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忙碌與分心
2005/09/14 12:43:23瀏覽504|回應1|推薦4
一、二十年前就常聽一些長輩提到,他們年輕的時候時代的特性是「窮」,而一、二十年前的當時最大的特性是「忙」,所以早年大家見面打招呼是說「吃飽了沒?」因為吃飽是最重要的;後來大家見面時打招呼的話變成:最近在忙些什麼?好像忙碌是很正常的。

年輕的時候我常在想:每個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時,為什麼某些人會特別忙呢?後來我慢慢發現,當別人拒絕作我希望他作的事情時,就會表現得很忙碌,也會拿忙碌當藉口。所謂的忙碌是代表: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作。一個真正忙碌的人,其實是想作太多事,才會忙不過來,想作太多事的人,未必能夠作出好成績,因為這樣恐怕反而不能專心。只是好像大家都已經不習慣清閒了,生活不忙的人似乎變得沒有什麼成就,甚至是懶惰,但其實生活中的空閒部份很重要,因為那是我們可以專心的時間。

四、五十年代,臺灣的生活還很貧窮,工作的機會很少,雖然臺灣人都很勤勞,但是苦無工作機會。只要有任何工作機會都不放過。只是現在工作機會可能變多了,若再用這種來者不拒的勤勞態度,可能會忙過頭。

經過一、二十年後的現在,忙碌的程度應該是有增無減。網路出現之後,因為訊息多、因此要花更多的時間來消化、處理這些訊息,想要忙碌的人會更有得忙。而網路的出現不單單是讓大家更忙,更容易造成分心。很多人隨時都要上網看看別人的回應如何、看看有沒有 email,看看朋友是否上即時通訊軟體、有沒有傳訊息給我。實際上我很少用即時通訊軟體,就是因為覺得會被干擾得太嚴重,平常已經夠不專心工作了,再加上即時通,恐怕會嚴重得過頭。

無論什麼情況之下,專心實在很重要,短時間內集中精神作事情效率會好很多,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自己的目標上,更能夠累積工作成果、達成目標,網路可以成為達成目標過程中的輔助工具,卻也可能成為專心的最大干擾。或許大家(當然包括我在內)要多多練習,一、兩個小時內專心工作、不看網路上的資訊與回應,等工作一段時間之後再來看,免得整天只在看網路一些資訊,網路上的資訊太多,絕不可能看夠了再作事,還是先將正事完成之後再來回應網路上的資料吧!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pringman&aid=62494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受害者
2005/09/14 17:13

我應改勤加寫作(研究性論文)

可是我都在玩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