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4/07 02:21:30瀏覽657|回應1|推薦6 | |
消失的原因(6)---動態差異論 這一節我想講述因果關係已經是植根於動態差異. 對上一篇我已暗示了要對原因和結果的關係應該作出三種區分: 第一種是定居者關係,就是原因和結果可以被語言所確認和理解的,就像一百萬零一夜中男主角所提供的原因一樣去證明他真的沒有出千,而是憑著他童年的生活經歷而挑戰成功的. 第二種是移民者關係,就是原因和結果是沒有必然的關係,但是有一個偶然的因素決定著的,就像立法會主席並不能宣稱他就是議會上最高的決策人,他就是立法會最大的,剛剛相反,立法會主席的地位僅僅是由議員投票選出,而且還需要每四年再選一次的,企圖宣稱立法會主席是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是一種偶然的說法。 第三種是遊牧者關係,遊牧者就像在中國以外的遊牧民族一樣,沒有辦法被納入符號化,無法以語言表達的領域,遊牧者是以另一種方式運作著的,就像福柯的褶子關係。 在上一節中我感到我用沒有原因這個字是用得不夠精確,而且不能完全表達我所重視的關係運作這一觀點,所以我想先簡單區分出消失的原因和沒有原因:沒有原因是一個靜態的世界,而消失的原因是一個動態的世界;沒有原因是一個只講究感性或無法用語言去表達的理由,而消失的原因是一個重視關係的運作和形式的。 在這裡,我們發現到因果關係最重要的關鍵是運作和形式的關係,只有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作為消失的原因這種關係,我們才能在現實生活中得到更多啟發。我的假設是:語言幾乎是抹殺了作為激活我們人類生命的暴力工具,但問題不在語言身上,關鍵是,我們沒有把握好語用學和消失的原因的不可化約的關係.我的目標是要在消失的原因中重新找回我們可以為之而肯定,為之而奮鬥的力量. 之所以有消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語言太過強調,什至強調到把我們的感覺都壓得奄奄一息.在我們生活世界裡,一直都強調著對話的重要性,語言邏輯的重要性.一個銷售員連續數天沒有生意,公司要那個銷售員給出原因,為何沒有生意?無論你說什麼理由都好,他都可以說你在找藉口,又或者會說句:成功的人在找理由;失敗的人在找藉口.對於沒有生意的原因根本是無法準確解釋,但公司仍然迫你以說話去交代這件事,這就好像是對應著以下一段有趣的對話: 「你為何不愛我了?」 「因為無感覺了.」 「什麼叫無感覺?無感覺都一定有你的原因?」 「無感覺就是無感覺,無感覺就是原因了.」 「不行,你今天一定要給我原因,我才讓你分手.」 「你都瘋的!~」 .......... 語言有一種暴力的成份的原因在於,它將感覺排除在外.但是,難道我們在生活世界中真的可以不講原因,不講理由嗎?這種無感覺所以分手,難道不正正是對應著以下未,你說要告你的朋友,於是警察問你:「你想告他什麼?」 「我喜歡告他.」 「喜歡不構成告人的理由.請你給出你的原因?」 「喜歡就是喜歡,要理由嗎?」 只要是涉及生活世界作為我們溝通的背景,所有事情都必須有原因,不論這個原因是規範性還是感性的,證明我們的行為所提供的原因總已有一種論證的要求.但是,我們必須區分清楚,構成我們在生活世界中凡事都必須給出原因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凡事都必然有答案和有原因,而是恰恰相反,在一個生活世界中有一部份必須是以一種動態的方式地運作著:我們必須不斷追問所有灰色地帶,只要一日還未到達可以完全成為生活世界可以接受的理由和原因,每天它就仍然要被糾纏著,糾纏於對不確定的原因的證明.所以,不論是語用學還是消失的原因,它們的共同根基就是對方:即是語用學和消失的原因的不可化約的關係. |
|
( 創作|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