沒想到今天早上寫這篇文章時就出了問題,以至於現在要憑印象再寫一次,或許有機會寫得比早上好一些才對。 這幾年偶爾會看民視的連續劇,只是看了幾部之後就發現,似乎每一部都差不太多,好一點的是一開始的故事背景安排得比較好,到最後都變成勾心鬥角,好人變得很少很少。差一點的就是一開始就是勾心鬥角,一直到最後。另外也發現很多戲的劇情都演了很多代,有的從剛臺灣剛光復演到現代,然後出現好幾代人之間的感情衝擊,希望讓劇情更深刻。 只是我發現早一點的年代與晚一點的年代劇情其實沒有相差太多,差別似乎都只在通訊工具,最早時的電話可能還要用搖的人工轉接,後來變成號碼用轉的、再後來號碼變成用按的。稍微晚期的會出現超大支的大哥大以及BB call,現代的就出現新的手機,只是好像還沒有看到 3G 手機出現在劇情中。昨晚看網路電視時,發現華視的舊情綿綿似乎也類似,可能這就是臺灣電視連續劇的一般劇情吧! 只是我對劇中現代的生活感覺有些奇怪,或許是受演戲中、演員人數的限制,我總覺得現代的生活與早期的生活好像都差不多,特別是人際關係也幾乎完全一樣,其中的愛恨情仇、勾心鬥角好像從沒有改變過。甚至舊情綿綿還出現母親要將兒子的帽子、鞋子(好像是)封在棺材中,代表這個兒子死了,後來爺爺說連他的鬍鬚一起封進去。我總覺得用這種好像很古老的風情來約束現代人的關係,讓我覺得很格格不入。 早年因為交通工具、溝通工具的限制,人的一生絕大部份時間都住在同一個地點,每天可能都在同一個村子裡面活動,與村子裡的人很熟悉,但與外人就很陌生。交通工具、溝通工具逐漸改善之後,人的活動範圍變大,接觸的對象也多,因此多認識了很多人,卻也比較難一輩子與某些人相交,因此熟悉的人似乎變少了。 只是在連續劇裡面很難將這種轉變演出來,因為連續劇裡面的演員人數不多,每個角色似乎每天都將心思放在其他角色的身上,而沒有其他可以關心、該關心的對象。所以就算劇情安排其中的人物常常臺灣南北到處跑、或甚至出國去,給我的感覺還是很像活在同一個村子裡的人一樣,彼此非常熟悉、用同樣的邏輯在生活,只是這個村子裡面的活動看起來比較頻繁一點而已。 另外還有一項讓我覺得怪怪的地方,劇情中雖然常會看到手機、看到使用筆記型電腦在咖啡店透過無線網路看股市行情,但總覺得 internet 對其中的人物似乎不存在一樣,因為沒有任何人際關係與 internet 有關,沒有任何工作透過 internet 完成,甚至沒有透過 internet 找到任何資料。或許很難將 internet 安排到劇情中,還是根本不覺得(沒想到?) internet 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 臺灣的連續劇或許從早年絕對好人與絕對壞人的人物轉變成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立場與作事方法,但只停留在這裡顯然無法接觸到人心脈動。若能夠將更多人的心聲安排在劇情中,一定能夠引起更大的共鳴。 或許未來會在劇情中看到 3G 手機,我想這種成本比較低。有可能描述網路作家經營社群網站的情形嗎?有可能描述與陌生人之間的互動嗎?我想這很難,因為一般的戲劇都必須有結局,網路上的互動常常沒有任何結局就結束。我相信還有更精緻的網路文化可以加在戲劇與文學的藝術之中,或許需要好的劇本吧! 上星期有同學推薦我看日本的電車男,我稍微看了一下介紹,感覺有點太誇張,或許目前網路的故事只能以這種誇張的型式呈現。期待網路文化能夠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份,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