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10123 Emily 小寶貝17週大了,要為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 (附照片32張)
2021/01/27 01:03:22瀏覽76|回應0|推薦0

      最近桃園醫院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確診人數已累計15人。疫情擴大,人心惶惶,僅管如此,也只能加強做好防疫措施,戴滿口罩和勤洗手,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我現在都不敢去Costco、家樂福等大賣場,也暫停去聯新醫院做足部的復健。教會的旺得福週二返校活動也取消。在這充滿不安的社會氛圍中,只能靜心祈禱,求神憐憫!求神保佑!

     我週一開車去新竹兒子媳婦家抱小孫女或靠近她,也都先洗手並戴好口罩,絲毫不敢大意。寶寶1月27日滿四個月,媳婦親手烘焙了可愛的小餅乾,我們就按照傳統禮俗,給Emily收口水,祝福她健康平安、快快長大!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寶寶也可以一覺到天明!

有了寶寶之後,由於寶寶作息日夜顛倒,最苦的一件事莫過於半夜起床餵奶、安撫寶寶了。不過,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喔!寶寶將要進入規律的生活節奏囉! 寶寶大約從四個月左右,透過日夜的交替以及本身生理時鐘的變化,已能感覺時間的流動,應該漸漸可以一覺到天明了。不過,「時間」的意識,有賴於規律的生活節奏才能建立,所以請為寶寶建立規律的生活,才能讓日夜顛倒的問題慢慢修正過來,讓生理時鐘調整為與大人一樣。 為了調整日夜顛倒的問題,首先,一定要減少他白天的睡眠時間,在晚上入睡前多與他互動,全家人的生活作息也要隨之調整。每天睡前,你可以先餵飽他,再幫他洗個舒服的澡、換上舒適的睡衣,玩點小遊戲,聽聽音樂之後,讓他感受到「入睡前」的氣氛,再將他抱上床睡覺,這些睡前活動都有助於他建立良好的夜睡習慣喔!

本期特選主題: 為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

剛把小芳從醫院接回家,還在坐月子的媽媽成天手忙腳亂。尤其小芳習慣邊吃邊睡,但每次吃飽又一定會解便。媽媽心中很掙扎:要幫她換尿布嗎?換了怕干擾她睡眠,不換又擔心長尿布疹……真是左右為難啊!

每個寶寶對新手父母都是一大考驗。還沒建立規律作息的寶寶,不分晝夜、毫不妥協地想哭就哭、想醒就醒、想拉就拉,新手爸媽原先按部就班的生活完全失序。到底爸媽該怎樣掌握寶寶的生理節奏、安排生活步調,才能讓寶寶的日常作息能儘快步入軌道?

寶寶的「進食」、「解便」、「睡眠」息息相關

不論是肚子餓或尿布濕了,寶寶多以哭泣來表達需求。通常爸媽會先檢查是否該換尿布,然後逗弄一下寶寶,確認他是不是因為無聊、想抱才哭,如果還持續哭,八成是想喝奶了。建議爸媽在確認孩子的需求後,先留心一下時間,這個小動作可以幫助爸媽更快瞭解寶寶的生理需求,瞭解多久會喊餓一次。

解便次數通常等於進食次數

由於食物進入胃中會引發寶寶胃直腸反射,讓大小腸蠕動加快,所以餵食後常會解便;雖然有個別差異,但喝配方奶的寶寶一天約56次,母奶寶寶一天則高達810次。爸媽只要在寶寶喝完奶半小時左右檢查一下尿布,通常能有效避免尿布疹。

可是,新生兒邊喝奶邊入睡也是家常便飯,該不該在寶寶睡覺時更換尿布,通常要看寶寶的特質而定。有些寶寶睡得熟,爸媽只要動作輕,寶寶並不會因睡眠中斷而哭著醒來;但有些寶寶對於換尿布相當敏感,就只能等他自動醒來再更換。雖然這樣會讓排泄物和皮膚接觸的時間拉長,但食物經過部分消化以後,換尿布時抬高寶寶的小屁屁就比較不會造成溢奶,而且進食後如果等候一段時間才換尿布,解便也較完全。

用餐次數大約等同於睡眠次數

吸奶動作看似簡單,但很消耗力氣,爸媽常會發現,寶寶每次吸奶總是滿頭大汗(尤其是母奶寶寶);加上吸吮動作同時也能安撫寶寶的情緒,所以寶寶通常吃著吃著就睡著了,造成整日的睡眠次數幾乎等同於用餐次數。一週大的新生兒約每天吸奶89次,但會隨著年紀增加而遞減次數;到了3個月大只剩45次。所以,只要能夠掌握他喝奶的時距,當寶寶哭泣時,若用餐時間還沒到,別急著餵奶,建議先跟他玩一下,有助於延長白天清醒的時間。

3個月大的寶寶,生理時鐘逐漸穩定

辛苦煎熬了3個月,當爸媽頂著黑眼圈、體力被磨到極限、準備抓狂的時候,也到了寶寶開始能區分晝夜、晚上睡覺持續56個小時的時間點。建議你可以這麼做:

讓寶寶10點之前入睡

半夜11點至凌晨1點是生長激素分泌最多的時候,而且睡得愈熟、生長激素濃度愈高。為了讓寶寶「一暝大一吋」,最好在晚上10點之前讓寶寶睡著,才能在12點左右進入熟睡期。3個月大的寶寶,晚上需要的睡眠總時數約1011個小時,爸媽可以根據早上起床時間,向前類推合宜的就寢時間。

活動量較大的遊戲離睡前愈遠愈好,所以睡前半小時,應儘量從事和緩的活動(聽音樂、講故事、按摩手腳等等),然後將寶寶帶到房間、燈光調暗,讓他安靜地喝奶,滿足地睡著。寶寶或許半夜會再次醒來,但通常只有12次,爸媽可以稍事拍撫,幫助他重新入睡;如果仍然哭鬧才餵奶,以避免寶寶為了奮力吃奶而愈來愈清醒。

白天活動量要充足

3個月大的寶寶,大約一天要睡足15個小時,6個月~1歲大的寶寶,每天需要睡1315個小時。寶寶一次清醒,通常只能維持34個小時,所以,早上起床、喝過奶後,就是他的遊戲時間,天氣好也可以帶他出門散散步;若出現打呵欠或想吸奶等睡眠訊息,再哄他小睡12個小時;睡醒後再玩3個小時、然後小憩,等寶寶再次清醒後就讓他一路撐到晚上。這樣寶寶不但一天能睡飽15個小時,同時也可避免傍晚太晚小睡,導致夜晚精神亢奮睡不著。

不過,有些父母下班時間稍晚,寶寶好不容易等到爸媽回家陪他玩,所以撐著不睡,即使準時讓他上床,還是興奮得很,再不就是睡一下下又醒來。如果爸媽剛好是夜貓子,寶寶也會一直賴著大人陪他玩。建議爸媽可以先躺著陪睡一陣子,確定寶寶熟睡後,可放個玩偶或者枕頭在他身邊,一方面避免寶寶從床上墜落,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安全感,讓他感覺爸媽還在身邊。

洗澡時間以中午至傍晚最理想

幫寶寶洗澡,最好運用中午過後到傍晚之前的時間。除了因為氣溫較為暖和(理想室溫為攝氏2426度),寶寶會比較舒服之外,也能避免累積太多事務到晚上而延後就寢。因為晚睡晚起的孩子,即使能睡滿足夠的時數,倘若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可是會大大影響身高發育;加上負責抗氧化的褪黑激素也是在睡覺時分泌較旺盛,若寶寶總是白天睡覺、或睡覺時光線過亮,細胞容易氧化損傷。

假日也要儘量維持正常的作息

有的寶寶雖然平時作息正常,但卻因為假日出遊或爸媽週末才難得有空陪玩而不願意午休,使得寶寶整個作息被打亂、睡眠不足,收假後一、兩天總顯得特別難纏。建議爸媽安排活動時,儘量從小公園開始,把握寶寶清醒的時間玩耍,但累了就離開;如果在外時間較長,也儘量利用坐車的時段,讓他小睡一番,以維持原本的作息時間。

新手爸媽只要掌握以上原則,不但能建立寶寶規律的生活作息,爸媽自己的生活也能逐漸回到正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個孩子都能好好睡覺

你家孩子睡得好、睡得夠嗎?

初生嬰兒一天花3/4的時間睡覺,到了3歲,仍需要1/2以上的時間,可見睡眠對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現代家庭傾向10點後入睡的「夜型化生活」,最大的問題,就是壓縮了孩子的睡眠時間,如何讓孩子睡得夠並建立良好睡眠習慣,就成為爸媽的重要任務。

想想看,你家13歲孩子每晚平均幾點上床睡覺?

03個月新生兒1417小時

411個月嬰兒1215小時

12歲幼兒1114小時

35歲幼兒10-13小時

  •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The National Sleep Foundation, NSF)在2015發表了不同年齡層的每日建議睡眠時數,其中0~3歲孩子的每日建議睡眠時數,如上圖所示。
  • 睡眠時數為夜間睡眠及白天小睡的總和,因有其個別差異,可彈性增減1~2小時。

寶寶需要多少睡眠?

除了紀錄睡眠時間,其實寶寶睡得夠不夠,觀察精神與健康狀況是最直接的,以下指標提供爸媽參考:

 每天早晨,孩子幾乎都是被大人叫醒的。

 在白天,孩子的心情總是不太好且易怒。

 在白天,孩子的活動力不太好,很容易疲倦。

 在車上,孩子常常一下子就睡著了。

 有時孩子會在睡前失控。

 如果寶寶大多符合上述狀況,就代表睡眠時間不太夠喔,爸媽請盡快為寶寶調整作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寶寶怎麼睡才充足?

研究指出,適當的睡眠不但能幫助孩子「充電」,讓孩子長高變壯、不易生病,而且也能讓孩子情緒穩定、專注力提升、學習力增強。不過,寶寶到底怎麼睡才算足夠呢?我們可以從日常行為的反應以及孩子年齡的睡眠長度與型態,來觀察孩子到底睡得夠不夠。
睡眠和其他能力一樣,是順著年齡逐漸發展成熟的。瞭解孩子的睡眠發展變化,爸媽照顧起來就能減少手忙腳亂的困擾。
從日常行為可看出睡眠是否足夠
睡眠時間長並不等於睡眠足夠,但睡眠時數是一個觀察的入門指標。如果孩子的睡眠時間,比平均數值少了一、兩個小時以上,就應該找出原因去改善它
那麼,爸媽該怎麼樣判斷呢?除了瞭解不同年齡的睡眠時數之外,更要觀察孩子的睡眠型態,以及情緒反應和學習狀況。如果孩子睡眠不足,就容易鬧情緒、發脾氣、唱反調,沒辦法和別人合作,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會因為難以專心而變差。換言之,只要孩子是開心或安定地醒來,不顯得疲倦、煩躁,言行舉動和平常一樣穩定,就表示他的睡眠是足夠的。
0~6歲孩子的睡眠長度與型態
有時候小寶寶的狀況並不容易被察覺,有可能在延長了睡眠時間之後,或是改善了睡眠環境或照顧方式之後,發現寶寶的情緒比以前更穩定,居家生活上表現得更合作,遊戲學習時也更快樂和專心,這時,爸媽才領悟到原來以前寶寶的睡眠並不充足。以下針對各年齡的睡眠狀態,提供給爸媽參考。
● 新生兒:睡睡醒醒是生理常態
新生兒每天的睡眠長達16~18個小時,但每一段睡眠都不長,全天大約有六或七個睡眠時段,平均分布在24小時裡,短一點才20分鐘,最長可能5~6個小時,平均為2~3個小時左右。

爸媽加油站

在這個階段,家人最好能採取互相補位方式,輪流照顧寶寶;就算是短暫的時段,爸媽也要趁機會休息,才能有長期抗戰的精力

● 0~1歲:半歲之後可一覺到天亮
當寶寶的腦神經發育逐漸成熟,每一段睡眠就會延長,睡眠時間也會慢慢轉移到晚上。3個月大的寶寶,一天的睡眠分成約四、五段,其中2/3都在晚上,70%的寶寶可在十一、十二點之後持續睡5~6個小時,直到天亮喝奶。絕大部分的寶寶到了6個月大都能一覺到天亮。通常也會在上、下午各小睡一次,每次1~2小時。

● 1~3歲:日夜作息逐漸穩定
1
歲以上的寶寶睡眠時間減少到12~15小時,小睡時間與次數逐漸調整;2歲以後,只需午睡一次,白天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

爸媽加油站

寶寶白天與黑夜的區隔愈來愈明顯,爸媽可多運用白天和寶寶玩遊戲或進行戶外活動,晚上則可以說說故事,做安靜的活動。

● 3~6歲:白天忙著玩耍不想休息
有一些3歲孩子會不想午睡,大部分孩子在4歲以後,白天也不太會睡覺。但研究發現,小睡有助於孩子維持下一個清醒時段的專注力,所以還是要鼓勵孩子適度小睡,頭腦才會更清晰。

爸媽加油站

恭喜你!這個階段,孩子白天、晚上的睡眠型態和成人已經相似,建議爸媽要更注重家庭生活的規律,全家一起建立正常的作息。

 睡眠發展小叮嚀:嬰幼兒建議睡眠時數與特徵

年齡

每天建議
睡眠時數

睡眠特徵

0~3個月

14~17

● 因為大腦皮質尚未發育成熟,寶寶的睡眠很容易受到內部或外部刺激的影響(如飢餓感、環境吵雜等),「睡睡醒醒」是此階段的特徵。
● 睡覺時,局部的肌肉會有自然抽動的情形,像是:微笑、腳趾頭會輕輕的顫動等。

4~11個月

12~15

● 約從4~5個月大開始,孩子主要清醒的時間會集中在白天。
● 6~8個月大會開始出現分離焦慮。原本可以獨睡的孩子,在睡覺時可能又會需要爸媽的陪伴。

1~2

11~14

● 2歲孩子在晚上已可睡10個小時。
● 由於行動與認知能力增加,孩子開始會有拒絕上床睡覺的情形,但是爸媽千萬不能妥協,因為孩子在白天已消耗不少的體力,非常需要藉由睡覺來恢復。

3~5

10~13

● 大部分的孩子從4歲起,雖不一定睡午覺,但仍應鼓勵午睡,或引導孩子閉眼稍作休息。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55699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