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父後七日》之後就用一輩子永銘
2010/07/06 16:04:42瀏覽8501|回應0|推薦6

踩在你曾經裸足漫步的鄉間,深呼吸都彷彿時光並沒有離去太遠;那些無關緊要也不曾改變宇宙運行的碎瑣事情如今回想起來格外清晰。面對逝去,只能用我的方式憑弔;在煙霧隱約裡靠近。

我試圖在他們身上尋找你遺留的線索,拼貼出你未曾在我面前顯露的諸多表情。之後,我們再也無法彼此應答之後,記憶就緩慢地剝離,心念成灰的腦海重新標記軌道,尋常般的作息。

以下白話版心得感想:

因為導演及劇組的巧思,讓鄉土的題材不落俗套;甚至以色列民謠都能入戲。可惜的是如同觀眾反映,引用異國歌曲倘若能加上字幕翻譯,更能感動人心。像阿梅在騎車經過橋上回憶父親時的歌詞:你就這樣一直陪伴著我,從我開始學會用蠟筆塗鴨到學會抹上香水吸引男孩們注意(是我憑印象加油添醋改寫的=_=)。

故事描寫女兒阿梅在接獲父親病危後趕回,直至家中喪事圓滿結束,期間的心路歴程。

沒有誇張的劇情,唯一能賺人熱淚,就是在那些咋舌的繁文褥節之中的情感宣洩;經歴過類似的時空場景,這部電影最能打動那些擁有相同共鳴的人。披麻戴孝趴跪在靈堂前的孝男孝女,憔悴的臉上故作輕鬆(當然是指有血有淚的那種為人子女)。

一知半解的傳統習俗,我們有過多的質疑卻一概遵從;像是臨時演員穿上戲服在聲令中,拈香流淚,或者荒繆的任何舉動,而親屬們總能意外地配合。在這幾個關鍵的場景,熟悉而幾經深埋的情緒就被畫面引領,成就此劇的靈魂主幹。

海派性格的父親在喪妻後獨自撫養兩個孩子長大;既不是嚴父也不兼慈母,偶爾表露的關心反而活絡了這個鄉土小人物的形象。他不記得孩子的生日,卻會留下最好吃的食物給他們;他寧願赤腳把拖鞋讓給女兒穿也不願她弄髒腳底;他跟兒子分享風流韻事像是兄弟。

透過編導的發想及演員的詮釋,將鄉里間的日常生態躍然於螢幕,三姑六婆在折蓮花交換的八卦消息,想外出打拼的少男少女,官員對於地方婚喪喜慶的例行公事式致意,莊稼人家對鄰里如何表達關心。

因為曾經有過類似的經驗所以感受起來就相當熟悉。

白髮人送黑髮人的哀戚,子女對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憾。在氣氛凝滯的同時情緒也在沈默中蘊釀;許多看似稀鬆平常的動作稍不留意就會錯失一幕幕的感動。

散場後,倘若你還願意仔細推敲,劇中除了主軸所傳達的,對父親的思念;還有許多複雜的感情隱然。身兼數職的阿琴,師公詩人阿義,憨直的表弟,跟女主角父親曖昧的小護士,百感交集的大哥,還有回憶裡的父親。

我們都會懷疑那些在外人看來滑稽的習俗到底對往生者有什麼效益?這部讓你又笑又飆淚的電影給了大家一些提示。小妹畢業後就在外地工作,連父親生病時也鮮少隨伺在側,喪禮中的一切是她最後能為父親做的事,也是情感悲慟的出口。藉由這趟歸鄉的種種發生,片段記憶起與父親共同的過去。

最後小妹在應徵新工作時,參觀公司博物館的琉璃作品,佇停在一個新生兒雕像前,是不是呼應著死生的輪迴呢?在那幕場景時,我感受到的心情是平靜並且被撫慰的。

大哥雖然不像妹妹會念書,卻也是一個乖巧的孩子;晚上夜市擺攤,白天在花田工作,劇情甚至安排他似乎還沒有交女朋友?!雖然父親偏疼小妹,他也沒有感到不平;有些兄妹情誼的細節我覺得沒有交待得很好,可是已經足見這個哥哥的確是個好人。

憑心而論,這並不是一部相當成功的電影,不夠注意的話就會顯得餘韻稍淡;如果不是經歴過家中也辦這樣的喪事,要引起共鳴實在不易。但就題材來說,它所能表達的細膩情感已經超乎我所想像。較之其它大部份的國片,每個人身前背後的篇章都能夠讓人反覆翻讀。

國片除了男女情義,現在已經很少對於傳統倫常有所描繪。此片的拍攝主場不在繁華的台北,而在原著作者劉梓潔(還有不才小弟我)的家鄉﹣彰化;對於自此離鄉的遊子,更有一份觸動隱約。

儘管人生飄浪,落葉終究要歸根;女兒阿梅:「阿爸,我們要回家了喔 ... 」

出身台灣莊稼的孩子,也許你已經長大,也許功成名就,也許幾度迷失自己;我誠摯推薦藉由這部影片,拾取已然淡忘的感激與珍惜。

父後七日官方網站

電影預告

( 心情隨筆男女話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soabcd&aid=4198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