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201121 Emily 寶寶滿八週了!哭聲是寶寶的需求訊號! (附照片25張)
2020/11/25 23:07:28瀏覽67|回應0|推薦0

      我家的Emily小寶貝滿八週了! 我只要稍有空閒就會開車去新竹抱抱她,兩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和大人有互動了。當我用手機播放或哼唱Sur le Pont d′Avignon (法語兒歌—在亞維儂橋上),她就專心聆聽,好乖巧的小女娃啊!兒子媳婦偶爾也會用Line傳些寶寶可愛的照片或影片給我觀賞。有一天,兒子媳婦還用推車帶著她外出在附近餐廳用餐呢(不過,娃娃還太小,脖子還不夠硬朗,外面空氣品質也堪慮。) 家有小娃樂趣多!增添忙碌也開心!

※以下訊息轉貼自【奇蜜育兒資訊】

Emily滿8週了! 疫苗提醒:五合一疫苗第一劑

疫苗提醒:13價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第一劑 

請耐心對待寶寶的哭

你有沒有發現?寶寶有時會崩潰式的大哭一場,怎麼安撫都沒有用,搞得照顧的人總是緊張兮兮的。有時,的確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寶寶安靜下來,這樣的哭鬧或許是一種對外在環境的反應,哭過了也就好了,爸媽不要過份擔憂。 除了哭以外,小寶寶也開始對周遭的人給予他的關切做出反應,例如:喝奶喝到一半,就盯著爸媽的臉看;當旁邊有人時,也會慢慢的露出微笑、並擺動四肢想要「表演」一番。因此,如果照顧者可以對寶寶的需求,給予細心照顧以及適當回應,寶寶很自然就會對人產生信任感、對環境產生安全感;反之,如果當寶寶哭了,卻沒人理會時,「安全依附」便很難建立。通常,有著安全依附關係的寶寶是溫暖的、有信任感的,這也是未來人際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礎。

本期特選主題:寶寶哭了,一定要馬上抱抱!?

許多爸爸媽媽聽見小寶寶一哭,第一個反應就是把他抱起來,使出渾身解數地安慰他。這時,或許有些經驗豐富的長輩會說,就讓他哭一陣子,哭累了,寶寶自然就會停了;有的人會發出警告聲,寶寶哭了就抱他,這樣會寵壞他、加強他的無理行為。究竟寶寶一哭,就一定需要大人抱他嗎?

哭聲是寶寶的需求訊號

對剛出生的小寶寶而言,哭是最直接的訊息表達方式;而這個階段的寶寶,通常訊息很單純——就是有所需要。大多是生理上的飢餓、疼痛、不舒服等等,以及情緒上的安全感需求。因為寶寶通常不會沒有理由亂哭,所以如果您擔心,小寶寶一哭就抱他、哄他,會把小寶寶寵壞了,這倒是多慮了。對這麼小的寶寶來說,確實有很多基本需求需要大人的協助,他無法自己泡奶吃、無法自己換尿布、無法自己吃藥治肚子痛……換句話說,此時寶寶各方面的發展,都還沒有足以獨立的能力,而哭,是他溝通的管道罷了。

生理需求

一般小寶寶的生理需求不外乎肚子餓了、口渴了、太熱或太冷、尿布髒了或是身體感到疼痛(例如:腹絞痛),爸媽的抱抱並無法直接滿足寶寶的需求,因此,唯有先找出寶寶哭泣的原因,才能讓他停止哭泣,不過,這確實還需要爸媽保持足夠的敏感度,和經歷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嘗試,才能漸漸辨別出各種哭聲可能的代表意義。

安全感需求

假設您已經滿足了寶寶的基本需求,但是他還是哭個不停,這個時候,寶寶就非常需要您溫暖的懷抱了!近來不少研究報告指出,人有與生俱來的無助感和害怕、焦慮的情緒,尤其是一個人獨處、或是感到自己不安全的時候。剛剛進入這個世界的寶寶,對環境的種種刺激會感到相當陌生,常常很容易因為感到不知所措、緊張而哭泣。這時,爸爸媽媽熟悉的聲音和味道,便是寶寶最需要的安慰。許多專家都贊同,當小寶寶哭的時候,爸媽及時給予正面的回應,能夠讓寶寶慢慢建立對周遭環境的信心,並且從中建立對自己的認同感,至少,他不必擔心自己的爸媽不愛他。

因此,當寶寶哭了,爸媽還是別吝於給他一個暖暖的擁抱或是拍撫吧!寶寶的確是很依賴您的。如果是晚間寶寶哭醒,而您還是希望寶寶能夠自己在搖籃裡睡著,也請在他身邊唱唱搖籃曲、和他輕聲說說話,或是一邊播放具有極佳安撫作用的古典音樂,一邊輕輕拍撫寶寶,這樣一來,相信他便能在爸媽安全感的溫柔擁抱下,慢慢進入甜甜的夢鄉了。

寶寶哭了,抱他會變軟弱嗎?嬰兒研究發現,孩子哭時,抱他、拍他、撫摸他,以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對他的情緒有撫慰作用,這種刺激會增進他大腦的生長,尤其情緒的部分。無論男孩或女孩都需要被安撫。

文/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最近有父母拿著一本日本人寫的育兒寶典來給我看,裡面強調嬰兒要讓他哭到自己睡著,絕不可以心軟去抱他,尤其是男孩,因為這會使男孩長大後個性軟弱、依賴心重、不能獨立生活。

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事,也不曾看過這種研究,反而是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很重要,男孩子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男生哭並不會損害他的男子氣概,憋著反而有害。《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不論真假,這似乎無損後人對他的看法。

嬰兒研究證實,安撫有助大腦生長

最近的嬰兒研究都發現,孩子哭時,抱他、拍他、撫摸他,以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對他的情緒有撫慰作用,這種刺激會增進他大腦的生長,尤其情緒的部分,因為情緒迴路要被刺激才會活化,一個從小沒有被刺激過或刺激不足的孩子,他的情緒反應比較遲鈍。

我們的皮膚上有兩種感受體,一種是把資訊傳送到大腦的身體感覺皮質區,大腦就知道什麼地方被碰觸了,是什麼樣的東西在碰觸我、它的力道如何;另一種感受體則把訊息傳送到大腦的社交部位,激發荷爾蒙如激乳素(又叫催產素Oxytosin),使人感到快樂並降低血壓。所以哭泣的嬰兒被抱起來輕拍時,常常會停止哭,把頭靠在大人肩膀上,這是他心情舒緩的一個表現。

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小時候被抱的、需求被滿足的孩子個性軟弱,不能獨立生活,沒有男子氣概,僅有的實驗反而是指出這種孩子比較有安全感,身心的發育也會比較好。

大腦喜歡溫柔的聲音及有節奏的撫拍動作

溫柔的聲音會活化大腦的愉悅中心,孩子會轉過頭去注視聲音的來源,低沈的責罵聲音會使嬰兒恐懼。最近實驗發現,出生四天的嬰兒在核磁共振儀中聽到大人吵架聲音時,大腦負面情緒中心的杏仁核就活化起來了。

有規律地拍撫也會活化大腦的愉悅中心,大腦喜歡有韻律、有節奏的動作。幾乎所有原始民族祭典的舞蹈都是簡單、重複性的動作,研究發現它有催眠作用。

嬰兒渴望被觸摸,從接觸中尋求關愛

觸摸的好處使得很多醫院的育嬰室把已經退休的護士找回來,坐在搖椅上抱著孩子輕輕拍他,搖他入睡。實驗發現被抱、被撫摸的孩子免疫力會增加,可以提早出院。所以行為主義那種哭不可以抱,要等到不哭才可以抱,是以前看不見大腦內部活化情形時的說法,它是不符合大腦發展原理的。

人有被關愛的需求,很小的嬰兒便會去尋求大人注意,若眼睛有兇相,即使沒有出聲罵他,嬰兒也會恐懼,他會身體僵硬,開始掙扎。如果父母故意不去看嬰兒的眼睛,嬰兒會發出聲音來吸引父母注意。

研究發現嬰幼兒對觸摸有原始的渴望,在猴子實驗中,幼猴甚至會放棄食物以交換肌膚接觸,在渴望被接觸時,一條柔軟的毛巾都比沒有東西接觸來得好;有許多會抱著一條舊毛巾或小毯子,走到哪裡都不放手的孩子,被認為是沒有安全感的象徵。

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與學習

研究又發現,母親對孩子需求的敏感度和孩子睡眠品質有關,睡眠時大腦在修補白天的損傷,母親對孩子的需求較敏感、親子關係好的寶寶有安全感,比較不會作惡夢,從睡眠中驚醒。

這個研究室對測量寶寶整體睡眠的時間(量)和中間醒來的次數(質),結果發現在15個月大時,親子依戀關係好、聯結強的寶寶,2歲大時睡眠品質和量都很好;1歲時,睡眠狀況好的寶寶,在18個月、2歲和4歲時的大腦執行功能強,因為大腦在第四階段的睡眠時,分泌生長激素、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後二者跟大腦的學習有直接的關係,尤其血清張素不但跟記憶有關,也和情緒的調控有關,也就是說,睡眠和父母對待寶寶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大腦的執行功能。

坊間各式各樣的育兒的書很多,父母在選購時,應該以有科學根據的為主,不要愛他反而害了他。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huihuey1125&aid=153895512