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矛盾的投資型保單
2008/06/16 11:16:28瀏覽2393|回應2|推薦4

<矛盾的投資型保單>

古代有個賣矛與盾的商人,一下子說自己的矛最鋒利,一下子說自己的盾最堅固,但如果拿無堅不摧的矛,攻百器不侵的盾,會有何結果呢?

想當然爾,這就非常矛盾了。

但我想,矛盾的典故由來還不稀奇,如果這位商人宣稱:「一支矛,一百元;一張盾,一百元;但如果買矛加盾的東西,你一次就有矛、又有盾,不用再分別去買矛和盾了,而且一次只收一百元喔。」

矛加盾?什麼叫「矛加盾」啊?這是什麼東西呢?

在當前的投資市場上,我看到的投資型保險,就是以保險加投資,混編在一起的東西,搞得投資人一頭霧水,卻還樂衷於投資這種自己都看不懂的商品。

許多的保險業務員都宣稱:「以前買保險收一種費用,買基金還要再收另一種,如果你買投資型保單,等於保險跟基金都有了,而且成本比較便宜喔!」或者說:「買保險,加送你基金!」「買基金,加送你保險!」……

不管業務員要怎麼說,總是會宣稱,這是一碗飯裡加了兩種東西,所以便宜又大碗。

投資型保單是保單ㄍㄚˋ基金,這麼簡單嗎?

當然不是。這就像有人宣稱,自己在販賣一種矛ㄍㄚˋ盾的混合體一樣,實在是可笑至極。

所謂「矛加盾」,是這個意思的:傳統的盾牌要非常多的鋼料才能鑄造得堅固,但現在鋼價上揚了,打鐵店無力供應便宜的傳統盾牌,不如銷售一種DIY型盾牌,只有薄薄的一片鐵,附加一把矛,請你自己拿矛到戰場上攻擊敵人,取得更多鐵料後,自己把你的盾牌增厚。

為什麼市面上會有投資型保單呢?這是因為:傳統的保險商品因為利率走低以後,保險費高昂,消費者恐怕買不起;加上保險公司無力把保戶繳交的保險金管理出龐大收益,所以乾脆把保險金管理權下放給保戶自己,不再負帳戶管理責任了。

所以,矛加盾,基本上它還是個盾,從來就不是矛。

投資型保單,基本上,它還是個保險商品,從來就不是投資型基金。

簡單來說,投資型保單就是在自己的保險中,開設一個獨立的投資帳戶,並由投資帳戶的獲利來供給定期險的保費。換句話說,我們所買到的保險是一張定期險,如果將來投資帳戶滾不出錢來,這張保險也就一命嗚呼,壽終正寢了。

所以不會投資的人若買了這張保單,問題不會出在今日,而會在五年、十年後,因為投資失利而使得帳戶歸零,投資、保險兩頭都損失了。

就好像你可以拿附贈的矛,去戰場上攻擊敵人,但萬一不斷失利,矛沒了,你那薄薄的盾牌也發生不了什麼保護作用。更何況,就算你在投資市場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那也只是讓你的盾牌變厚而已,不可能投資型保單會被歸類為投資類商品的。

投資型保單講穿了,就是由保戶自己來管理自己的保險金,將來的保險理賠額度,全靠你自己DIY,自己從投資市場管理好自己的保險金。講粗俗一點,就是你自己賺你自己的棺材本。你如果管理不當,那很抱歉,投資帳戶虧空了,你的保險金也沒了,將來發生意外,就啥都沒啦。(當然還有更多類型的保單,會設計最低保障門檻,但主架構精神都不脫於此)

投資型保單應該被歸屬於盾牌型的保險商品,為何近年卻成了取代基金的熱門投資工具呢?這是因為,國人的保險觀念不正確,老愛把增厚的盾牌賣掉,去換成長矛,才會讓人誤以為投資型保單不是盾牌類的保險,而是長矛型的投資類商品。

保險的本意是要照顧不可預測的意外風險,將人生的風險鎖住,因此我們是花錢買保障;而投資的目的是要獲取報酬率,是花錢買到更多的錢,這兩者的邏輯就跟矛、盾一樣,一個是攻擊取利,一個是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兩者天差地別,怎麼會一樣呢?

說投資型保單是買保險加送基金,或買基金加送保險的人,我看動機都有點不單純,實實在在來說,它就是一張DIY型保險,只適合年輕人(因為保費便宜)與很會理財的人(因為你自己能讓保險金增值更快),除此之外,我想不出還有太多的保險理由來支持投資型保單存在的必要。

投資人千萬不要以為有了「投資」兩個字,棺材本與盾牌就會變成無堅不摧的長矛,這就有點啼笑皆非了。想投資,就請買長矛;想保險,就請買傳統盾牌或DIY型盾牌。

別再把DIY型保險弄成投資型商品了!

王志鈞  資深媒體人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olon8888&aid=1963449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要矛也要盾
2008/06/19 22:05

士兵上戰場,要矛才能攻,要盾才能防

買投資型保單並沒那麼差吧

它的優點:

保險公司幫你過瀘選了一些相對風險比較小的基金,倒的可能大大降低

每月金額不高時,你仍能同時選擇好幾檔基金

每年有五次轉換免手續費(大部份公司是五次吧)

它的缺點:

前幾年的行政費超高(這個最為人詬病,但有些保險公司變通後已便宜些了)

年齡大的保費增加快速,月繳金額低者無實質投資效益(提醒:老人別買)

因為你說保險可以分開買,所以身故可領保險金我就不列入它的優點

我覺得年輕人最適合買投資型保險

因為保費部份金額較低,投資部份金額相對比例較高

每月繳費金額不高,但可選基金種類多(銀行或基金公司通常每支每月至少三千)

投資經驗少,可以利用理財險試一下自己的判斷,轉換免手續費(觀望期則轉貨幣基金)

其實定期定額投資基金,長期持有,定期檢視,大部份會賺

且持續繳費,並不會有投資也沒了,保險也沒了的事情發生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8-06-21 03:31 回覆:
變額萬能壽險(投資型保單)不錯呀,但可惜它還是個保險,保險銷售者卻常說它是張賺錢的商品。我不反對投資型保單,我反對的是錯誤且誤導買方的銷售風氣!

洛杉基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基金太多陷阱了
2008/06/16 14:58

向您投資專家請教一事。

我三年前,經不起台新銀行業務員的鼓吹,買了外幣美金的所謂「超高連動債劵2」,說什麼第一年保證利息百分之七,12年到期,至少可以有20%的回報,沒想到第二年開始,就跌跌不休,到現所值已經比原來的還少18%,讓人氣結!

本來美金放在銀行裡利息大概只有3~4%, 買了這個連動債劵,不但沒有利息,還每年蝕掉本金。據說要到了12年以後,才能勉強保本,換句話說,讓銀行借錢去用12年,還不用付利息。

更弔詭的是,從來不知道這個基金為什麼一直賠錢?賠了多少?誰在管理?也看不到任何書面說明。如果他們拿錢去放別的銀庫賺利息,回頭跟存戶說跌了18%, 只要你認賠提前贖回,他們就穩賺18%, 有什麼比這個更好賺的。這對消費者公平嗎?

財經作家王志鈞老師(solon8888) 於 2008-06-17 18:51 回覆:

1我不是投資專家,只是個財經作家。

2跌了18%時,銀行並沒有賺走你的18%。基本上,銀行只賺手續費與管理費,角色好像莊家一樣,賭贏賭輸都要付費給莊家。

3你的18%是賠到全球股災上頭的。而根據你當時所購買的商品契約,必定有訂明要在*****條件下,才保證有20%回報。如今,這項*****的前提條件不見了,只能怪投資人自己當初沒用"放大鏡"或"顯微鏡"把螞蟻大小的契約但書看清楚。

4遇到這種事情,只能說:付學費,買了寶貴的投資學,未始非福也。別太難過,至少你身體健康、身心愉快,錢財只是身外之物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