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31202~202401 Emily小寶貝3歲4個月了 (附照片478張及短片2支)
2024/05/20 00:05:53瀏覽50|回應0|推薦0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本期特選主題: 教出有禮貌的孩子

當你要求孩子為做錯的事道歉,有時他會問:「為什麼要說對不起?我又不是故意的。」當你引導孩子說「請和謝謝」時,他不見得都能照著做。爸媽自問該教、該提醒的都沒少,究竟如何才能讓孩子懂禮貌呢?

禮貌的養成是一個長時間的歷程,孩子要達到發自內心去體會他人的感受,為他人著想,必須靠心智成熟與教育啟發相配合,這是一個由外而內深化的過程。

孩子從生活行動中慢慢理解禮貌

雖然要達到真心的為他人著想是需要時間的,但禮貌教育還是應及早做起,爸媽給孩子充滿愛與尊重的家庭氣氛,讓孩子在日常應對進退中自然而然感染到合宜的態度與行為,例如:接受他人的禮物或善意的對待時要說「謝謝」、不小心造成他人的困擾時要說「對不起」。養成應對的習慣是第一步,當孩子漸漸體會這些行為的涵意與對他人的影響(禮貌對待別人,別人也釋出善意),就能將這些表現內化成認知的一部分。

4個引導孩子學習禮貌的好時機

表現禮貌不只是常說「謝謝」和「對不起」而已,日常生活中處處都需要禮貌,爸媽應掌握時機引導孩子。

■ 和別人見面時:爸媽在平時要常常告訴孩子怎麼稱呼他人,讓孩子習慣見面時要叫人,而且要看著對方。參加社交活動前,可先讓孩子知道會見到誰,讓他對這些人產生興趣或印象,打招呼時會更自然。

■ 需要別人幫忙時:爸媽常提醒孩子,想請別人為自己做事的時候,不能認為別人一定要幫忙,而且提出要求時要說「請你……」「可不可以幫我……」,如此可以讓別人更樂意幫忙。

■ 在公共場所時:在公共場所提醒孩子應注意的禮儀,例如:「我們在捷運上說話要小聲一點。」「如果你已經吃飽了,可以在位子上玩玩具,不要在餐廳裡跑來跑去,那樣會撞到別人喔!」爸媽要有耐心的提醒孩子留意他人的感受,學習做個體貼的人。

■ 遇到沒有禮貌的人時:「媽媽,那個人撞到我都沒有說對不起……」現實生活中難免遇到這種狀況,這時,爸媽可以試著這麼說:「我想那個人不是故意的,你看他走得這麼快,一定是有急事才來不及說,我們原諒他好不好?」試著引導孩子用正面的角度來看待他人的行為。同時也可以運用「小小哲學家」的故事案例來引導孩子思考:適時說對不起能發揮什麼作用。

小叮嚀:教導禮貌的態度和原則

■ 以身作則:爸媽是孩子學習的榜樣,千萬別一面跟孩子說要有禮貌,一面卻又用尖酸刻薄的語氣議論他人,或明知自己不對卻又礙於面子不認錯。

■ 清楚而具體的表達:爸媽應該給孩子具體的行為準則,什麼時候應該說什麼或做什麼,讓孩子容易遵循,並且要用孩子能夠理解的語言來討論(如:這麼做別人會有什麼感覺),引導出孩子的同理心。

■ 堅定而一貫的態度:展現禮貌應該是自然而然、沒有條件的,並不會因為自己心情好不好或是喜不喜歡對方而有不同,爸媽要秉持一貫的原則。

■ 給孩子嘗試與學習的時間 :孩子需要在實際的人際互動中累積經驗,從他人的回應中反思與修正。只要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禮貌的舉止一定能慢慢展現。

本期特選主題: 孩子經常流鼻血,能改善嗎?

小安經常流鼻血,有時候很快止住,有時卻流好多血,讓媽媽手忙腳亂,不知怎麼處理才好。到底哪些原因會造成流鼻血呢?又該怎麼止血?怎麼照顧才能減少流鼻血的狀況?

流鼻血的原因很多。小朋友玩遊戲時不小心碰撞,造成鼻黏膜受傷;或是鼻黏膜太乾燥時,小朋友又習慣性用手指去挖鼻孔、揉鼻子或擤鼻涕,都容易造成流鼻血;而過敏性鼻炎的孩子也常會反覆流鼻血。

吹冷氣或冬季乾燥時發生率高

通常鼻黏膜太乾燥的時候,再受到外力影響,微血管就容易破裂,尤其鼻中膈前端的兩側是最脆弱的部分。一般說來,夏天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內或冬天天氣乾燥時,流鼻血的情況就會發生的比較頻繁。

爸媽除了要提醒孩子遊戲時小心,以及減少挖鼻孔等行為之外,還要留意生活環境的濕度,不要長時間吹冷氣,以免太過乾燥,睡眠時室內溼度最好保持在60度以上。常流鼻血的孩子,可以在起床或睡前在鼻孔內側擦一點凡士林,也可以有效防止鼻黏膜損傷和出血。

要注意是否為過敏性鼻血引起

此外,爸媽還要留意流鼻血的根源是否為過敏性鼻炎,這樣的孩子容易流鼻水、鼻子癢、鼻塞或打噴嚏,往往抓一抓、揉一揉就流鼻血了,所以這樣的孩子要先控制好過敏性鼻炎問題。

止血3步驟:坐直→頭前傾→捏鼻子

流鼻血時,一般習慣將頭向後仰,其實這是錯誤的,反而會讓鼻血流入食道,正確的方法如下:

■身體坐直:孩子流鼻血時,首先要讓他身體坐直。坐著的姿勢可以讓鼻子的位置高於心臟,降低血流的壓力。

■頭向前傾:有時孩子會因吞入鼻血而引起噁心嘔吐;所以頭往前傾,鼻血才不會流向食道。如果喉嚨感覺有鼻血可請孩子吐掉,再用水漱漱口。

■捏緊鼻子:用手捏緊孩子鼻子前端軟骨的部位,教他張嘴呼吸,大約捏5-10分鐘可止血。大部分出血位置是鼻中膈前端的兩側,所以加壓止血要按對位置,如果壓在鼻樑硬的部分是沒有效果的。

鼻血不易止住要注意其他健康問題

如果流鼻血時捏了10分鐘,放開後仍未止血,可用小紗布沾凡士林,輕輕放入鼻孔內(紗布有纖維,能幫助鼻黏膜表皮凝血),繼續壓10分鐘,壓完隔一陣子再取出紗布。萬一還是繼續流血,建議送醫急診。

若經過以上的預防或處理,孩子仍反覆發作,並且還有其他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就應該到醫院檢查一下是否凝血功能有問題,以便及早處理、及早治療。

本期特選主題: 如何面對孩子的霸道、不講理?

你家的孩子會處處搶第一,行為霸道嗎?孩子之所以霸道,受許多因素影響,爸媽要先了解可能的原因,沉住氣面對及引導,才能改善孩子的行為。

一般說來,獨生子或是長子較常發生這種現象。有的孩子排行老大,在弟妹誕生之前,習慣了獨占爸媽的愛和一切,而在弟妹誕生後,尚未學會如何當哥哥姊姊,於是就顯得霸道、不講理。3歲半到4歲半這個階段的孩子,比較常出現這個特質。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各方面逐漸平衡,就不會再這麼霸道。

有些孩子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總覺得環境中有危機存在,造成他以「霸道」作為防禦。就行為動機來說,一個人的需求若能獲得滿足,行為比較不易偏激;如果得不到滿足,易產生挫折感,而出現侵略性、霸道的行為。另一方面,模仿對孩子的行為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如果家人或媒體常出現霸道的行為,孩子發現這種行為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能達到目的),自然會模仿。

6個方法,面對孩子的霸道、不講理

爸媽了解孩子霸道的成因之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改善:

1.提供孩子良好的教育環境

良好的環境包括了爸媽的管教方式、幼兒園與家庭的學習環境等。例如︰提供發洩情緒與精力的場所、讓孩子學會照顧別人、考慮到別人的存在,或是從照顧弟妹的行為中得到鼓勵和樂趣。

2.給孩子適切的愛及安全感

有的父母過分溺愛、放任,造成孩子的霸道;有的則是過分保護、限制太多,阻礙了孩子的成長。「愛」與「限制」是一體兩面,父母要敏銳觀察孩子的反應,判斷孩子的需要,修正「過」與「不及」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有安全感。

3.引發孩子良好的行為

從行為治療的觀點來看,如果孩子某方面的行為不好,則設法引發他另一方面良好的行為;當孩子的正向行為出現時,則鼓勵、稱讚他,強化這類行為,一旦孩子得到獎勵和肯定,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4.幫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

霸道的孩子只顧自己,不考慮到別人,因此人際關係也會不好。這樣的孩子在孤單的環境裡,霸道的行為會顯得更為強烈。爸媽不妨多帶孩子參加屬於孩子們的社交場合,例如︰慶生會、郊遊,從一兩個比較能一起玩的同伴開始,讓他在大人的引導下與別的孩子共同分享、遊戲,學習不霸道、不要處處搶第一,就能玩得開心並獲得友誼。

5.引導孩子紓解情緒、發洩精力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感受,用合理的方式說出自己的感覺或需求。平時多讓孩子從事體力上的活動,使孩子過盛的精力有所發洩,同時還可藉圖畫書、音樂來調節孩子的情緒,給予安撫及轉換的機會。

6.不輕易妥協,冷靜對待

孩子霸道、不講理時,父母的態度要堅定。但事先應與孩子共同商訂規矩、原則,確立了原則,就要確實執行。如果孩子霸道、不講理,婉言相勸無效時,這時來個「冷處理」,讓孩子自知吵不出效果而學會逐漸收斂。

本期特選主題:「為什麼?」問個不停的孩子

3歲正是喜歡發問的年齡

孩子3歲以後,語言能力便突飛猛進,能說的字彙不但超過千個以上,也漸漸能說出結構完整的語句。這個年紀的孩子,常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也因為因果觀念萌芽的關係,變得喜歡發問,對於周遭的事物都要一探究竟,想要問出個所以然來,進入了所謂的「好問期」。

隨著年齡增長,問題也不同

像是孩子在學習使用語言的過程中,發現原來每個東西都有名字,他們對這些名稱感到興趣,因此,一看到沒見過的事物就會不停地問:「這是什麼?」甚至看到已經知道名字的東西,他還是會再問:「這是什麼?」這時問問題可說是孩子重複玩的語言遊戲之一。

當孩子對物體名稱熟悉之後,就會進展成問「為什麼?」但由於孩子對語言的掌握還不夠成熟,他所問的「為什麼」,不一定是他不懂的地方,所以爸媽可以用問話的方式,再次釐清孩子的問題。當孩子問了許多「為什麼」之後,接著他會開始問「然後呢?」到了這個階段,爸媽就必須需詳細回答問題,才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以正面態度面對孩子的「為什麼」

孩子用問問題的方式,來表現自己的想法及好奇心,而這種好問的行為也是求知慾的表現,藉由問與答的互動過程,孩子將學會如何思考。當然有些時候孩子什麼都問,卻不一定是真的想知道答案,這是因為他們希望藉由發問,來探查大人對自己的反應與感受。

那麼,爸媽該如何回應孩子的「為什麼」呢?

■ 以肯定的態度專注聆聽:當孩子問問題時,爸媽應該專注聆聽,並以正面肯定的方式回應,讓孩子感受愉快和自信;千萬不要用否定的詞語,如:「一直問,煩死了!」、「問這麼多幹嘛!」來回應孩子。

■ 再次確認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表達得不清楚,可以將孩子的問題重述一次,以釐清孩子的問題。如此可引導並促進孩子的表達能力,孩子也不會因為找不到答案而失望。

■ 有問必答或一同探究:可以先引導孩子透過觀察或猜測的方式說說看,之後再依照他能理解的方式回答,不要故意忽略問題或草率略過,也不要回答得太過於艱深。如果爸媽一時也不知道答案,可以和孩子一同查閱書籍,做做實驗,參訪相關博物館或機構來尋找答案,無形中也培養了孩子探究問題的態度。

發問,是孩子建構知識的一種方法,爸媽的回應就是對他的鼓勵與支持。下次,當孩子又有疑問時,只要爸媽不吝回答,相信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喔!

 ____

本期特選主題: 孩子偏食,怎麼辦?

孩子這個不愛、那個不吃,爸媽煩惱之餘只好買營養補充品。不過,這麼做,還不如培養孩子的味覺感受力、帶著孩子一起做菜,提供他多樣化的飲食經驗。

嚴重偏食的孩子會有許多問題,像是排拒許多營養的食物而影響生長發育;不好好吃早餐或吃不健康的食物,容易疲倦與脾氣暴躁,影響到注意力及反應能力,也造成學習表現低落。

趁著孩子年紀還小,爸媽可從以下三方面培養或調整他的飲食習慣:

生理上:培養好的味覺經驗

■保持味蕾的敏銳度:盡量讓孩子吃天然食物,少調味,讓孩子的味蕾能夠體驗不同食物的天然味道,如果一開始就吃重口味,對清淡食物的感受力會變得薄弱。

■從小建立喝開水的好習慣:爸媽自己帶頭多喝水、吃新鮮水果,不隨意添購含糖飲料,就能減低孩子的欲望。

行為上:鼓勵孩子多嘗試

■針對年齡特性來引導進食:3歲孩子喜歡像大人一樣、想學大人使用工具,這時就提供適合的湯匙和碗盤讓他練習,並且很正式地跟大人一起上餐桌用餐。

■運用故事或玩偶鼓勵進食:跟孩子說說關於食物的故事,例如《愛吃水果的牛》,討論食物的顏色、味道、形狀;或是用孩子喜歡的玩偶來示範用餐的態度,讓他產生認同感及模仿好的行為。

■鼓勵參與採買和製作食物:3歲孩子已能參與採買和製作食物,通常孩子動手做之後,吃的興趣也會增加,例如幫忙洗菜、拌沙拉、包水餃、做三明治,就會很有興趣等著吃自己做的食物,並吃得津津有味。

■避免威脅利誘或強迫進食:威脅利誘或強迫孩子進食,無法真正改善孩子的偏食,甚至更會讓他產生恐懼或排斥。如果孩子是因為曾有不愉快的經驗,如被魚刺刺到,或沒咬碎被蔬菜梗到而嘔吐,建議爸媽要示範把食物處理成小巧容易入口的方式,讓孩子安心進食。

■別用不健康的食物當獎勵:不要利用食物作為獎賞,尤其是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例如:含糖飲料、蛋糕、洋芋片、薯條等,以免增強孩子對這類食物的喜好,更容易偏食。

環境上:營造愉快專注的用餐氣氛

■親子用餐時要保持愉快:當孩子正在嘗試新食物時,如果是溫馨的情境,他的接受度也會提高;如果是在不愉快的氣氛下強迫孩子吃新食物,孩子會更討厭那個食物。

■選用適宜的餐具吸引孩子:用有創意且吸引人的餐具盛裝食物,孩子的食欲會提升;當孩子開始跟大人一起上餐桌時,給孩子一個和大人或桌上盛裝菜餚相同的盤子,讓孩子將喜歡的菜餚放入自己的盤子裡,這個自己取用的過程會讓孩子更安定進食。

■排除玩具、電視才能專心吃:要減除讓孩子分心的東西,請不要為了「騙」孩子吃他原本不喜歡的食物,而讓他一邊看電視或一邊玩玩具,然後往他嘴裡塞食物,那麼做只會讓孩子食不知味,無法建立對食物的喜好。

本期特選主題: 孩子怕鬼怪,怎麼辦?

3~4歲的孩子,其實並不懂得「鬼怪」是怎麼一回事,加上還無法清楚區別想像與真實世界的差異,因此聽到別人提起,孩子往往就跟著信以為真、變得很害怕。

害怕、恐懼的情緒通常被賦予負面的印象,但事實上,當孩子開始害怕某種人、事、物時,有時候是因為長大了、懂得更多事情的緣故。

例如:6個月大的小寶寶會怕生,是因為他已經能夠區分熟人和陌生人的不同;而23歲的孩子和周遭環境有了更多的接觸,但因為所知有限,可能會害怕雷聲、廣播聲、留著大鬍子的人或是有皺紋的老年人等等;34歲之後,由於想像力蓬勃發展,會自己想像出一些物件和情節,卻又無法分辨想像與真實世界之間的差異,因此孩子會開始變得怕黑、怕鬼怪。

孩子害怕鬼怪時,爸媽該如何回應

孩子可能會因為民俗節慶的關係(例如:鬼月、萬聖節),或是接觸到書本或電視中的情節,當然也可能是受到同儕之間的影響,變得害怕鬼怪,這個時候,爸媽應該如何回應孩子呢?

■不要用鬼怪恐嚇小孩

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用鬼怪來恐嚇孩子。如果爸媽老是說「再不睡覺,虎姑婆就要來找你囉!」或是「不可以去玩水,要不然會被鬼抓走!」這樣孩子當然會信以為真。利用孩子的恐懼讓他屈服,雖然看似能夠「立即見效」,但事後爸媽就得花更多心力才能平復孩子害怕的情緒。

■成為孩子的安全堡壘

當孩子出現害怕的情緒時,不管怕的對象是什麼,爸媽都應該同理、安撫孩子的感受,給孩子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得到安全感。千萬不要嘲笑或是批評孩子的害怕情緒,更不需要強迫孩子去面對他害怕的事物,這樣只會造成反效果,讓害怕的情緒變得更強烈。

■處理怕鬼怪的原因

爸媽的安慰可以緩和孩子的情緒,卻無法消除恐懼感。因此,等孩子情緒比較穩定之後,可以和孩子一起討論該怎麼做才可以不害怕鬼怪。如果是黑暗所引起的害怕,可以在孩子床邊留盞小燈,或是陪他入睡之後再離開;如果孩子害怕櫃子裡藏有鬼怪,爸媽可以打開櫃子,讓他看一看櫃子裡頭有什麼東西,用具體事物排除心中疑慮,或是運用故事和孩子討論,也能減輕他害怕的情緒。

打破對「鬼」字的負面刻板印象

此外,爸媽也可以打破平日ㄧ般人對「鬼」這個字的負面和刻板印象,例如:「調皮鬼或貪吃鬼」是一種暱稱,不具有恐懼的意思,而可愛的「扮鬼臉」更是有趣的遊戲,可以逗得大家笑呵呵,這麼一來,孩子對「鬼」的概念和情緒感受就不會受限在「可怕」上面了。

延伸閱讀→小遊戲,讓孩子不再怕黑!

許多孩子睡覺時都會害怕關燈,有的是害怕待在黑漆漆的房間裡;有的則可能因為平時聽了一些讓他緊張害怕的故事,再加上孩子還不能清楚分辨想像與現實,因此對黑暗感到害怕。這時,爸媽可能會選擇為孩子開盞小燈,讓孩子安心,不過,睡覺時如果不關燈,不僅會影響褪黑激素、生長激素以及血清素的正常分泌,更有研究指出,睡覺時開燈,光線仍會穿透眼皮到達瞳孔,影響瞳孔放鬆,並進而影響到孩子的視力。

遇到這樣的問題時,爸媽該怎麼安撫孩子怕黑的情緒,讓孩子接受關燈睡覺呢?這時,如果可以透過遊戲,讓孩子以實際的行動打擊黑暗,會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喔!

《小太陽4-7歲幼兒雜誌》中的「艾蜜莉」單元,小主角艾蜜莉,原本也覺得待在黑漆漆的房間裡很可怕,甚至躲進了被窩中,不過後來,她決定主動出擊,用手電筒的亮光打擊「黑暗」,用光線在黑暗的身上戳破一個洞,接著,又劃破了一條線,藉由遊戲性的行為,艾蜜莉不但抒解了心中害怕的情緒,也成功轉換了對黑暗的不安想像。

如果你的孩子也常常因為怕黑而不敢關燈睡覺,除了為他開個小燈、哄他睡著後再關燈之外,你也可以試試準備幾支手電筒,陪孩子進行一場打擊黑暗的作戰遊戲,讓孩子對黑暗改觀,也建立起自己可以打敗黑暗的自信心喔!

本期特選主題: 孩子是左撇子?需要改回右手嗎?

如果孩子到了3歲,還是常用左手吃飯、畫畫,周遭或許有親朋好友熱心提醒你要盡快幫孩子改回右手。只是孩子習慣用左手真的不好嗎?改成右手就沒問題了嗎?

3歲之後才能確定孩子慣用手

1歲之後,由於大腦左右半球開始進行功能分化,孩子會出現習慣用左手或用右手的傾向,不過這時孩子還是經常左右開弓。到了34歲左右,當孩子做比較精細的動作時,像是:拿筆寫字、拿筷子吃飯或是拿針穿線等,他大多時候還是使用左手,應該就能確定他是慣用左手,也就是俗稱的左撇子。

矯正慣用手可能帶來負面影響

以往之所以希望矯正孩子的慣用手,主要是受到文化與環境的影響。畢竟中文字的筆順以及許多用具的設計,對慣用左手的孩子來說,確實比較不方便;加上傳統觀念對少數存在常有著偏見,為了不讓孩子背負特立獨行的批判,因而希望孩子能改用右手。

要提醒爸媽的是,如果想要強行矯正孩子的慣用手,他在執行精細動作時會變得吃力,除了可能造成危險之外,還會產生很大的心理壓力,會變得愛發脾氣或突然有口吃的問題;也可能轉化為消極地抵抗,什麼都說「我不會」而要求幫忙。久而久之下來,孩子將會缺乏自信心。

順其自然,孩子就會熟能生巧

研究發現,慣用左手或右手其實沒有優劣之分,使用左手的人,他們的精細動作,不論是在力量、速度、正確性方面上,都跟使用右手的人一樣好。當然,慣用左手的孩子,在剛開始在學習寫字或操作工具上,可能會遇到比較多的挫折和困難,但只要順其自然,讓他使用慣用手多練習,熟能生巧之後,這些問題都能夠被克服。因此,爸媽真正需要做的是,給孩子更多的鼓勵與關心,如此當他接觸團體生活之後,就不會因為慣用手與其他人不同而覺得不安。

給爸媽的小叮嚀~慣用左手絕非缺陷

既然慣用手是受到大腦側化的影響,為什麼世界上只有15%左右的人是慣用左手呢?這個問題到現在仍是不解之謎;至於認為慣用左手的人藝術成就較高或是更聰明,事實上也沒有得到絕對性的證據。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慣用左手絕對不是缺陷,或許會因為與眾不同、有機會練習雙手並用,而得到更多的優勢。

本期特選主題: 跟媽媽上傳統市場學生活智慧

現代家庭假日常愛逛大賣場或超市,其實傳統市場和近年正夯的小農市集更加有趣,孩子如果能跟著媽媽上市場,認識生鮮食材、觀察買賣互動,將是很好的生活體驗。

市場裡小販們此起彼落的吆喝聲,讓孩子一進市場就感受到滿滿的活力。當孩子看見奇形異色的乾貨雜糧、鮮嫩的蔬果和活跳跳的海鮮,一定會充滿好奇。逛市場的過程中,3歲多的孩子可以幫忙挑選食材、學著算錢、提東西,孩子除了學到新的知識和能力,也能體驗到生活的趣味。

菜市場裡傳承飲食智慧

菜市場和小農市集的食材通常以在地的居多,親子只要看攤架上最多的食材,就能感知濃濃的季節氣息。菜市場老闆們賣東西,往往還熱情附送寶貴的知識:什麼季節吃什麼菜色才會、食材如何挑才會鮮美、如何烹調才對味……,老闆隨口都能說出道理,孩子跟在身旁聽著,也就一點一滴進入腦海。

到菜市場學習人際互動

帶孩子到住家附近的菜市場特別自在,因為老闆們常是已照看了顧客好幾代的老鄰居,看見跟在身邊的孩子,也總會問問孩子:「長這麼高,幾歲啦?」孩子從和攤商阿姨、叔叔打招呼,到幫忙把錢遞給老闆、表達謝意、說再見等,就是最好的人際互動課。

走一趟市場強化感官能力

帶孩子走趟市場,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也都滿足了。

■打開五感,愛上食物

表面凹凹凸凸的苦瓜、毛絨絨的奇異果和光滑的西瓜,能為孩子帶來不同的觸覺經驗。選水果時,別忘了讓孩子敲敲西瓜,聽聽咚咚的聲音,再聞聞香瓜或芒果的天然香氣,強化食物的記憶。

■用自然調色盤上色彩課

在小小的攤位上,不同季節裡呈現出紫玉般的葡萄、橘紅芒果以及鮮紅的番茄、碧綠的小黃瓜與青椒等,就像自然調色盤般賞心悅目,只要引導孩子學會欣賞,菜市場就是孩子最佳的色彩學老師。

■到菜市場,增加生活常識

到了菜市場,自然不能錯過生物課。記得引導孩子瞧瞧鮮蟹橫行的神氣模樣,看看彈跳的斑節蝦。帶孩子到魚攤上,除了可認識形形色色的魚,也可以讓他幫忙檢查魚眼睛是否透明清亮、魚鰓是否鮮紅、魚肉是否有彈性,一起為家人選一尾鮮魚加菜。魚攤上吐沙的蛤蜊,也很適合孩子觀察,看看蛤蜊如何伸出斧足、噴出水柱。

親子上市場小叮嚀

■假日人潮較多,建議親子逛市集時避開銷售高峰,選平日剛開市時為佳。

■出發前,先和孩子討論、列出採買清單。

■菜市場通常較濕滑,建議讓孩子穿上包覆性鞋子,留意安全。

■讓孩子接觸食材時,務必提醒輕輕碰觸,避免傷到脆弱蔬果。

本期特選主題: 反覆讀同一本書,要喊「卡」嗎?

孩子總是喜歡讀同一類的圖畫書,就算是有新書,他還是偏愛原來那幾本。為什麼孩子明明對內容已經滾瓜爛熟,卻還喜歡一讀再讀呢?

反覆閱讀某一些書,是3歲孩子很常見的行為。這個階段促進閱讀發展的重點,並不在於急著教孩子認字,重要的是培養他對書本和故事的興趣,當孩子經由重複的閱讀,漸漸掌握故事的進展,從中獲得成就感後,將會更樂於閱讀。

在重複中得到預測故事的成就感

孩子喜歡重複聽同一本圖畫書,有時還會糾正大人念錯的地方;令人納悶的是,他明明已經熟悉故事內容,為什麼還要一讀再讀?這是因為重複進行同一件事,是孩子特有的學習方式。

對孩子來說,生活中有太多新事物可以學習和探索,重複閱讀熟悉的故事,可讓孩子在充滿刺激的環境中,預測接下來會出現什麼故事情節、掌握故事的進展,從中獲得成就感。

漸進的閱讀過程,理解更多

經過一而再、再而三地閱讀同一本或同一類圖畫書的歷程中,孩子瞭解了書裡的內容,從似懂非懂至逐漸熟悉故事的角色特質、情節架構,以及理解一些新詞彙。爸媽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閱讀的過程,慢慢在改變,且擁有下列特徵:

1.有模有樣地看書:此時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藉由觀察以及與爸媽共讀的經驗,孩子對「書」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認識,他開始注意到看書有方向、封面和封底,發現書頁有順序,應該往左或是往右翻。

2.重述故事內容 :重複閱讀同一本圖畫書,爸媽會發現孩子可以在正確的時間點幫忙翻頁;若圖畫書的情節具有特性,語句有韻律,孩子也會跟著重述,甚至可以自己將故事情節整個都說出來。

3.瞭解書中文字和口語的關連:早期閱讀多以圖像為主,孩子原以為爸媽念的故事是從圖片而來,所以聽故事時常忽視文字的存在。隨著經驗累積,孩子觀察到爸媽讀書時,用手指劃過書上的文字,慢慢明瞭到故事是從文字而來;他也開始知道文字排列有上下左右的順序,且有對應的發音和意思。

書本內容和生活經驗交叉印證

在閱讀時,孩子透過既有的生活經驗瞭解書中的內容,也將所感知的觀點內化到生活中,因此當孩子不斷要求爸媽再講一次時,請保持耐心,和孩子再多看一次吧,別忘了每看一次,孩子都在進步、都在與生活經驗交叉印證呢!

短片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KwuSPhbaI   (10:40)

                         (20230930~1130 Celebrating Emilys and Grandmas Birthdays)

短片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czcHH6Znmc    (4:18)

                         (20240113~0212 Emily and Kyle having fun together with Vito, Vic and                                         Granduncle)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80631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