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8/02 16:36:41瀏覽2560|回應7|推薦105 | |
倫敦奥林匹克運動會羽球女子雙打分組賽從四組中各取前兩名晉級前八強。世界排名第一,大陸的王曉理、于洋組合想在四強賽避開另一組同胞田卿、趙芸蕾,因此在面對南韓隊鄭景銀、金荷娜時故意策略性的輸掉比賽,大陸的做法影響了南韓選手,比賽時也跟著一起比爛,雙方都期待能以分組第名二晉級。結果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曉理、于洋“技高一籌”,順利輸掉比賽。這一個結果造成南韓的另一個組合河貞恩、金旼貞和印尼的波理、喬哈理的勝方必須在八強賽強碰世界排名第一的王曉理、于洋,於是,南韓和印尼選手紛紛打自殺球,故意發球觸網或將球擊出界,令現場的觀眾不滿、狂噓。 世界羽球總會8月1日對於「消極比賽」的大陸、南韓、印尼8位女子雙打選手做出失去雙打比賽資格的裁決,理由是她們沒有盡最大努力比賽。大陸官方的新華社也奇怪的嚴詞譴責:「這種行為完全違背奧林匹克精神中對於公平競爭的闡釋。」 同樣是羽球,8月1日女單16強比賽中有一場是日本選手在比賽中跳起擊球落地後,膝蓋呈現不自然彎曲,倒地後她表情痛苦,比賽暫停約兩分鐘,她緩緩站起身來,用單腳跳走,努力打了兩球,日本隊教練主動走向主審要求放棄比賽。被迫放棄比賽後,她掩面痛哭,淚水不停從臉頰兩側滑落。許多論者稱讚這才是奧林匹克精神。 什麼是奧林匹克精神? 目前在倫敦舉行的奥林匹克運動會又被稱為現代奥林匹克運動會。既然有現代的,那就表示有古代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起源於兩千多年前的希臘,比賽項目包括拳擊、摔角、搏擊和田徑﹝包括賽跑、跳遠、標槍和鐵餅﹞,從比賽項目來看,都和當時的戰鬥或生活技能有關。當時也是每四年舉辦一次,如果當時的奥林匹克精神真的是崇高的,這樣的運動賽事照理說應該一直舉辦下去才對,可是,這古代奥林匹克運動賽事在公元第五世紀時就消失了,為什麼?為什麼當時的人們要中止一個有著“崇高精神”的活動?是當時的人們不喜愛崇高的精神 ?還是當時的奥林匹克運動精神﹝如果有的話﹞根本就不是後人所想像的崇高? 直到19世紀末,現代奥林匹克運動會才由當時熱心人士創立。他們說是要恢復奧林匹克運動大會,要承襲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可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是什麼?沒有人說得準。 很多人以為「更快、更高、更強」這格言就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其實不是。想想看,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跟本就沒有跳高這個項目,其他的項目也都不是比高的,因此,當時怎麼會有“更高”的要求呢?事實上,「更快、更高、更強」是在1913年,當時的奥林匹克委員會主席為了鼓勵參賽運動員所提出的,到現在還不到一百年。再看看現代奥運中射箭、射擊、以及大部分的球類比賽,有哪一項是以快、高、或強為標準的?可能準才是最重要的。至於像韻律體操和水上芭蕾等項目則連標準是什麼也說不出個所以然。 也有人認為奧運精神是「志在參加,不在得獎」,這個說法是二十世紀初期才出現的,當時的奥林匹克委員會主席多次引用它,因此有不少人認為這句話應該就是奧林匹克的精神。可是,如果奧運精神真的是「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奧運就不該有比分,也不該給名次,所有的賽事都應該辦成像嘉年華才是。如果你現在正好在倫敦,你又深信「志在參與,不在得獎」的奧運精神,於是你想加入一百公尺競賽,就算你和我一樣一百公尺跑25秒也沒關係,反正是志在參加嘛,我保證你別說下場比賽,你連踩一下跑道都不行,你能做的最多只是買張門票坐在觀眾席上。 這8位羽球女子雙打選手被判失去比賽資格的理由是她們「沒有盡最大的努力比賽」,奧運當局一下要選手「志在參加,不在得獎」,一下又要選手盡最大努力比賽﹝不也就是爭取得獎﹞,只顯出他們的進退失據。「志在參加,不在得獎」只是一句虛偽的場面話,用來當奧運精神實在是種諷刺。 其實有哪一種運動比賽不是以得獎牌為目標?這8位羽球女子雙打選手故意想輸掉一場分組賽的目的不就是要爭取在八強賽中有利的位置,這和棒球比賽中有些投手故意投四壞球保送對方強打者的做法有何不同?不都是為了贏得最後的勝利?如果這8位羽球女子雙打選手被懲罰的理由是沒有盡最大努力比賽,那麼以後棒球比賽中故意投四壞球保送對方的投手是否都該被驅逐出場? 那麼到底什麼是奧林匹克精神?倫敦奧運會官員給了我們思考的方向。倫敦奧運羽球賽的門票為20至75英鎊﹝約900至3400臺幣﹞,倫敦奧運籌備委員會主席Sebastian Coe就說:「有誰願意﹝花錢﹞坐在那兒看類似﹝消極比賽﹞的東西?」原來,奧運會精神就是讓一群選手盡力的比賽,目的是要滿足花錢買票的觀眾大爺的感官刺激。所以,8位雙打選手不認真贏球的做法是個禁忌,因為現場觀眾看不過癮。而日本女單選手拼命打到死的精神卻能讓一群嗜血的觀眾叫好。然而這又和古羅馬競技場有何不同?難道,現代奥林匹克運動會繼承的就是古羅馬競技場的精神?看起來好像是。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