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式的追夢情結───淺釋電影“暗戀桃花源”(上)
2006/06/22 12:47:16瀏覽1010|回應0|推薦1

許多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夢,一個桃花源,一個理想。

許多人,窮其一生,都在追尋這個夢,這個桃花源,這個理想。

然而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悲戚與喜悅之間,真實與虛幻之間,卻存著許多困

厄無奈。生活是那麼的真實,人卻是那麼的無力。理想總是不能長伴身邊。

江邊的柳總是留不住天上的雲,桃花源也是可遇不可求。

導演的企圖心頗大,要探討的問題也很多;有些地方不易解(如“失落女子找尋劉子驥”。“桃花源中白衣女子、男子與現實中的春花、袁老闆為什麼用同樣演員等”。)我嘗試透過“直感”去探討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訊息。

1.追尋

人生的歷程就是一連串的追尋───對理想的追尋。

.<暗戀>第一幕,江濱柳即對著雲之凡唱“追尋”。

.江濱柳臨終在報章上刊登頭版“尋人啟事”,找尋那存在心中的昔

日理想的愛情。

.戲外,<暗戀>的導演、失落的女子不也在追尋已逝的回憶或愛情。

.<暗戀桃花源>雖是兩齣戲名的並稱,然亦自成一有意義的完

整句,“每個人內心深處所渴望找尋的理想世界。”

2.疏離

人與人之間的疏離,人與環境之間的疏離是近代哲學探討的主要課題。電影通過溝通的困境來探討這種疏離感。

.在臺北病房,年輕護士好奇的詢問江濱柳刊登“尋人啟事”要花多少錢,而江則答以不知雲之凡看到“尋人啟事”會不會來見他。

年輕護士想知道的是“錢”,而江所關心的是“人”。

.年輕護士對江那麼執著於舊情大惑不解,因她自己與男友分手後僅僅兩個星期就無法記起對方的長像。

.<暗戀>導演與兩位主要演員(金士傑、林青霞)溝通的困難,導演批評金士傑無法貼切演繹他心目中的昔日情懷。當林青霞提到“黃埔江”時,導演當即責她看的是“淡水河”,另外,導演對“白色山茶花”的詮釋等,處處表現出導演與演員之間溝通上的困境。

.<暗戀>與<桃花源>二劇人員為爭場地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使排

演 一波三折。(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不能理解對方的處境。)

.失落女子在場內到處找劉子驥,逢人就問,亦使所有人感到大惑不解。

.其他如江濱柳與他的台籍妻子、<暗戀>導演與他的助理、劇場管理

員堅持要按時清場等,都是溝通的困境。

.失落女子突然把繩子剪斷,前幕掉落使最後一場戲“臺北病房重逢”

是在背景被切斷的情況下排演的,人與環境的隔絕也是我們應加以探

討和反思的。

3.無力感

面對動盪的大環境,人的脆弱無力顯現無遺。

.因為戰亂,江濱柳無法回東北老家。

.在那個戰爭、逃難、死亡的年代,雲之凡安慰江濱柳說:“這個年頭能夠保住生命就不容易了。”

.江濱柳早想到大陸去找雲之凡,但卻礙於兩岸政府的敵對而無法實現;等到政府開放探親後,他卻病重無法成行,只好託人到雲之凡老家詢問,才知道雲於民國38年就離開大陸輾轉來台。(造化弄人,不外如斯)

.在臺北病房重逢,江感嘆:“若大的上海我們都能在一起,小小的臺北卻把我們給難倒。”

.<桃花源>劇中,老陶在面對窮困的生活(只能打小魚,飽受妻子春花和袁老闆的冷嘲熱諷)、破裂的婚姻(妻子偷人)是頹喪的、逃避的。

.在袁老闆一再自述的“偉大的抱負”中,他將與春花在遙遠的地方繁衍的子子孫孫都是小小的;這“小小的是否也暗喻人之渺小脆弱呢?
(未完)

點擊歌曲欣賞:http://home.kimo.com.tw/avon1371/new_jhea.htm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iasekhock&aid=322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